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袁隆平:最著名的“农民”

9月6日,湖南省农科院和朝鲜农科院举行了合作项目签字仪式,双方将就杂交水稻技术培训与推广展开为期两年半的合作。此前,朝鲜代表团拜会袁隆平院士,袁院士表示有信心帮助朝鲜把水稻产量从现在的5吨/公顷提高到7吨/公顷。这次,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又将把他的高产水稻技术送去朝鲜,这位75岁的老人正在朝着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的梦想而前行。

袁隆平看上去比那些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像农民:瘦小的身子,高高的颧骨,背微驼,小平头,古铜色的脸庞爬上了些许老人斑,宽阔的额头刻下了岁月的痕迹,晒得黝黑的手臂被稻叶划上了一道道伤痕。他的大孙女名叫袁有晴,今年初新添的孙女名叫袁有清。“晴就是太阳,清就是雨水,袁家有太阳有雨水,稻谷自然会茁壮成长!”袁隆平连给孙女取名都不忘水稻。

走进水稻王国

袁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19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隆平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决意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强,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虽然当时的理论以及国际上的普遍观点都认为,水稻没有杂交优势。但是袁和他的同行们经过艰难探索,用9年时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它立刻显示了增产效应,亩产达到623公斤,比常规稻单产增加20%左右。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知识”占资本多少份额

2000年5月31日,中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那就是“隆平高科”。按照当时的发行价计算,持有“隆平高科”250万股(占总股本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净资产将达到3245万元,成为第四大股东。而根据当时证券分析专家的预测,“隆平高科”在二级市场流通后,每股价格将达到28元,袁隆平所拥有的净资产高达7000万元。有人说,这是中国“知识创造财富”的象征。

“我可没有这么多钱。”袁隆平笑着说。但如今,据湖南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认定,“袁隆平”这一品牌的无形资产已达1008亿元。因此,有人认为以袁隆平的成就和品牌价值推断,“隆平高科”支付给袁隆平的580万元姓名使用费明显“依然偏少”。

“知识”应在资本中占据多少份额?袁隆平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说实在的,当时用我的名字做上市公司企业的名称,我还有不同的看法,还是省上来做了我的工作,说推广杂交水稻,有品种、有技术,缺的就是资金。

“学农的只会做植物切片吗”

不要觉得袁隆平只知道成天和水稻打交道,他的秘书说:“老头儿排球、音乐、游泳、飙车,样样是把好手。”

他曾是有名的“浪里白条”,每年到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他几乎天天都要到大海中一显身手。在湖南中心,他每天要到试验田里去,从播种到收割为止,从不间断,往返4公里的路程骑摩托最方便。因此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有了一支摩托车队,大家一起骑摩托车跟着袁主任到田间去,真是不亦乐哉!

看书和听音乐是袁隆平的两大爱好,他听音乐时来了激情还要拉小提琴,或舒伯特的《小夜曲》或舒曼的《梦幻曲》,每每兴致所至,夫人邓哲也愉快地随他一起弹起电子琴。

邓哲,是袁隆平事业的理解者和支持者。42年前,当他们走到一起时,袁隆平33岁,邓哲25岁。几十年的坎坷,邓哲的那句“大不了和你一起下田当农民,你照样可以搞你的杂交水稻。”给了逆境中的袁隆平以最大的安慰。为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四海为家,在三系法研究的前十年他有7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孩子出生时都没能在身边陪伴。即使现在,袁隆平在家的时间一年中也不会超过1/3,家中的重担全落在了邓哲一个人身上。

“我还有两个愿望没实现”

75岁的袁隆平还有两个愿望没实现。“一是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稻的目标要实现实验田亩产900公斤。要比现在提高100公斤难度是相当大的,但这是温总理对我提出的要求。到那时,我正好80岁,腿脚还能动,我想我能够完成。”袁的第二个愿望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借助中国的力量,在几个主要水稻生产国优先发展杂交水稻。目前,全世界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引种了中国的杂交水稻。袁说,现在,全世界的水稻种植面积22亿万亩,但是,平均单产每亩只有250公斤。按照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如果有2亿万亩推广杂交水稻的话,增产的粮食可以占全世界粮产量的20%,可以多养活10亿人口。“算一算,这需要5-10年。”他坚定地说,“我能够看到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