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中国市场因为lcd供货不足,戴尔不能按时给用户提供网上定购的电脑产品,而面临“万人集体诉讼”的诚信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戴尔又传出“诚信丑闻”——为了实现特定业绩目标,一些公司高管涉嫌虚报业绩和误导审计人员。
dell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
对于企业来说,在刚刚经历了一次意外危机之后,就如同人体的大病初愈,此时的抵抗意外危机的“免疫力”是最差的,因此也最容易再次遭受意外打击。但对于戴尔来说,连续的被人质疑诚信问题则不是个好兆头。其前不久由于供应商的原因而不能按时交货,较多是后果是惹怒了广大用户。而眼下的“财务虚报”,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发生于2001年震惊全球市场,并最终导致当事企业与其外部审计事务所——安达信先后毙命的安然事件!
首先,戴尔与安然都是本行业的巨头企业。戴尔电脑公司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凭借其独创的直销模式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it产品制造厂商,虽然在2006年戴尔被惠普以微弱优势而超越,但目前仍然是全球it巨头之一。安然在事发之前的2000年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同样也是美国能源方面的巨头企业。
其次,戴尔与安然财务虚报的手段如出一辙。戴尔方面是为实现特定业绩目标,公司高管涉嫌误导审计人员和虚报业绩;安然当年也是为了有一个华丽的财务报表而挺而走险的。
最后,事发之后均要受到有关部门严厉的调查。眼下,戴尔公司将面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纽约南区检察官办公室的调查。而当年,安然也是受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多个主管部门的严格调查。
虽然有诸多相似性,但就目前来看,戴尔公司的“财务丑闻”远没有当年安然事件的震撼力。第一、就目前的数据来看,戴尔这次的“水分利润额”并不高,仅为1.5亿美元,远远低于当年安然的天文数字;第二、就简要的事件分析可以看出,这次戴尔的财务丑闻主要发生在公司内部,不会波及外部的有关审计机构,所以招致整个美国财务审计的信用危机;第三,戴尔公司主要服务于个人消费领域,远没有当年安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危害性。
另外,就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我们也可以看出,戴尔方面目前还是比较正视“财务丑闻”问题,承认了错误的所在。但目前诸多媒体都把问题的焦点放在了戴尔首席执行官——迈克·戴尔是否参与并指挥了本次“财务丑闻”事件,这充分说明目前国内个诸多媒体仍在关注事件的进展。所以,戴尔方面一定不能满足于自己诚实的媒体认错而自得,因为这可能只是事件的刚刚开始。
那么,接下来戴尔方面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次“财务虚报”诚信危机呢?
第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财务调查。对于这次“财务丑闻”,戴尔方面仅仅承认错误是不够的,按照法律程序,作为上市公司,戴尔应该会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及有关部门的严厉财务调查。如果戴尔方面想走点走出泥潭,就一定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因为这一态度是化解本次危机不可缺少的。
第二、找出责任人,证明ceo的清白。如果真的如同戴尔目前的媒体声明所说,这起“财务丑闻”是一些公司高管所为,那么就应该在目前受到公众与媒体质疑的不利形势下,用“杀鸡取卵”的作法,找了真正的事件责任人,来化解媒体对首席执行官迈克·戴尔参与这事的猜疑。
当然如果迈克·戴尔本身参与指挥了这次“财务虚报”事件,那么主动站出来自首,也不失为一种敢做敢当的选择。当然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找出一个“替罪羊”也不失为可以保持公司平稳运行的“下下策”之选。
第三、向投资人说明事件的进展。不同于之前在中国市场的“延时交货”事件,戴尔本次“财务虚报”事件影响最大的主要公众是外部的投资人。所以戴尔在事件的进行中,一定要保持与投资人的及时沟通,以化解投资人与戴尔之间因此次事件而造成的“诚信危机”,从而保证戴尔早日度过难关。
第四、诚恳对待并邀请媒体参与。目前虽然戴尔方面已经承认了错误,但并没有多少有关事件内部真相的信息得到传达,在这种真实信息的真空状态下,广大公众与媒体的猜疑是难免的。
这时正是考验当事企业媒体主动性的关键时刻,如果此时戴尔能够主动邀请有关媒体参与对事件进展的报道,一方面可以得到媒体报道的主动权,将事件的进展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传达,从而减少外部不必要的猜疑,澄清事实真相;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自己的底气与清白,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事件点评:“诚信经营”——这一中国五千年的第一商道,同样也是目前国内外企业经营的准绳之一。目前处于“财务虚报”的诚信危机中,并不是最可怕的,而如果戴尔还不能正确对待问题所在,不能用诚意来换取广大公众与媒体的谅解,那么成为“安然第二”并不是骇人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