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战术和细节上,它的网络精细我更精细,它覆盖到省城,我覆盖到地区;它服务好,我服务比它更好。合并汤姆逊彩电业务只是tcl国际化的路径之一,海外新兴市场的开拓则是其国际化思路的另一翼。
作为tcl新兴市场的领军人,易春雨去年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04年tcl在新兴市场的彩电销量达305万台,同比增长31%;销售额近23亿元,占tcl全球彩电总销售额的10%。新兴市场已成为tte(tcl汤姆逊公司电子公司)全球业务中增长最快的利润中心。
在tcl海外事业本部的2005年春节晚会上,李东生亲自将法国总统希拉克赠送的名表转赠给这位爱将。
4月17日,在tte的深圳总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见到了易春雨。虽然在光环下,他仍然是性情中人,生性直爽,聪明绝顶,留小辫。
他刚从印度回来,换几件行李,两天后又要出国。这也难怪,身任tcl海外事业本部总裁的他,还兼任了tcl多个海外公司(包括tcl越南、印尼、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墨西哥、南非公司等)的董事会主席。
早在1998年,他就负责筹建tcl集团国际业务部,拉开了tcl进军海外的序幕,并最早带领tcl第一批“远征军”开赴越南市场及东南亚其他区域市场。因此,他对新兴市场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有着更深的理解。
在他眼里,除老欧盟、北美、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涵盖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60%的人口、全球40%的彩电销量。新兴市场不仅潜力巨大,而且与欧美借力汤姆逊和rca品牌不同,它还承载着tcl国际化的重要使命。
他认为,开拓新兴市场的人才,一定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学习能力。“比如,在中国销售100万台彩电才能支撑起一家生产厂,在越南3.6万台就可以了,完全换了一个时空。”
“还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易春雨自豪地说,tcl大部分海外主管都是血气方刚的人,他们有锐气、也有头脑。
“而且,综合素质要强,包括身体要好,海外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体系。”
事实上,易春雨本身就是tcl集团首批成功的国际化经理人的一个缩影。他文武兼修,从小习武,尤擅跆拳道,据说可以三步跨过行驶中的汽车:跃起、登上车头、着地;自幼习文,唐诗宋词随口道来,英语挥洒自如,还获得经济学博士。
这位充满了个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向本报记者解读了他在”作战室“内遥控海外市场成功之道。
遥控海外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新兴市场和欧美市场的主要差别在哪里?tcl在新兴市场的“打法”与在欧美市场有何不同?
易春雨:新兴市场相比于欧美成熟市场,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同样是一亿人口,欧美市场的彩电销量是新兴市场的三到五倍,所以,它还有两到四倍的增长空间。
成熟市场是高度统一的市场,市场需求、商业运作、税务法规都很统一;新兴市场则是高度分散、两极分化,在不同区域间往来,有时空穿梭之感。从俄罗斯到印度,从印度到越南,从越南到南美,感觉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在欧洲和北美,则没有太大的差别。
两者的风险也不一样。在欧美市场,主要是对消费者的责任风险和法律风险;在新兴市场,则是难以预料的政局不稳、经济动荡以及合作者的风险。
操作手法自然也不同。在新兴市场,商业模式处于初级阶段,tcl会直接参与一些商业运作,与合作方共同开拓渠道,这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在欧美,商业模式早已完备,比如沃尔玛、家乐福谈的是系统合作,只需要你的质量保证及交货准时,如果订单晚一个星期,产品价格必须大打折扣;但在新兴市场,谈的是单笔生意,交货晚一点,客户可能也会发牢骚,但不会大打折扣。
《第一财经日报》:在中国的家电企业里,tcl是第一家在海外自建销售网络的吗?自营销售渠道很困难,您有哪些经验可以与同行分享?
易春雨:tcl不是第一家,在俄罗斯、越南、印尼,有同行比我们早涉足两三年,但目前无论从网络覆盖范围、精细程度、经营效果还是在当地的品牌效应看,tcl毫无争议是做得最好的一家。
这与tcl的战略眼光、决心有关。tcl国际化最早的原动力,在于转口贸易的失败。199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使得中国的转口贸易普遍遭受严重打击。这场风暴使tcl认识到,以香港转口贸易作唯一出口方式不行了,必须去前面深度掌控市场。
tcl与其他国内同行一样,后来都遇到很多障碍和困难,但tcl这一战略从来没有动摇过。我们有的同行去得早,遇到困难也撤得快,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是构建未来竞争力的关键。
tcl在新兴市场的成功,还离不开tcl的文化和团队。海外的区域主管做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在没有后方监管的情况下而偏向,有的把公司的事业变成自己的事情,甚至成为原来公司的客户。tcl海外事业部的区域主管,个人突破能力都很强,但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是因为tcl的企业文化。
有一点很关键,我们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创新。一个主管到了海外,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个人再聪明、再有经验也难免挂一漏万,tcl在香港或者深圳后方的职能部门,由五六个经验丰富的人组成“作战室”,他们一对一地盯着前面的分公司,控制着海外前线运作的关键点,在战略、人事、财务上,与海外主管同步决策,前面的人打仗,后方的人指挥。
tcl的激励机制也很特别,我们的工资水平不会是最高的,靠的是事业舞台的拉动,做得越好事业舞台就越大,目前我们的海外主管,没有一个觉得自己的空间是不够的。
以完善供应链为主
《第一财经日报》:tcl在新兴市场的经营模式有哪些,设加工厂、分公司还是代表处?
易春雨:tcl在新兴市场主要以营销公司和经营公司为主,强调建立强大有效的供应链,形成采购、制造、销售、仓储以及售后服务的完整系统。
自己建的工厂比较少,但我们会掌控工厂。现在,彩电不再是高精尖产品,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产能都是饱和的。我们在越南、泰国有自己的工厂;在其他地方则大多数是合作的工厂,印度有7个,俄罗斯有3个,墨西哥有2个,印尼有1个,这些工厂都可以由tcl来掌控,这样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投入。
tcl在新兴市场销售的彩电,3/4是在当地组装的:以物料形式出口(除了发泡、纸箱),在当地组装,约占1/4;从中国出口机芯、高端显像管等核心部件,其他部件在当地采购,产品在当地组装,约占1/2;整机从中国出口,约占1/5。
《第一财经日报》:tcl在海外有没有遇到商标被抢注、烂账等问题,如何解决?
易春雨:我们在海外也遇到这些问题,但这些都没有对我们构成威胁。
tcl在泰国、越南、南美都遇到过商标被抢注的情况,不过抢注也没有用,因为对方的业务做不起来,通过洽谈,我们就可以把商标拿回来。
我们的烂账很少,主要是控制得比较好。举个例子,在印度市场,几乎所有的家电企业都要放三个星期左右的货款,lg、三星也一样,但我们要求现款现货。
印度的主管曾抱怨说,tcl刚刚进去,现款现货怎么做生意?我跟他讲,汤姆逊在印度的遗留问题还没有清掉,如果tcl也放款,新账旧账扯在一起早晚都会被拖死。
经过考察,我发现印度市场的客户分为两类,一类是资金敏感型,另一类是资金不敏感型,后者只要你产品好、服务好,不在乎资金。这样的客户在印度的经销商中大约占20%,tcl就是要盯着这些客户。
后来证明这个方法是正确的。去年圣诞节销售旺季,客户早早就把预付款打到我们账上。所以,有时候必须“为天下不可为之事”。
局部优势用尽后怎么办
《第一财经日报》:tcl在新兴市场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怎样克服?
易春雨:在新兴市场,我们已经取得初步的进展。2003年比2002年上升了40%,2004年比2003年上升了80%,今年预计比去年再上升50%。tcl在新兴市场,目前有15家海外分公司,还有三四家在筹建中,到今年年底将达到20家,覆盖全球主要区域。
tcl即将遇到的瓶颈,是局部优势即将用尽,必须依靠企业系统来提升。我们前期取得的成绩,主要依靠的是个人、分公司的突破,两年后,当这些单项的资源优势发挥完,下一步将缺乏增长的动力。
另一个方面,我们的产品质量、开发能力比起lg、三星并没有优势,虽然在成本控制、产品局部创新上优于竞争对手,而这些在初级阶段还可以。
局部优势用尽后,就必须依靠企业系统经营能力的提升。未来,tcl海外事业必须实现从分散、个体的优势向系统的、可复制的竞争优势转化;同时,必须在技术、研发环节构建长远的竞争力,这已涉及集团的层面了。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在新兴市场,tcl与lg、三星以及当地企业竞争有什么优势?
易春雨:在新兴市场的家电竞争中,存在着“四大玩家”:日本企业、韩国企业、中国企业以及当地企业。
当地企业的优势在于税收等地方保护政策,但它们的规模不大,产品的技术含量较少,在tcl进入的3到6个月还有一定竞争力,一旦tcl站稳脚跟、开始发力,它们就不再是主要的对手。
tcl和日韩企业差异在于,它们在当地很少有工厂,主要是整机出口,出售高端产品。它们在新兴市场浸润长达10到15年,从产品布局、品牌、战略上讲,tcl与它们比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
tcl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战术和细节上,它的网络精细我更精细,它覆盖到省城,我覆盖到地区;它服务好,我服务比它更好。我们的口号是“以更快制快,以更好制好”。它们还是不敢小看tcl,在tcl每进入一个市场之后,都被它们当作主要对手。
新兴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tcl还是有空间的。
《第一财经日报》:新兴市场是很大的一个区域,未来tcl有什么侧重点?
易春雨:在新兴市场,tcl开始从东南亚突破,接着进军独联体,然后是非洲,南美是我们最后的版图。
今年的战略重点是稳定东南亚和俄罗斯市场,迅速提升印度、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市场份额,还要大力发展南美市场。
目前,我们在新兴市场的年平均增长在20%以上,有的分公司年增长150%以上。未来3到5年,我们要在每个主要的新兴市场,做到彩电销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