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仰融其人

仰融,45岁,安徽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年轻时当过兵,在越南打过仗受过伤。十年前进入商界,靠资本运作起家。

十年前的仰融乃一介书生,身无分文。1992年小平南巡春风骤起,吹皱了仰融的一池春水,于是突发奇想要海外上市,这在当时史无前例。

仰融率队走访了华尔街的几家投资银行后,便胆大包天地向决策层递交了一份有关中国公司到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可行性报告,谁也没有料到报告居然得到批准。

1992年10月9日,在仰融运作下,华晨中国汽车控股公司cba在华尔街成功上市,旋即筹得8000万美元,扣掉成交费、律师费,净得7200万美元。华晨不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一家在纽约挂牌上市的公司”,而且是包括香港、新加坡、台湾在内的华人公司第一家在美国纽约股票市场上市的公司。华晨奇迹令海内外瞠目,华晨上市招股书遂成哈佛大学经典案例,而仰融也一夜成名变为声名遐迩的金融家。但从一开始,仰融这个金融家就是有争议的。盛名起时,恶名也随之而来。

商界提起仰融,大多叹服其匪夷所思的胆魄和高超绝伦的技巧。仰融的长袖善舞使他成为中国大陆最早最成功的国际金融市场融资专家。仰融之于金融,如鱼得水;也许他就是为金融而生的。仰融者,俯仰金融也。

但任何金融家都非天生,亦非学院造就,而只能是实战的产物。

90年代初,仰融初入道时也很寒酸。他在香港注册了一家叫华博财务的公司。当时公司只有借款400万元,员工5、6个,主要业务是为人拆借资金,兼做债券和股票买卖。仰融的第一桶金就是这时积累的。

商海十年,仰融成功了。他一手缔造了一个资产规模达200亿元、旗下掌控六家上市公司的华晨帝国。央视将其评为2001年经济界的十大风云人物。

纵观仰融的发迹史,遭遇“金杯”是其事业的转折点。而“金杯汽车”始终是这个“庞大帝国”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华晨帝国就是仰融将金杯汽车反复包装的产物。

1988年,沈阳金杯汽车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发行1亿元人民币普通股。次年,央行一位官员把金杯汽车介绍给仰融。仰融立即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果断以华晨集团的名义,用每股1元的价格买下金杯汽车尚未发售出去的4600万股股票。

1991年7月,华晨与沈阳金杯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华晨投入现金1200万美元,占40%股份。“金客”以引进丰田许可证方式生产丰田海狮面包车。沈阳金杯负责生产管理,华晨负责运作融资。1992年,时年36岁的仰融突发奇想:在海外用股权融资,将华晨在金客中40%的股份在美国上市。这就是后来改写中国金融史的神来之笔。

在当时的背景下,拿一个私人控股公司去美国上市根本没有可操作性。1992年5月,为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安排一个“社团法人”的股权持有者,仰融放弃私人控股,精心策划了一个“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发起人为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华晨、中国金融学院、华银信托,注册资金210万元,其中200万元是华晨出的,10万元为人行教育司的象征性拨款。6月,鉴于当时中国没有公司法,仰融以在金客中持有的股权在百慕大群岛注册了“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华晨100%持股。其后,华晨以换股的方式获得金客51%的股权。

以上的杰作虽出自仰融之手,但仍离不开央行官员的牵线搭桥,而且所有操作都获得有关部门的首肯和支持。海外上市毫无疑义是使仰融名垂史册的神来之笔,而成立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则是仰融不得已而为之的杰作,也是他的违心之作;其结果是等于仰融把一家海外注册并筹备上市的公司送给了基金会。

7月,仰融再舞长袖,推动金客的合资伙伴沈阳金杯汽车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后者成为当时沪市上市企业中最大的异地股。华晨在沈阳金杯的4600万股也随之套现。同时,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致函基金会称:委托该会代表国资局投资于cba。资金1530万美元由国资局支付,基金会无须承担风险,也不享有收益。cba所有股权及股票收益均归国资局所有。国资局另给基金会300万美元设立各种金融教育奖金。函中所称“国资局支付的款项”就是华晨对基金会的“捐赠”。也就是说,基金会是华晨捐款的名义持有者,华晨把cba的股权即对于金客的投资无偿交给国家,这笔钱已经属于国有资产。在cba上市之前,华晨以“捐赠”的方式把cba的控股权转给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

10月9日,以华晨在金客拥有51%股权为核心业务的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代码cba)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成功上市的中国企业。cba的控股股东为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持股55.7%。cba发行500万股普通股,每股的招股价16美元,首日上市劲升二成半,成为当时纽约交易所最活跃的股票。

仰融在被中央领导人接见时说:股权全部是国家的。

随后,国资局发文,授权仰融托管这笔已经属于国有资产的股权。可以说,十年前的海外上市,既是仰融的神来之笔,也是仰融的隐患之作;既是华晨帝国兴起的根源,也是十年后仰融被迫出局的原因。

1998年11月,华晨趁金融危机,香港股市低迷之际,又完成了对“欢乐天地”壳资源的收购,更名为“圆通科技”。

1999年4月仰融再次玩转“资本魔方”,华晨入主申华。申华实业遂与沈阳金客签署了产品销售代理协议,进入汽车业。

此后,华晨先后投资50亿元人民币,通过新建、参股等形式,在汽车领域拥有了10多家控股或独资公司,从只拥有单一的整车厂扩展到零部件企业和分销服务体系,旗下生产皮卡的河北中兴、生产发动机的绵阳新晨、沈阳新光、航天三菱等企业都在中国汽车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收购中国航天汽车公司50%的股份,使华晨又成为法国雷诺公司的合资伙伴。

1999年10月,华晨汽车又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6.5亿港元。

以金杯客车为核心,华晨汽车、金杯汽车和华晨集团利用资本市场累计融资38亿元,再加上企业经营融资和债务融资,据估计,仰融和华晨的筹资总额在120亿元以上。

华晨帝国的崛起为何如此迅速?仰融一语道破天机:“中国企业是银行负债,借钱去投资,它的股本是靠负债壮大的,一旦没有盈利就变成了恶性循环。我的原始股本里没有银行一分钱,它的壮大是靠盈利和发股发债。资本壮大后,不需要还的钱用于其他投资,由于有战略部署、用人得当,或者说命好、运好,投资没有付诸东流,这样就又把力量增加了。我就变成了良性循环!”“资本运作就是一层纸,捅破了,讲出去,别人也能做,只是可能没有我的手段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