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微软再攻协同,国产协同软件展开自卫战

2006这个被许多人认定为“协同年”的年份里,协同软件产业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在《每周电脑》、新浪、网易等媒体发文,将协同软件列入中国软件产业十大发展趋势之后不久,协同又被《信息周刊》列为十大高估技术之一。

2006年5月底,另一则消息对关注国产协同软件产业的人无异于雪上加霜:微软将在office 2007 里整合收购的groove协同套装软件,并且计划推向所有消费者。据悉,office 2007 包括了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publisher、onenote、infopath、access等应用,以及groove协同套装软件。目前,office 2007 所有组件加在一起定价679美元,其价格逼近国产协同oa产品价格底限。

虽然此前微软收购groove 时,国产协同软件两大巨头复旦协达和北京点击,都先后发布了自己的新产品和新策略,并且引发了国产软件如何自卫的广泛讨论。但是大洋彼岸的收购,并未对中国协同软件市场产生真正的冲击,绝大部分中国用户还无缘领略groove 的风采。然而此时,微软协同软件的推广采取了ie、msn推广时的“捆绑”策略,让人们不得不担心这个协同软件的后来者,会像他当年推广ie、msn一样,让他的竞争对手在市场中逐步消亡。

在微软收购 groove 之后的2005年底,中国协同软件的市场先驱北京点击,就对自己的市场策略作了全新调整。北京点击的战略调整,可以看出其决策者的远见卓识,以及对中国信息化市场的深刻理解。点击的产品,无论从功能到技术,都与微软的 groove 惊人相似,避其锋芒是明智之举。市场推广策略的差异化,以及弱化企业级市场的关注,推出lavalava这一休闲类的个人级产品,是点击面对微软时,唯一可以采取的策略。

国产协同软件另一重要厂商复旦协达,在面对微软时,采取的是产品差异化策略。早在微软收购 groove 之后不久,协达就适时地公布了自己全新的产品策略,在技术结构和应用理念等方面突出了与微软的不同。协达的企业级应用、b/s 与e2e结构、java技术体系,与微软的个人和工作组级应用、c/s和p2p结构、自有封闭的技术体系,一一对应。

国产协同软件虽然在技术与市场发展上,与国外厂商并未有实质上的差距,但企业综合实力都非常弱小。面向微软等国外厂商的大举入侵,国产协同软件纷纷采取了差异化策略,谋求各自的战略发展“蓝海”,以免被扼杀在襁褓中。2005年6月,协达在上海发布了“流程型”协同oa的产品战略,进一步强化与微软的产品差异化。协达这一策略出台,是国产协同软件厂商,对微软协同软件“捆绑”式销售策略的第一次回应。

此次复旦协达发布的“流程型”协同软件,“工作流”被明确列为核心功能,网络办公成为其基础应用,“增强管理执行力”和“提升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力”,成为其应用价值的中心。复旦协达高级产品经理谢中民先生称,协达此款“流程型”协同oa,在企业级应用上有着微软不可比拟的优势。协达新产品除了提供以工作流为核心的公文、表单等各项应用外,还提供基于web应用的字表编辑工具,可以部分替代微软word、excle ,兼顾了个人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的日常应用。

在通过产品差异化与微软竞争的同时,对于用惯了微软word、excle的用户,协达也有完善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与微软office无缝集成的接口,并且可以基于微软office基础上,实现国内用户常用的电子签章、手写批注等功能。“即便与微软竞争,我们也不应忽视微软产品被广泛接受这一事实……”,谢中民的这番表白,或许也是中国许多软件同行的心里话。

太多与微软竞争的经验教训都证明:微软是一头狼,一头逐步吞噬猎物的狼,如果谁对这头狼重视不够,就会自己吞下轻敌的苦果。目前似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够逃脱微软“魔爪”,只要微软盯上了某个市场中的项目,那么这个项目不出五年竞争对手就会消失得几乎是无影无踪。国产协同软件厂商,面前微软纷纷寻觅蓝海,可以避免与微软针锋相对,杜绝市场被自己鲜血染红的“悲壮”后果。

在面对微软等强敌入侵的时候,复旦协达、北京点击等国产协同软件厂商,没有采取“唐吉柯德”式的做法,而是在正确认识到对方力量强大的同时,面向用户寻找差异化价值。复旦协达等国产协同软件厂商面对微软所走的道路,或许也是摆在所有中国软件厂商面前的一条确实可行的“自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