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埃里森:岁的“坏小孩”偷着乐

60岁还被称为硅谷“坏小孩”,不知道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对这一“头衔”是觉得名至实归呢还是啼笑皆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埃里森历来特立独行的做派,这使他遭致不少人的侧目,仁科的首席执行官康威就对这位老东家极为不满,并在过去的15个月中不遗余力地抵制埃里森野心勃勃的恶意收购。

但种种的努力可能都要化为泡影了,随着上周美国联邦政府对甲骨文反垄断诉讼案的驳回,埃里森的并购仁科之路似乎大现光明,虽然高等法院法官表示判决并不意味着并购将能最终执行,但坏小孩无疑已经开始偷着乐了。

甲骨文公司近两年来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盈利增长乏力,并购似乎是必然的选择,而并购如果实现的话,甲骨文将成为与微软和德国sap强力抗衡的对手,埃里森在任何时候都想做第一,这让他离梦想又近了一步。这出本世纪继惠普和康柏以来最受关注的并购大戏,看来将要上演了。

甲骨文需要仁科

9月10日,一位联邦法官为甲骨文公司继续执行对仁科的敌意收购扫清了道路。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vaughn walker当天在判决中称,政府并未证明甲骨文和仁科的合并可能会显著降低财务和人力资源软件市场中的竞争。

甲骨文于2003年6月份开始提出收购仁科的计划,并几次修改出价。今年早些时候,甲骨文将出价下调至以每股21美元现金收购仁科股票。仁科董事会拒绝接受甲骨文的预付款,称合并不会获得监管当局批准。

随后,美国司法部和10个州的司法部长提起诉讼,力阻这一价值达77亿美元的合并交易,称收购将降低商务软件市场的竞争性,令甲骨文得以提价。但在今年夏季进行的为期4周的审讯中,甲骨文以一个弱势群体的形象出现,声称与仁科合并有助于加强甲骨文与微软和sap等巨头进行竞争的实力。

在去年6月埃里森提出恶意收购仁科而掀起的轩然大波中,人们纷纷猜测“坏小孩”的真实意图,硅谷的分析师觉得难以拿捏,埃里森是要“掀起一场软件行业的兼并浪潮”,抑或只是“借机阻挠仁科的重组进程”,但现在看来,埃里森并非只是兴之所致,他只是比大多数人更早看到,甲骨文需要仁科。

来自thomson financial预测的数据显示,过去三个季度甲骨文公司的收入增幅仅为8%,而在上世纪90年代其增长率平均高达32%。收购仁科之后,仁科公司的12200名客户将为甲骨文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每年增加的收入有望超过10亿美元。

业内分析家预测,今年第一财季甲骨文公司的净收入有望从一年前的4.4亿美元增加到4.886亿美元,销售额在22.6亿美元左右,但这样的业绩并不能让投资者感到满意。今年甲骨文的股价下滑了20个百分点,在标准普尔500强指数中其收益落后了1.3个百分点。

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佳的软件巨人需要通过收购来刺激增长。甲骨文前总裁雷.莱恩(ray lane)指出,除了并购甲骨文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来帮助公司收入增长,因为甲骨文的商业软件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其增长自然就会放缓,而通过明智的收购来推动增长最为容易。

来自ubs证券公司的分析家heather bellini指出,并购仁科公司则将为甲骨文带来不菲的收入增长,仁科的收入有望从2003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今年的12.7亿美元,因此甲骨文收购仁科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甲骨文董事长jeff henley在最新的一份声明中称,法官的裁决宣布后,仁科董事会必须与甲骨文会晤,并采取措施使仁科股东接受甲骨文的收购要约。

埃里森已将收购要约期限由9月10日延长至9月24日,这是甲骨文公司第十一次延长该收购要约。但对埃里森来说,赢得仁科公司用户比赢得仁科反垄断诉讼案要更加艰巨,新用户很可能避免选择仁科的产品。这一点埃里森十分清楚,不得不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不惜代价赢得仁科客户的信任。

独裁与合作

埃里森在今年1月宣布卸下董事长一职,甲骨文董事会表示公司将把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的职权相分离。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杰夫.亨利(jeff henley)出任董事长,而safra catz和charles phillips则分别高升为总裁,向仍担任ceo一职的埃里森报告工作。

这番人事变动意味着甲骨文终结了埃里森的独裁时代,在公司前总裁雷.莱恩于2000年离职后,甲骨文的投资人曾经多次抱怨埃里森没有将足够的权力放给其他经理人。

2000年6月30日,甲骨文总裁兼营运长官雷.莱恩突然宣布辞职,而埃里森立刻宣布重回舞台,亲自坐镇领军。这件事使甲骨文的股价在一周内下跌了4.6%,显出埃里森鲜明的个人风格,人们纷纷猜测埃里森心里在打什么算盘。

一致的看法是埃里森一直不肯放下最高决策权力,让担任总裁的莱恩迟迟无法掌握实权。事实上,莱恩在1992年甲骨文因为财务控制不当与士气低落而面临危机时加入甲骨文,并利用他之前在booz-allen&hamilton顾问公司的财务与业务管理经验,使得甲骨文的业绩蒸蒸日上,营业额由10亿美元大幅增加到97亿美元。

观察人士说,莱恩是甲骨文这艘船的龙骨,要不是他,这艘船早翻了。但甲骨文这艘船只容得下一位主舵手,而这航向,只有埃里森才能决定。于是,对于莱恩这位已经在船上待了八年的“船长级人才”来说,只好扬起另一面帆,航向另一个新天地。

除了莱恩之外,在过去的数年中,似乎许多有能力的人都无法与埃里森共事,就在2000年,曾经被认为是埃里森最得力助手的加里-布鲁姆(gary bloom)也离开甲骨文,成为了veritas公司的ceo。

尽管与埃里森私交甚笃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政策编辑,同时也是埃里森传记作者的西蒙兹在接受美国《优化》杂志专访时表示,凡是有本事的人早晚都会走上自立门户的道路,他们自己想担当ceo的角色,而埃里森一时半会儿又不会从自己目前的位置上退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人离开甲骨文也在情理之中。

但客观来讲,埃里森的脾气和管理在某种程度上难辞其咎。甲骨文董事会对埃里森的抵触情绪在仁科并购案闹得沸沸扬扬后达到高潮,人们对年近60仍“沉湎于挑战高风险”的他心存疑虑,他们甚至在探讨“甲骨文还需要埃里森吗”这样的话题。

1998年12月,埃里森驾着游艇在海上航行,结果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因为无法控制船舵,埃里森不得不将其交给一名职业海员。他后来如此解释道:“我当时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意外事件,我无法控制游艇的方向。因此,我必须要把船舵转交给其他人。”

现在,很多人觉得甲骨文公司目前的艰难境况毫不逊色于当年的暴雨狂风———在其优势领域数据库市场,甲骨文面临着ibm和微软等强大竞争对手。在商业应用软件市场,收购仁科的计划一波三折。“一旦甲骨文失去了数据库这块市场,其他业务也将随之垮台。”

董事会希望埃里森能像当年在海上一样,把船舵转交给“职业海员”,但现在看来,除了让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分权外,似乎没有任何适合的人选可以接替埃里森的工作。

破坏者还是改良者

甲骨文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之后,埃里森的财富故事和其他的数字先锋富豪们一样被人们津津乐道。而屡次退学,数番“失业”的经历几乎成了他骄傲卓绝的标识之一,2000年他甚至在耶鲁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令人瞠目结舌地鼓吹“退学”。

学生时代的埃里森并没有显示出优秀的素质和成绩,在学校他有些孤僻,喜欢独来独往。1962年埃里森高中毕业,进入illinois大学就读,二年级时离开学校。后来《商业周刊》曾报道过他离开的原因,说是因为平均成绩不及格,埃里森不置可否。过了一个夏天他又进入芝加哥大学,同时还在西北大学学习。历经三个大学,却没得到任何一张大学文凭。

几年间埃里森陆陆续续换了许多公司,1973年他在amdahl工作,amdahl是和ibm竞争的生产大型电脑的公司,有45%的股份是日本富士通的,所以埃里森有机会去日本出差。在日本,他被京都典型的异国情调给迷住了,日本的禅学和文化给了他深刻的影响,从此他成了一个日本文化艺术的终身爱好者。

离开amdahl公司后,埃里森加入ampex,这是硅谷一家生产影像设备的公司,在那里他认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bob miner和edward oates。他俩研究如何有效存储读取海量的数字信息,埃里森则转向了市场销售工作。

1977年6月,三人合伙出资2000美元成立了软件开发研究公司,埃里森拥有60%的股份,这一年他32岁。与此同时,另外两个传奇式的公司也诞生了,一个是苹果,一个是微软。三个公司的产品、理念、文化完全不同,但却有着同样的模式:创立者的构成都是一个有梦想精神的技术企业家加一个技术天才。

在埃里森的领导下,从1977年创立到1990年,甲骨文的销售额保持了每年高于100%的增长,1986年,甲骨文上市,埃里森财富急升,2000年一度超越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

但埃里森一直给外界放荡形骸、玩世不恭的坏孩子形象,他的传记作者也不得不承认,埃里森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喜欢从反面来看待种种问题,因为这样往往能使一个人的思维开阔,捕捉商机。

埃里森把生命比作一条鲨鱼,“你必须继续向前,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否则你就会死亡。”而他的拍档则这样形容,“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士。既是一个破坏者,同时又是一个改良者。”不知道和硅谷坏小孩相比,埃里森本人更喜欢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