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2时,郁知非正在从上赛场赶往上海市区的路上。
9月26日,郁知非忙到凌晨1点多,27日一早又安排将车队相应设备撤往日本的工作,晚上他还要招待客户。刚刚结束的f1上海站比赛让他感到快乐———观众爆满,组织工作井然,foa(国际汽联)和车队满意。
采访在郁知非的疲惫状态中进行。
《21世纪》:f1上海站,你准备了两年零七个月,最后我们得到了什么?郁知非:法拉利来了,成龙来了,十大f1车队来了,在上赛场呼啸而过。在这个过程中,上赛场看到自己的进步。虽然和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我想每年会往前迈进一步。
《21世纪》:博尼和foa对上海站比赛如何评价?郁知非:非常满意。这么多人来观看,这么多热情的观众。他们会有一个评比,评选出全世界最好的赛事。我们?我们当然有理由入选最佳。你看,本来我最担心的是15万观众疏散的事,结果我们做得很好,没出一点问题。
《21世纪》:那你呢?你从他们那儿得到了什么?经济利益以外的东西是什么?郁知非:经过此次f1,我们已经了解博尼操作f1的整个流程,该怎么样做,哪些利润点可以操作,我们基本上清楚了。
《21世纪》:2004年f1中国站比赛虽然结束了,但作为上赛场的经营者,你下一步打算做什么?
郁知非:我们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建设自己的品牌!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培育自己的车手和车队,来经营中国的f1。
《21世纪》:既然学到了博尼操作的流程,打造中国的f1,你会有什么创新吗?郁知非:明年我们打算与央视、中国汽联合作,打造f1未来中国车手挑战赛。我已经和央视体育频道的马国力谈好了。明年是体育赛事的小年(2006年足球赛,2008年奥运会,2007年做2008年奥运的准备工作),所以2005年,央视可以精心打造我们中国的f1。
《21世纪》:这次上海站夺冠的巴里切罗说过,在上海的道路上可看到很多开车技术不错的人,但是不理解为何中国还没有f1车手。有人说巴西的交通状况孕育了巴西的赛车手,中国应该有比巴西更好的赛车手。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你会通过哪种方式选出中国的未来f1车手?
郁知非:说到这点,我特生气。我们中国人这么聪明,可以造原子弹,为什么没有中国的f1车手呢?!我们只是进入得太晚了,所以我就要搞赛车,培育中国的车手。现在我们有媒体(央视)的支持、有厂商的资源,塑造中国的f1并非不可能。我们准备创造这个机会,以后每年都会有三至四轮比赛,除了f1外,还有方程式、雷诺、房车赛,用综合成绩作评,看谁是最好的车手。另外,在北京、上海外,还可以开一些街道赛,哪个城市想办可以申请,我们可以进行商业运作(像博尼一样)。
《21世纪》:谁会成为中国未来的f1车手呢?郁知非:我们现在有五个很优秀的中国车手:麦克拉伦车队的北京少年程丛夫;有多次参加欧洲雷诺方程式经验的上海少年江腾一;中国f1概念车队———上赛frd佳通轮胎车队一手培养的18岁香港车手詹家图;亚洲第一车队———万里达(meritus)车队的香港著名车手李英健;亚洲第一位进入世界三强车队试车的选手董荷斌。当然董荷斌是荷兰籍华裔。我想,他们都是我们的希望。
《21世纪》:塑造中国的f1车队,需要很多外力支撑,比如说汽车企业。你觉得目前有这个土壤吗?
郁知非:我记得在一年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讲的就是中国马上就要步入汽车生产三大强国了,结果去年这个预言就成真了。我当时还说过,中国汽车业马上会步入一个瓶颈。
《21世纪》:什么瓶颈?你凭什么做这样的论断?郁知非:我们的汽车业没有自主品牌,没有实验室,没有自己的研发力量,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这种问题。而f1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汽车研发力量的动力来自于f1,像发动机研发、风洞实验室,f1技术中的95%都是汽车业内最先进的技术,不然这项运动怎么会给人地面飞翔的感觉。如果中国有了f1运动,有了中国的f1车队,就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让中国的汽车业真正屹立于世界,而不是仅仅成为世界的加工厂。
《21世纪》:你对明年的f1中国赛事有什么展望?郁知非:现在还不好说,因为明年国际f1市场会有变化:10个车队中有几个会退出,部分赛场也可能会退出,但是中国上海站的赛事一定会继续进行。对我们上赛场来说,明年的创意是什么,诉求点在哪里,这都是很重要的。如何去操作?明年3月份才能定下来,到时我们会推出一些新举措,我希望明年的中国f1上海站赛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1世纪》:今年的f1结束了,接下来会忙些什么?郁知非:我说过,对上赛场来讲f1只有3天,但我们要用362天来经营。10月1日至3日,我们接着做“2004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北京分站赛)”的第五场赛事。这次比赛媒体力量也很强,是由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上赛场和中央电视台主办,北京金港国际赛车场承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hitfm88.7协办的。而且这次比赛阵容强大,有20多个车队、40多辆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