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质疑波导的高端策略

2003年8月,在现有的波导品牌继续沿用情况下,波导手机宣布启用新品牌――doeasy。据波导公司介绍,手机的主流产品依然使用波导这个品牌,doeasy主要用于移动商务终端,亦即目前市场上新兴的智能手机。

与doeasy同时推出的还有18款新品手机,其中包含了女人星系列后续、超薄手机、内置摄像头手机等。波导大动干戈之举,抢占高端彩屏手机市场之心昭然,业内人士分析普遍认为,波导正有意识地改变国产中低档品牌形象,变其过去“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战略为全力向高端进军。

从品牌策略来看,doeasy是作为主品牌波导的子品牌,但两者针对市场不同,且互不“干涉”,这与日本丰田在中低端产品toyota基础上,针对高端市场推出lexus品牌,有异曲同工之意。

但是丰田的这两款品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波导因循此路,前路几何,全然未知。

波导缘何进攻高端市场

其实,对高端手机市场所拥有的巨大潜力,波导看中已久且早有涉足,并推出了数款高端手机。包括“都市之光”g100(gprs)、“出征者”c58(cdma)、“领航者”gc600以及专门针对女性消费群的v08等。其中,“出征者”因被中国体育记者协会指定为“中国体育记者2002年赴韩日采访出征专用手机”,成功克服了以往中韩移动通讯不能互通的瓶颈而名声大噪;“领航者”更是集多项顶尖功能于一体的完美之作。

在目前手机主要芯片技术为国际几家著名公司掌握的前提下,波导看似闪亮的高端进度背后,显示出波导的自信,其实也隐藏着几许无奈。

波导从当初借寻呼业进入电信行业起,一直以来扮演着给洋品牌做贴牌生产的国产手机厂商身份。2002年,波导扛起国产手机老大的旌旗,利润却反而在下降。作为波导引以为豪的“农村包围城市”低端市场路线,如今已是举步维艰:

一是低价手机利润率的不断下降,造成波导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源自于年初以来手机市场的残酷竞争。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波导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7亿多元,按650万部的销量推算,每部手机产品的平均售价约为877元。而去年同期,波导主营业务收入为63.68亿元,手机销量678.55万部,平均售价约为938元。

二是依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洋品牌手机,由于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被新技术淘汰的产品经常采取低价倾销的手段,减少库存,波导这类国产手机在规模上无法和洋品牌较量,类似竞争根本玩不起。而高端手机利润高,目前国内智能手机的成本大多在2000元/台,但售价却高达4000元以上,刨除销售渠道的利润,厂商能够获得的毛利率普遍在50%以上。

三是在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突破30%利好刺激下,众多国产手机厂商纷纷觊觎中高端市场,推出多款新机型,像聘请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丽为形象代言人的中电通信(cect),以及厦新、大连大显等,而进口的高端手机品种更多,像手机大鳄摩托罗拉、三星、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都已杀入智能手机市场。这无疑也对波导产生了压力,如果就此落后,何言“反攻洋品牌”。

波导高端策略的困境

目前,波导的产销量已达250万台,接近300万台。国内手机行业发展规律是:手机产销量能否超过100万台是一条生死线,而300万台则是一个发展关。波导今年计划产销量为500万台,其中,中高端的比例将占很大份额。对于前景,波导显然很乐观。

为了配合整体市场战略,波导针对高端市场推出两大战术举措:其一,是以高端手机向大城市进军,将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高端手机必争之地投入巨资,站稳脚跟,抢占更多高端市场份额;其次,波导将在手机外观等技术突破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拟将其研发费用的5%用于外观设计,并且已派出一批技术人员前往韩国“取经”。

可以预见的是,波导针对高端手机市场的一系列凌厉攻肯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堪为国产手机从洋品牌口中夺食的勇气之举,但是能否真正赚到钞票,就不仅仅是制定一条高端策略这样简单了。

一、新品牌的创建难度

市场中并非波导一家独具慧眼,高端市场的利润诱惑,已经招至大量竞争者的涌入,国内市场土洋品牌相争的加剧,导致高端市场“饭桌”越变越小,高端手机市场的失衡也逐渐显露。

尤其令业内担忧的是,在手机厂商纷纷争抢高端后,智能手机的产能也正迅速放大。预计到明年,智能手机也将步彩屏和彩信的后尘,进入供货高峰期。波导力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建立doeasy的高端品牌形象,似乎有些勉强。这从目前波导高端手机相对于洋品牌不佳的销售情况可见一斑。

一是从波导品牌本身来看,由于在国人心目中中低档手机品牌的深深烙印,doeasy借势波导的品牌效应已不实际。再加上波导近来在国内市场不断掀起的降价促销、“普及风暴”等,更是为doeasy竖建高端形象造成束缚。

第二,波导借助于doeasy品牌进军高端市场,必须从功能、价值、效用三个方面得到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可。国产手机技术普遍的先天不足,使得“高技术”的身份显得腰杆子不直,导致贴牌生产盛行,很多国产手机厂商的机型设计都是从韩国、日本等地直接买回来,更多的则是直接进口零部件,组装之后贴上自己的品牌出售。尽管波导已经开始和诸如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国际打品牌开展技术合作,但是核心技术掌握在人家手里,这些大品牌是绝不会将国产手机“受命于我”的优势放弃的。无论是在gprs、彩信,还是无线java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上,国产厂商一般比洋品牌晚半年以上推出相关技术的产品,从而无法享用利润最高时的“头啖汤”。

没有核心技术,从dvd行业我们已有足够惨痛、切肤的教训,再大规模,再有品牌,还是得乖乖任由他人摆布。不是不想拥有自主产权,但这绝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对于手机业、对于波导来说,同样如此。再者,国产手机的外观差,已是业内不争的事实,波导的设计水平亟待提高。

第三,就是关于新品牌推广费用的问题。以联想花费巨资打造手机的高档品牌形象,而现实与初衷差距之大的先例,不难推测出波导在doeasy身上豪赌的风险性。

波导推出doeasy,代表其高端产品,从品牌理论上讲是非常正确的一步。尽管如此,如上所述,doeasy的品牌创建与波导今后的发展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

二、波导的规模不经济

经过数年积累,相对于国内品牌,波导的规模优势已经显露。在几年前,不断扩大规模,缓解由于毛利率下降带来的业绩压力,被波导证明是手机经营的成功策略,这也是波导颇为得意的地方,更是为其它国内品牌所艳羡和争相模仿。仅在今年初,宣布将手机年产量扩大到1000万台以上的国产手机厂商就有8家。

但是,对于“百家争鸣”的国内手机市场,本土品牌纷纷盲目的追求规模,由此带来的矛盾是,国内手机市场容量反比下降,这反而使得利润下降的进程加速。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国产手机在渠道中的非理性库存已高达2000万部,而在这个数字背后,还有1500万部左右的理性库存,3500万部的库存总量竟然占到今年手机市场总需求的一半。不少国内品牌,将向渠道出货的数据也统计为销量,信产部公布的国产品牌手机销量中,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并非消费者实际购买的数量。严重的积压,直接拖了国产品牌的新品销售的后腿。

在规模的背后,渠道肯定会透过降价出货,但是渠道并不承担其中的“让利”,而是把这部分渠道“差价”的利润损失转嫁到被动降价的厂商身上。这也是为什么国产手机包括波导在内竞打价格战的原因之一,波导公司总经理徐立华在去年年底就放出话来,确定今年波导的销售目标是1500万台,不过在波导的策略中,还能够以抢占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为安慰罢了。

目前,市场售价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的手机,除了科健、波导、康佳等国内品牌外,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巨头也纷纷推出这个价位的主流机型,在洋品牌的品牌优势和价格进逼下,国产手机品牌的规模不经济困境更加突出。

国产手机规模化下的另一大阴影就是质量问题。相比于洋品牌,国产手机的故障率和返修率一直居高不下,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显示:国产手机平均返修率是洋品牌的2倍左右,平均投诉率高达50%,而平均返修率高达6%。波导手机每年用于手机返修的成本就超过7000万元,占到总利润的25%,对利润的吞噬非常惊人。

规模不经济直接影响到波导的在消费者服务上的投入,而这是保持消费者忠诚度的重要手段。服务本身就是波导在品牌竞争中的一个落后环节,波导基于其强大的渠道优势,要想将“营销网”转化为“营销服务网”,使波导服务人员对手机主板能进行准确维修操作,就地解决消费者的问题,还存在着建设周期与资金耗费的桎梏,这无疑将是一个庞大的计划。

上述这些因素无疑将极大影响消费者对波导的信心,以及波导正在实施的高端市场策略。

三、销售的“非城市化”郁结

波导想要顺利进军高端市场,抢占大城市的高端市场份额,必不可少。但由于波导一贯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战略,无疑是一个难以名状的郁结。

波导高层心里十分清楚的是:“只有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取得好的业绩,我们才是真正的大企业”才算真正在高端市场分羹得手。高端主攻上述三大城市,已作为波导的重要任务之一。波导主帅、总经理徐立华亲自到北京召开讨论会,副帅隋波亲临广州布置市场推广活动等,都显示出波导主攻大城市的战役正紧锣密鼓的展开。

但是,由于洋品牌进入大城市时间早,波导作为姗姗来迟者,已失去了先发优势,再加上其他方面诸如品牌形象等原因,波导要在大城市中“扬名立万”实非易事。如果再走回老路搞价格倾销,以获得市场份额,将与波导进军高端市场的初衷相背。这对于波导的营销方式将是一个十分严酷的考验。

另外,波导要想真正做大这块市场蛋糕,仍有必要针对高端市场的目标客户群进行细分,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推出迎合目标消费者个性品位的产品,比较成功的个案如厦新的女性手机a80、大显专为时尚白领男士度身定制的男士手机d2200等,波导的doeasy定位于商务人群,这还有待于市场的检验。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hugang-brand@sohu.com、hugang-brand@163.co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