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自有品牌,能让国美们再赢一把

商业资本纷纷推出自有品牌产品,对时常剑拔弩张的厂商关系而言,是化解之道还是激化之举?

2004年4月15日,中域电讯确定生产自有品牌的手机,生产地点选在广东东莞松山湖生态科技产业园。

2004年6月3日,法国家乐福集团在北京宣布,从当天开始,在中国各地的所有家乐福店里全面推出400种自有品牌产品。这400种自有品牌的设计、原料、生产到经销,全程都由家乐福控制,其价格要比同类品牌的商品便宜20%~40%。

……

毫无疑问,一股商业资本开发自有品牌的大潮一波比一波汹涌。把供应链整合的重点转向自有品牌的开发,将是今年连锁零售企业的重要方向。而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企业,作为商业资本的新锐,自然也机敏地伫立到潮头。

早在2003年6月,苏宁就与美国飞达仕合资成立了飞达仕苏宁空调有限公司,在南京建立自己的工业园。2004年4月,苏宁电器更是让自己制造的飞达仕空调进入连锁店,作为全国空调推广活动的推广重点。同样是在2003年,国美宣布要涉足家电制造领域,推出自有品牌。2004年2月,我们已经能在国美的连锁店里见到“国美电器”牌家电配件,包括数码光纤线、移动插座、影音线、有线电视线等数十种产品。

悄悄进店欲解困境

不过国美们的自有品牌一出场,既没有鸣枪也没有放炮,而是悄悄地进店,偷偷地奔袭而来,可见它们进入生产领域的步伐极为慎重。

悄悄开发自有品牌,尤其是介入家电配件的相关领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电连锁业当前的困境。随着家电连锁的大行其道,其垄断之势已有显现,比如国美“挟诸侯以令厂家”就频频得以实现。几大家电连锁企业走低价扩张的路子,用低价和规模来占领市场,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更多地把低价体现在对厂家的威迫和压榨上,则体现了各商家经营手段的匮乏,也遭到厂家的强烈反感,使得商家自身相继面临一些阻碍。素有“价格屠夫”之称的国美,正是在与格力为代表的众多厂家产生龃龉,且外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意识到了自身的处境,开始大力开发自有品牌。

据这些商家自己分析,推出自有品牌有两点好处:其一,可以摆脱供货厂家的干预;其二,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拓宽品牌的宽度和深度。但拥有自有品牌真的就可以使商家摆脱目前困境,进一步巩固其垄断地位吗?

战略之选抑或短期趋利?

纵观商业资本悄悄而不是大张旗鼓地进入自有品牌的现实状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1.自有品牌得天独厚,颇具优势,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尝试,但并不能改变国美们目前的处境。

虽然家电连锁企业颇显霸主之势,但这个行业发展时间并不太长,没有经过充分的竞争,行业资源有待整合和开发。可以预想,商家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用规模化和优质服务来赢取消费者已成定局,这其中就包括价格战。在大规模扩张的前提下,又要大打价格战,资金的输入将变得困难。

从现有条件来看,自有品牌的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门店中销售自有品牌的产品,可以降低成本,获得较大利润。行业先辈沃尔玛就已经在这条路上狂奔,在美国的连锁店中,它的自有品牌已经占到20%~25%的比重。但为什么说国美们目前的尝试对改变其处境无足轻重呢?首先,自有品牌现在还只是尝试,量上没有优势;其次,相对其它产品品牌,自有品牌还需要市场磨合和消费者认可;再次,用自有品牌的盈利去弥补大量扩张的资金缺口,似乎犹如九牛一毛。

2.自有品牌本身概念并不明晰。

什么叫自有品牌,对商家来说,应该是对现有品牌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像厂家那般的oem运作。但国美、苏宁等商家已经具有很强的品牌知名度,他们喊出“自有品牌”,不过是冲着利润最大化去的,只是一种经营的策略问题,对自身品牌不会有大的促进作用。

3.自有品牌难以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从消费者的心态看,厂家是实业资本,无论是破产还是被吞并,只存在一个“大鱼吃小鱼”的过程,对原有产品的服务很多情况下能够随着产权的转移而得到转移;而商家则完全不一样,其本身比一些知名厂家的风险要高得多,一旦破产,便完完全全从空中蒸发了。自有品牌产品的拥有难以完全转变消费者的心态,明显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

4.拥有自有品牌产品与进军生产领域是两码事。

可以说,前者是经营策略的问题,后者是战略多元化的问题。相比进军生产领域,目前许多自有品牌产品,只不过是流通形式的稍微改变而已,它在与其他类似产品品牌的竞争上,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处于劣势。商业资本的高风险性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得到改变。

无助调和厂商关系

那么,针对商业资本与生产厂家的屡屡爆发的冲突,商家开发自有品牌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呢?

1.自有品牌与厂家品牌的冲突。

商家的自有品牌产品,目前主要是以oem的方式运作的,必然与厂家自己的品牌存在一定的利害关系。因为,知名度高、发展形势好的厂家绝大多数是不会去做国内商家的oem的,那么,商业资本便只有扶植中小厂家做产品。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中小厂家是不甘心于长期为他人做嫁衣的。这时,商家要么收购这些厂家资产,要么周期性进行产品选择定位投入,而这些做法,并不是在进军生产领域的战略下做出的,会碰到非常大的风险,将严重影响商业资本扩张的发展。所以,以上原因导致自有品牌产品较为难以扶上正路。而采取独家代销、总装成品、小件零售方式来谋求自有品牌的发展,又绝非商家本意。这种种原因的存在,大概是商业资本小心翼翼开发自有品牌的根源吧!

2.从长远来看,自有品牌与厂家品牌无法正常竞争,无助于调和与厂家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商家是冲着自有品牌产品的厚利而来的,一旦自有品牌产品份额上升,商家会用更大精力关注自有品牌,将给其他进店厂家以莫大竞争压力,而且是无法正常竞争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厂家的对抗、退出必然更为频繁。而消费者选择专业店就是冲着能有丰富的选择和完善的服务,一旦变成商家自有品牌一枝独放,商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度会剧跌,就离关门就不远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众商家纷纷欲“自有”而后快呢?只有一种解释:为进军生产领域做准备。否则,仅出于利润考虑的话,必将严重影响商家的经营方略。

3.自有品牌与厂家品牌相互影响,且弊多益少。

进店厂家的产品经常出现变更情况,这是竞争的必然结果,但厂家产品的衰败对商家影响还不大,而一旦引入自有品牌产品,也会出现失败的情况,这时风险与压力将直接转移到商家本身。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厂商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那么自有品牌终将成为一根导火索,商家可能面临厂家和消费者的联手发难。

可见,利润导向的自有品牌策略对行业竞争的影响微乎其微,但作为进军生产领域的摸索,也是可以采用的短期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商家必须站在产业多元化的高度,从一开始就认清自有品牌的实质,并做好积极应对准备,从而真正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