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中国家电业的风云人物顾雏军签下了将持有的科龙26.43%的股权转让给海信的协议,地点是顺德看守所。
此时离科龙电器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不足半年,离顾被逮捕43天。
时年46岁的顾雏军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其苦心孤诣经营的“制冷帝国”在不到半年内无可挽回的就此终结。
从潘宁创业到镇干部徐铁峰任职科龙,从外来者顾雏军收购科龙到今日的海信入主。7年之间,四度流变,留给海信的是怎样的一个科龙?尽管海信并未正式入主科龙,但海信主事科龙的工作已经开始了。而海信将面对整合科龙的难题。
顾雏军留给海信的
2003年底,顾雏军获得了cctv年度经济人物称号,是时的颁奖词现在看来颇具深意:他将竞争对手变成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并购科龙,控股美菱,他用10亿元的资本杠杆撬动上百亿的企业。
从科技明星到大老板,顾雏军从一开始就极度复杂而具有争议。顾以大肆扩张、并购创建其“制冷帝国”而被视为实业家,而顾一直不能正面厘清的资金来源又被质疑为资本玩家、国有资产的侵吞者。
2005年3月,科龙收到证监会的调查报告,顾雏军依然不以为意,因为在上一年7、8月间审计署、广东证监局已经审查过,顾仍然于3月29日在中央党校高调发表题为《迎接机电产业国际大转移的对策》的长篇讲话,4月28日顾在中国品牌高峰论坛上最后一次露面发表讲话。顾雏军相信中国企业目前还没有能力塑造国际品牌,他希望不断扩大产能,利用国内的成本优势做oem,经过一段积累之后,再做品牌。因为具有如此的理念,而且顾雏军连续不断的并购似乎正是朝其所言的方向行进,一直备受质疑的顾雏军仍然被相当一部分人视为实业家。
而顾雏军的产业整合并非完全空言,2004年科龙尽管亏损6416万元,但其销售额达到历史的最高84.36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顾对于科龙的实业运作还是下了很多工夫。
顾入主科龙之后,科龙的采购成本得到控制。尽管科龙在2002年可能被摘牌的年份由巨亏实现盈利而受到质疑,但是,一位参加2002年审计的一位会计师对记者表示:顾雏军对原材料集中采购之后,的确切断了当年由于镇干部任职科龙带来的裙带公司之间的交易而导致采购成本极高的状况。该会计师表示,2002年一个空调上使用的铜质四通阀采购价为5元,而在上一年度则达到50元。
科龙的多位中层亦对记者表示,顾雏军对于采购成本的降低是相当直接的,当年顾雏军进入科龙的原因之一也在于顾是外来人,可以斩断科龙多年以来形成的裙带利益链。而科龙的销售成长则归功于顾雏军执意做国际市场的oem。
顾入主科龙之后,外销业务增长迅猛。在科龙的业务结构中,外销比例由不到10%迅速上升到占据一半,今年前四个月,科龙外销业务增长了42.5%,上半年,科龙整体下滑近40%,而国际业务仍然增长了8%。而顾的做法就是为ge、伊莱克斯、惠而浦等做oem。这使得负责科龙国际业务的林澜是海信入主之后留下的为数不多的高管之一。
“顾雏军最初的构想与实践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同,但是,顾在后来的并购中却发现了另外的机会,而且由于顾雏军的资金有限,在扩张与并购中,顾的资本手段就出现了变异。”顾雏军的一位助手对记者表示。
顾雏军在江西科龙、美菱、亚星的投资与收购中都被当地政府宣传为地方上最大的引资项目之一,而顾雏军收购的科龙、美菱、亚星中,顾都获得了几十万平方米不等的土地,并且都先后以抵押、银行授信的方式获得了数亿贷款。于是顾雏军在其资本链条内左支右拙,连续3年不停顿、急不可耐的扩张与并购最终导致了其宏大的产业梦想破碎。
海信面对的科龙
尽管顾雏军在扩张并购的过程中发现了利用时势融资的手段,但由于其最初的个人资本有限,东挪西借的结果是不断违法而令自己身陷囹圄。
周其仁认为科龙问题的根子是产权体制。在1992年科龙进行了股改,由容桂镇政府全资持有到员工持股20%,但数年之后一直是容桂镇政府控股。当1998年末62岁的潘宁因为年龄的原因离任后,科龙的黄金时代也就此结束。而周其仁认为科龙当年的改制不彻底而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顾雏军入主科龙之后,科龙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民营企业,但顾显示出更加热衷于以格林柯尔、科龙为平台大肆扩张、并购,以至到如今顾身陷囹圄,科龙则因为危机重重而再度易手海信,海信的入主,科龙再次回到了国有控股的状态。
而海信入主科龙来得并不容易。科龙的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刘从梦在离职当天的干部会议上透露,在海信收购科龙的过程中,国务院曾召开过各方参加的协调会。
该人士表示,顾雏军持有科龙的股权此前已被深圳中院冻结,顾本人亦被逮捕,另外目前科龙与银行、供应商、经销商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协调,没有政府的支持,海信不可能拿下科龙。
由于股权并未转让,海信采取了代理的方式托管科龙。海信提供了6个亿作为科龙重新启动的资金,海信代理销售科龙的产品总金额不超过14亿,收取1%的代理费,今年年底代理销售不超过5亿。
9月22日,海信更换了科龙的核心部门的领导职务。原海信空调副董事长汤业国就任科龙总裁,来自海信的苏玉涛分管科龙生产及技术、石永昌被聘任为分管国内营销、肖建林被分管财务。而顾雏军的旧部刘从梦辞职,严友松则被免职。
另外,科龙的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可能出于过渡的目的,海信还新成立了一个经营管理部,该部门将全面负责从战略到销售任务的分解、绩效的考评、人力资源的评定等,由来自海信的刘艳春负责。
海信整合科龙的难题首先来自于人员调整,除了高管均系出海信之外,科龙的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各分公司的财务也全部更换了。而是否更多的人要被更换,目前科龙的员工都在忐忑。该人士表示,9月28日,各分公司的负责人都回顺德开会,大家普遍“感觉不爽”。
由于各个部门都是来自海信的人负责,而海信与科龙的架构与运营体制存在较大差异,可能存在更大的调整。科龙的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比如在产品与品牌传播上,海信是各个分公司根据自己的产品运作海信品牌,而科龙则由集团总体运作品牌。
尽管海信可以凭借收购科龙一举确立其在白电方面的市场优势地位,而这正是海信收购的最大的利益点。但是,海信必须面对的难题是,科龙拥有五个品牌:科龙、容声、华宝、威力和康拜恩,而且由于海信在空调方面与科龙的主业之一空调存在重合,如何整合将是一个难题。
而周厚健则认为整合科龙最重要的是文化整合,周厚健认为海信与科龙的文化存在相似性,海信有能力将科龙创业时期的文化激活。
科龙的数度流变之后,成就了国内市场首度两个等量齐观的白电与黑电企业之间的并购,对于科龙,对于中国家电业又意味着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