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国美们的九大危险

连锁零售企业们的生存与发展,仅仅就是因为基础不牢而败退于衰亡吗?其效益链变成资金消耗窟,仅仅就是因为扩张而造成入不敷出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其中的原因正如前述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说,国美们的危险来自多方面。

危险一:太靠近诚信的刀锋

在供货商进连锁零售商的门之前,都会签一个明确双方责权利的合约。尽管这纸合同不够公平,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就罢了。可是,公平的天平远离供货商,并没能阻碍它们继续衰下去的可能。

首先是约定的一个月结算一次的付款,被各种不管站不站得住脚的理由,推迟到了3个月、6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限之后。其次,在能结帐时,许多名目巧立的供货商需支付款项又出现了。这甚至造成了一些供货商不但结不到货款,反而倒欠连锁零售卖场多少钱的“怪事”的发生。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让供货商们难以接受的事。比如:一些商品在活动期间经连锁零售商折扣、低价倾销(如3折或卖300元送100元)后,其损失不但需要供货商自己负担,超级卖场还会从支付给供货商的货款中扣除其利润差额。

连锁零售商要赚钱,广大的供货商们也要生存。假如,在连锁零售商生存与发展的环节中稍一出现短路现象,供货商们仍然会被超级卖场失去诚信的信用刀锋所伤。如在前述的百信事件中,中国鞋城中那500多位血本无归、欲哭无泪的供货商;如年初倒闭的福州华榕超市集团,在其寿终正寝之时,那3280万元的帐面资产远远不够支付500多家供应商的4200多万元的货款。

在连锁零售巨头们将诚信的刀锋挥向供货商的脖子的时候,也刺向了自己的胸口。中国“鞋业新贵”百信鞋业垮了,其老板李忠文被讨债的债权人追得亡命天涯;曾拥有91家连锁店面,营业额高达3.4亿元的华榕超市集团,也在供货商们讨债不成哄抢货品之后土崩瓦解了。就是国美,它也在今年遭遇到了失信供货商的报应。

国美曾以单方面降价行为两度翻脸联想等it巨头,但由于联想们采取的是多级代理制的通路体系,所以它并没能撼动联想等在市场中自主运营的超然地位。今年的3月29日,国美的不饶斗志终于迎来了一派it的光明,tcl、hp、清华紫光与国美签下了5000台家用电脑、4000台电脑外设产品的大定单,但非常奇怪的是,其中竟然缺少大牌厂商中标。其中的真相是什么呢?真相就是:被国美诚信的刀锋伤过的联想、长城等一些大牌it产品商,根本就没有参与竞标。

连锁零售巨头失信供货商可以致命,但还不至于完全无救。因为,只要连锁零售巨头们具备一点可以应付突然危机的资金,那些自有销售体系较为脆弱的大多数供货商还是不会远离它们。但,另一个更严重的致命商却在越来越多的连锁零售商中上演。在2001年10月,客死武汉的长江赛特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坐落在武汉古琴台鹦鹉大道的长江赛特,在开门大吉仅一个半月后,便因为“五一”期间的一个促销活动而净亏320余万元。在500多家供货商经此折腾,而失去信心撤走200多家的同时,武汉市民开始流传长江赛特用假冒名牌以假乱真的传言。这并非假话。长江赛特的投资方之一长江广场的管理者通过调查发现,整个赛特购物中心,除了一些国内知名厂商的商品没有问题外,其他的商品都多多少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连生产企业电话都找不到的“蒙迪美斯”服装,如售价高达8888元一双的“莲娜里奇”皮鞋等等等等。不管“赛特模式”是否是中国连锁零售业中“最优秀”的管理经验和运做模式,它在武汉上演这般作为,又岂会不命丧于诚信的刀锋?

危险二:供货商的觉醒

如果将连锁零售商比做买方的话,那供货商就是卖方。在这对买卖双方中,尽管“买的没有卖的精”在这里不再适合,但它们之间所要讲究的仍然是利益对接。纵观连锁零售巨头们的生存与发展之道,我们不难发现,广大的供货商们不但难以找到自己与连锁零售商们的利益对接之处,反而,几乎就成了连锁零售商们砧板上任人宰割的肉。但是,这并非意味着连锁零售商们就可以恣意妄为,就可以吃定供货商。因为是人就有三分脾气,是企业就会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也就是说供货商总有自己不能忍受而觉醒的时候。

首先,许多产品前景不差、利润空间不小、品牌作得不错的供货商,选择了遗弃连锁零售巨头等“吃人”的超级卖场,而采取了重点运用中小卖场和便民小终端的方式运做市场,这使许多连锁零售商失去了不少的“剥削”机会。其次,许多进入连锁零售巨头势力范围的大品牌,在可以自控的通路网络与超级卖场两手抓的情况下,仍能稳站不理睬乃至抵制超级卖场的超然地位。如,联想在与国美两度抢夺市场价格主导权的纷争中,毅然采取了可能诉诸法律的警告和断货的措施,这些举措都滞缓了国美冲击it市场的步伐,并使之尝到了相应的苦头。在本文前述国美的大定单招标中,联想、长城这些it巨头也断然采取了不参与的行为。如此这般,国美们等连锁零售商岂不会失去许多增加消费号召力的品牌主力?其三,供货商们随时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只要连锁零售巨头们稍一露出异象,便可能遭遇供货商们的集体上门讨债、断货撤退甚至是哄抢货品等硬伤。如长江赛特那500多家供货商中的200多家企业的清货退场,如北京红熊超市、福州华榕超市集团所遭遇到的供货商对其货品的哄抢。

被连锁零售巨头等超级卖场伤得太多、伤得太深的供货商们,已觉醒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这种觉醒,已使国内市场处在了一个渠道变革甚至是转型的时代。连锁零售巨头的得寸进尺、连锁零售商们与供货商的角力,都只会使这场变革、这场转型演变得更快更彻底。其最终的结果可以预见,那就是使双方的力量更为均衡,使双方的合作回到公平、公正的正常商业轨道上。供货商们在自营渠道、中小卖场利用等方面的努力,正在加速这场变革与转型。一旦,这些成为事实,由连锁零售巨头们所主导的商业文化将难以再复存在。要是这样,它们所惯使的奇门异术岂不是就长久不了?

危险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偏门” 长久不了

一个企业赖以正常及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永远都是正术而非奇道。对连锁零售商们来说,它们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通过定制包销、品牌买断、大规模采购等等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如何通过更精细的货品管理、更准确及时的物流运做与管理等等来提高自己的赢利和竞争能力,如何通过改善经营模式和销售策略来维持自己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但是,目前的许多连锁零售巨头,非但不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反而置双赢、多赢于不顾,而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诸如怎样掏空供货商腰包、榨干供货商、怎样圈取银行贷款,怎样规避银行还贷等等上面。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超级卖场向供货商要钱嘴脸的数据。

倒扣结算比例:20%-30%

进场费:3万元-5万元

上架费:500元-5000元

固定促销费:每次结算金额的1%-2%

店庆及春节等节日促销费:2万元-6万元不等

打折损失:由供货商自行负责,卖场利润差额照打折活动前的标准执行

驻店直销员管理费每人每月200元,每人另加1000元押金

保安、保洁费,服务员证章费、商品包装费、质检费、更衣柜使用费、小票及价签费……

看了上述数据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连一向以规范、道德著称的家乐福,在其8%的利润中,竟有超过60%的来自这些“通路利润”的积淀。但是,正如前述,随着供货商觉醒后双方势力的进一步均衡,随着媒体介入后舆论压力的加重,随着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连锁零售巨头们的这快收入势必会逐步削薄,到时候,不务正业的连锁零售商们不知应该拿什么来进行生存和发展?

除了过于倚重“通路利润”外,许多连锁零售巨头都在与下级店面及供货商的往来中,刻意营造着所谓巨大的现金流,以争取银行的贷款和财务信用度的高定级。同时为了规避自己“马失前蹄”后的一败涂地、一文不名,一些在“偏门”上造诣深厚的连锁零售巨头,还在一级法人总公司之外,单独成立了投资公司。它们用总公司来承担义务和责任,用投资公司来赚钱来规避银行还贷及货款支付风险。这样做,连锁零售商们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当然不可能,当大家都知道某些连锁零售巨头的鬼把戏后,它们仍将难以遁形。况且,连锁零售商在资金使用上,大多玩的是时间差的游戏,鉴于资金周转的风险和外界的不可定因素,出纰漏之可能大大存在。如此,连锁零售巨头苦心打拼出来的基业,岂不会因为捞“偏门”而更加不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