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麦肯锡盛世危言:中国出现人才短缺危机

该报告有两个观点令人震撼:一是中国的毕业生人数很多,但只有不到10%拥有为外企工作的技能,相比之下,印度的该比例则达到25%;二是10年后,中国将需要7.5万名具备某种国际经验的经理人,而目前中国仅有约5000名此类人才。

从这组数字中可以解读出的结果是,中国在努力从以制造业主导的经济,向服务和研究产业转变的过程中,将面临种种困难,尽管中国目前毕业新生数量巨大,高速扩张的中国企业和在华跨国公司将不得不面对“人才短缺”危机。

供应悖论

根据这份报告,在中国每年31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中,极少有人具备从事跨国公司所要求的服务业的必备技能。

根据对83位在低工资国家招聘本土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的访谈,平均只有不到10%的中国求职者适合在外国企业中担当所研究的九种职位:工程师、财务人员、会计、定量分析员、通用类人员、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医生、护士和辅助人员。

“以工程师为例,中国拥有160万年轻的专业人士,这要比报告所考察的任何其他国家都多。但中国工程类求职者的教育体系偏重理论化,而欧洲或北美的工程类大学毕业生则参与团队协作、寻求实际的解决方案。相比之下,中国学生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际经验。这些差异导致被认为适于在跨国公司中工作的中国年轻工程师的数量仅有16万人。”

这就是麦肯锡提出的中国人才“供应悖论”。“一方面中国有巨大的人才供应量,但另一方面,满足跨国公司所需技能要求的综合型管理人才却严重不足。”麦肯锡资深董事、报告作者之一高安德说,“能够有效工作的经理也同样短缺。考虑到很多中国公司全球化的战略,估计在未来的10到15年内,中国公司需要7.5万名能够在全球环境下有效开展工作的领导。目前该数字仅有3000人到5000人。”

无独有偶。10月12日,专注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领域的翰威特在上海宣布成立“亚洲领导力发展中心(halc)”,目标锁定以上海为中心的整个亚太地区。

“我们70%的客户认为他们公司存在领导力问题,中国优秀人才缺失已经日益严重。”翰威特亚洲领导力发展中心负责人simon keeley说,“中国缺乏有良好技能和心态的高素质人才,人才流失相当严重,尤其是创新人才很少。人才紧缺造成员工和公司压力上升,导致企业人力成本高涨。”

解决之道

“一些大企业,如通用电气、麦当劳已经建立了企业内部的学校,去培训需要的人才。目前中国企业应该承担这样一种责任,就是在企业内部去培养更多的、成熟的、能够满足全球化发展的人才,建立这样一个培训机制从而把人才通过一种‘快车道’的方式迅速培养。”高安德提出中国企业以“内训”方式的解决之道。

翰威特高级咨询顾问frank t.gallo认为,“中国公司的领导人之所以成为领导人,一般都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工作做得非常优秀,但是后续培训相当不够。从企业整合和持续经营的角度来看,现有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中国企业的需求。我们设立halc,就是帮助企业有计划地评估员工潜在的领导才能,为现任和将来的领导者提供具有挑战性和目的性的发展计划,并且建立必要的体制来支持项目的开展,缓解企业内部长期以来的领导力短缺问题。”

但主要服务于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的知名咨询公司的解决方案,难以覆盖快速成长中的更多的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显然也已经遭遇到了扩张中的“人才危机”。“我们每年招聘50个大学生进行‘阳光计划’培训,作为企业后备的生力军;也从国外聘请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尽管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人才还是远远不够。”成立8年之久的上海绿谷集团正在迈一个“人才槛”,公司董事长吕松涛说。

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更多地选择了本土内训。“以前的企业内训大多是项目制的课程形式,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购买我们的‘钻石通卡’,也就是参加公司商学院组织的全年度培训,以解决急速扩张过程的‘人才危机’。”长期专注企业内训的影响力教育集团董事长易发久认为,“这些中小企业与培训公司建立常年的合作关系、长期合同来详尽分析自己的人才需求和制定培训方案,培养适应全球竞争需要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