在北京理想国际大厦20层新浪总部里,有一个要刷卡才能进入的“总裁区”。一个大房间里,面北的一侧被均分成三个办公间,由西向东依次属于ceo汪延,cfo曹国伟,coo林欣禾。他们随脚迈出三五步就能和对方面对面地交谈。这种安排似乎在刻意提醒来访者,这里是一个团队。2005年9月,曹国伟从汪延手中接过了总裁的职位,汪延留任ceo.曹说,总裁兼cfo这种安排极为少见,是“要求不一样工作思路”的两个职位。
业界印象中,在ceo已三易其主的新浪,曹国伟是最具实权的神秘人物。1999年空降为财务副总后一路高升,操刀新浪历史上最成功的两次并购,代表管理层同北美投资者交流,主管财务、人事、行政,以及网站内容、销售、市场,“介入运营的方方面面”。
2005年12月22日,上任伊始的曹国伟接受了《中国企业家》的专访。
年近40的曹面形敦厚、不事张扬,喜欢酝酿、蓄势,而回避突兀。他对关键点绝不含糊,既讲足道理,也态度鲜明,即便极敏感的话题,也会用一种安全的方式给出切中利害的暗示。曹做过记者,后来留学美国攻读媒体管理。他说这有助于其管理新浪这家媒体公司。
《中国企业家》:作为新任总裁,你有新打算吗?
曹国伟:可能大家觉得我担任了新职务就会有新策略出来,这是误解。任总裁其实是更真实地反映了我工作的性质。我本来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介入了运营的方方面面。新浪这些年策略的制定,我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我的上任不会引发突然的重大调整。
《中国企业家》:你跟汪延和林欣禾的关系是怎样的?
曹国伟:从运营角度说,我作为总裁是汇报给ceo.但cfo这一职责在上市公司的架构里是期望跟ceo有个平衡,所以这一块我是汇报给董事会。这就复杂一点。要同时在这两块运转得很好,强度大,所需要的思路也不一样。这可能是个阶段性的工作,要根据公司以后的发展去决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去管哪一块。coo也是向ceo汇报。
《中国企业家》:外界对你们有“三驾马车”的说法,你怎么解释?
曹国伟:这可能是个误解。我们三个有能力上的互补,集体决策会多一点。但不是说没有一个老大,汪延就是老大。每个公司的管理层怎么安排,不是有什么偏好在里面。管理构架是和股东结构、董事会结构一脉相承的。新浪股东分散,决定了董事会很多成员是以独立董事的面目出现,他们本身并不占有很多股份,就决定了管理层的现状,不是一个由创始人兼大股东、既决定董事会又控制公司的情况。这个结构是历史产生的,没有人为的因素把它搞成现在这个结构。美国大多数公司都是股东比较分散,分立的架构。中国有很多本土因素导致以创始人为核心的架构,这就是一些现象,你不能去评判它对还是错。
《中国企业家》:如果你跟汪延看法不一致,怎么解决?
曹国伟:上下级意见不统一很正常。我觉得决策者要在战略上扮演重要角色,但具体事务不必太多干涉。只要能达到战略目标,至于怎么达到,下面要有更多主导权,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当然,到最终如果有不同意见,我应该听汪延的。
《中国企业家》:扩张新战线和挖潜现有业务,哪一个更适合新浪?
曹国伟:新浪应该继续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首先是网络内容,要投入更多钱把优势加大,广告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核心。无线业务在近期的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小,挑战很大。但再往前看,手机的占用率和使用频率远超过电脑,3g到来会使手机成为互联网非常重要的终端。两三年后,新浪在内容和应用上的优势就会重新滋养无线业务。
《中国企业家》:如何看待盛大入股新浪?
曹国伟:这个比较复杂。上市公司的合并取决于两点,一看双方业务的互补性。二是双方股东对利益的衡量。真正投票的是股东,不以管理层、不以单个董事会成员的意志来决定。我个人感觉,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上有整合的必要,我个人也在为新浪争取各种整合的机会,但不很顺利。市场环境还不成熟,但相信总有一天会看到大的整合出现。
《中国企业家》:新浪账上有近3亿现金及等价物,并购的压力大吗?
曹国伟:钱要不要花完全在于股东。我们在运营上有新项目需要现金投入。至于收购,也正在判断时机和价值。目前市场上的资金是供大于求,资产价格被拉高了。所以我不认为现在是并购的最好时机。我们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