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李践:我凭什么赚取李嘉诚的.亿元?

1992年11月28日,李践在昆明翠湖边陆军讲武堂旁边的一个小屋里成立了仅有几名员工的风驰广告公司。

2000年,李嘉诚的tom.com公司出资2.7亿元收购了风驰广告公司49%的股份。

人们不禁要问: 李践何许人也?他是怎样把自己的公司以如此高的价格卖出去的?

李践凭什么赚取李嘉诚的2.7亿元?

假如不知道李践的另一个身份,那么人们听到的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财富故事,尽管这一故事本身已足以让人为之瞠目。

但是当人们知道李践同时还是中国行动成功学的创始人,而他又将自己的成功完全归功于其对行动成功学的实践,并将行动成功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对风驰广告公司(以下简称风驰)的管理时,这一切便有了另外的一些意味。

直到现在,人们对成功学依然是褒贬不一。许多人对其过于功利性的主张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同时也有一些人质疑:既然许多人都了解甚至信奉成功学,那为什么成功的人仍然这样少呢?

不过李践的生平经历还是为成功学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佐证。他既是对成功学最为乐观、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又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他不仅创立了行动成功学这一成功学的分支,更是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大陆成功学第一人。为了推广他的行动成功学理论,李践在全国各地举办了数百场专题演讲,有几十万人听过他的演讲。几乎每一个到现场听李践演讲的人,都会为他的激情所感染,特别是当他讲起自己的行乞经历和如今的成功时。

当然,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李践如何将自己的行动成功学理论应用到公司的管理当中,并使风驰飞速发展成为行业内超级公司的故事。

一位熟悉风驰的人士这样评价它:风驰已成为一所培养超级业务员的学校,这里有一群可以将任何东西,甚至水和空气,都拿来当商品卖的销售狂。

《成功日志》

李践坚持认为,成功学对每个人都有用,每个人都应当学习成功学,因为"人的本能是追求成功的。"成功学是对历史上成功人士的成功规律和做法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帮助人们走向成功。李践对成功学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行动成功学。

李践认为,人的成功取决于五个要素:一、积极的心态。二、明确的目标。三、有效的时间管理。四、知行要合一。五、不断地求知创新。

基于成功五要素,李践搭建起了一个理论框架,但李践的梦想不仅仅是在成功学理论上有所建树,而是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具体实践,来展示其理论的巨大威力。于是李践创办了广告公司,并担任总经理,这就使他有了一个平台,从而可以在风驰推行他的行动成功学管理。

李践认为,仅仅有正确的理论还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把理论化为行动。这就要求必须有可以量化评判的标准,并且尽可能地程序化、标准化、格式化。为实现这一目的,李践亲自编写了一套《成功日志》,作为公司每个人的行动宝典,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遵照上面的规定认真填写,并遵照执行。

在这本《成功日志》中,"前言"部分主要是励志文字,以及李践自己关于行动成功学的看法,然后是要求每个人以日记的方式,根据自已的职业生涯规划,写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实现人生目标的方式、方法,涉及的面比较广,包括财富、家庭、健康、职位晋升和学习培训等等,都可以有自己的目标。再以此为蓝本,分别制定出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层层分解。最后,在日记中还要解释实现这些目标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并指出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克服这些障碍时,自己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另外有一项内容也是少不了的,这就是每个人都要认真填写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容易犯什么样的错误,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详细制定出克服缺点的措施。

在每日需要填写的项目中,比较重要的项目是"今日进步"、"今日反省"、"改进承诺"这几项,每个人都必须结合自己当天的表现认真填写。此外,关于心理状态方面也有详细的要求,这些心态包括"积极吗、热情吗、负责吗、快速吗、赞美吗"等等,做到了就打钩,做不到就打叉。当然除了填写之外,公司还制定了严格的考评制度,部门经理每天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检查本部门员工的成功日志。如果某人填写不认真,那他肯定会被罚款。如果一个部门有多名员工没有填写,那么部门经理就将受到重罚。李践说:"在这些方面必须要有一些强制力,要让员工有压力,因为人总是有惰性的。体育锻炼对人好不好?每个人都会说好,但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又有多少人呢?没有多少人──就是因为没有压力,而人都是有些懒的。因此,既然成功的方式确实对人的成长有帮助,而确实又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那就必须施加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帮助他成功,就像逼迫一个人去进行体育锻炼一样。"

思想激励

当然,仅仅靠《成功日志》来约束人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员工认同这一套管理方式,自觉地认同、接受这种管理方式。而这就需要对员工从精神上予以激励,毫无疑问,成功学就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方法,使员工们确信自己只要按照要求去做,自己就一定会成功。

为了做到这一点,风驰建立了一套非常独特的企业文化系统。每一名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都必须先接受近一个月的强化培训,重点就是要通过严格的学习、训练,接受并信奉成功学的理念,并能够自觉地以这样一套成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除此之外,日常的激励活动还有许多。在每天晨会的几分钟时间里,所有员工都要大声宣读自己或公司的目标誓言,以坚定信念。为鼓舞士气,风驰还经常奖励员工,对业绩突出者、提供好的建议者,公司会通过各种方式予以奖励,而且每次奖励活动都力求搞得有声有色,让获奖者成为公司内所有人都羡慕的对象。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激励措施和每个人对成功的热切渴望,风驰的员工常常能做出许多令人惊叹甚至是觉得不可思议的业绩。

风驰的一位广告业务员,在进入风驰的第一年时立下了一个目标,要买一辆豪华摩托车,他把豪华摩托车的宣传画挂在自己的床头,每天看着它,激励自己。他果然如愿以偿,在第一年里买了一辆豪华摩托车。第二年,他又制定了买一套房子的目标,后来果然又实现了。第三年,他的目标是买一部轿车,依然是如愿以偿,因为这一年这位广告业务员的广告业绩已经达到了1000万元。

现在已经担任风驰总经理的张艳萍女士,1997年进入风驰的时候,认准了红塔集团的潜力非常大,于是就主动要求去做红塔的工作。一开始是非常困难的,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张艳萍没有揽来任何业务,但张艳萍不屈不挠,继续保持与红塔集团的接触。在不断的接触中,张艳萍逐渐与红塔集团的人熟悉起来,他们也逐渐认识了张艳萍为人处事的风格。就这样,红塔集团开始把一些小业务交给张艳萍做。张艳萍并不因为这些业务小而敷衍塞责,她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以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一个细节。最终,她以细致入微的服务赢得了红塔集团这一真正大客户的心。如今红塔集团经由风驰代理的广告,广告额已高达1000多万元。

或许,李践的行动成功学之所以能够在公司中推行下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李践本人就是一个坚忍不拔、不折不扣身体力行的人,他为所有的员工做出了表率。

李践每天工作、学习的时间常常不少于16个小时。他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读一个多小时的书,7点半到公司上班。晚上10点回家后,他还要读两个小时的书。李践学习了速读法,差不多两天左右就看完一本书。很难算清他每天要处理多少事情,他给自己做出的规定是:解决任何一个问题,时间都不能超过5分钟。

李嘉诚收购

李践毫不讳言,正是将行动成功学理论全面运用于风驰的管理当中,整个公司才拥有了在外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战斗力。

李践说:"比如在昆明世博会期间,由于我们承担了市内主要的户外广告业务,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户外广告布置到位,工作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为最终完成工作,我们的所有员工都自愿加班,连续工作48小时。我们的员工在探索新的业务时,从来都会付出全部心血,殚精竭虑,力求圆满完成。"与此相对应的,是风驰业绩的"疯狂"增长:第一年,风驰就成为云南省最大的广告公司;1995年,风驰更是成为整个西部地区最大的广告公司。

不过李践承认,风驰的成功也有当初路径选择正确的原因。李践最初涉足广告领域时,他就敏锐地意识到,做一家创意公司会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他"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媒介".正确的发展策略,加之基于成功学基础之上的激励管理措施,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发挥出了最大的潜能,把非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之中,风驰也因此而受益:2001年,风驰已成为中国广告行业最赚钱的公司,这一年的营业额高达1.2亿元,税后利润高达2600万元。如果考虑到风驰仅仅是一个相对地域化的公司,而云南相对来说还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这样的业绩就尤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就在这个时候,李嘉诚的tom.com公司找上门来了。

tom.com最初只是一家网络上市公司,在互联网制造的第一轮泡沫中诞生,虽然其股票在发行时曾极为风光,受到了香港人的大力追捧,争相抢购。但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互联网寒冬的到来,tom.com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因为它没有可以看得见的赢利模式,股价因此一落千丈。为了形成自己的赢利模式,tom.com重新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开始致力于成为一家全面的传媒公司。tom.com认为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迅猛,传媒业是大有可为的,但由于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依然处在国家管制之下,近期内很难有所突破。于是,tom.com便将自己的目光盯在了户外媒介上,力图成为国内最大的户外广告媒介的拥有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tom.com随即在国内展开了一系列收购行动,而它收购的最大目标便是李践一手创办的风驰。

虽然tom.com收购风驰花费了很大一笔钱,但仍然被业内认为是其最成功、最划算的一笔交易。有人认为风驰是被"贱卖"了:"2.7亿元实际上是一半现金、一半股权,也就是说tom.com根本没有付出那么多的现金,而当时风驰的现金差不多就有1亿元。与tom.com收购的其他公司相比,风驰的价值被极大地低估了。"这位人士颇有些愤愤不平。

当记者就此说法向李践求证时,他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只是谨慎地表示:风驰的表现没有让tom.com失望,否则也不会让他出面担任tom户外集团的总裁。

李践是在2003年1月被任命为tom户外集团总裁的。对于加入到tom户外集团,李践表示其实他看重的并不是个人的财富有多少增长,而是个人人生价值能不能得到的升华。他认为他是很幸运的,从一家地域性民营企业来到这样一家国际化的公司里,管理着全国12家公司的业务,可以从国际化的视野看各种问题,拥有战略性的眼光,李践认为他的事业再一次得到了巨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