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ibm的老对手惠普以及戴尔均将此项交易视作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认为这是蚕食ibm市场份额的最好时刻。关于联想,他们并未表现出敬畏,惠普在台湾地区的广告语充分表达了这种态度,他们的主题是:“连想,都不要想。”
联想在国际化道路上的进展没有想像中顺利,ibm的用户忠诚度将面临严峻考验。整合工作仍在继续,新联想13人的高管层已经明确,联想与ibm的人员比例为7:6。面对诸多疑问,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坚持用一句老话表明态度:“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尚无美国上市计划
2005年2月4日,联想集团在香港和北京同时发布了2004-2005财年第三季度(2004年10月至2004年12月)业绩:营业额63.9亿港元,与上年同期的65.52亿港币相比下降了3.7%;纯利润3.27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3.25亿港元增长了0.6%。联想集团首席财务官马雪征对营业额下降的解释是: “联想在前几个季度连续减持非核心业务,上个财年的整体营业额中含有3.3亿港元的非核心业务收入,这些业务在去年已被联想集团削减,因此整体营业额下降是受了这部分被削减业务的影响。”
她特别强调,联想核心业务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经营利润增长了19%。
上个财年末,联想未能完成三年前的预定战略目标,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调整。回归pc,专注核心业务,推出2999圆梦系列电脑,进行渠道改革、与亚信公司整合其it服务……联想的每一步都在业界掀起不小波澜。其间,要求杨元庆下课的声音也不绝于耳。杨元庆对本报记者说:“压力是有的,但是我还没有到怀疑自己和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认为此时此刻联想更需要我,我也愿意在此时此刻付出更多。”
“专注的战略效果在本次财报中初步显现。”杨元庆这样评价自己的改革成果。据idc 亚太公司2004预发布数据,联想非核心业务营业额所占比例从去年同期的6.1%缩小到了0.6%,“这确保了公司的财务资源更加投入到业务重点上面去”,台式电脑市场份额从25.8%升至30.3%,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从16.8%升至19.8%,手机业务毛利率从去年的15.13%升至24.26%。
最令杨元庆自得的是,联想核心业务(pc产品)经营费用率下降1.2个百分点,降至6.9%,“这相当于5000多万港币,在全球前十大pc厂商中找不到第二家”,杨元庆说,同时,集团现金周期由去年同期的14.42天降至0.34天。
但是投资人并没有对此做出积极反应。在香港股市,联想的股价已经跌至2.1港元,“这可能是大家没有看到我们实际运营的业务,投资人还是对我们有所担心,” 杨元庆说,“所以我认为现在说再多也没有什么用处,更应该实实在在地把业绩做出来,兑现我们对投资人的承诺。”
对于外界风传联想即将在美国上市之说,杨元庆流露出了无限向往的表情,但他的答案却是模糊的:“在美国上市对于新联想来说应该是有好处的,这不仅可以让投资人更加广泛,同时也会让美国员工感觉新联想更国际化、心里更踏实。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美国上市的任何计划可以透露。”
新联想架构出台
经过了两个月的紧张酝酿,新联想的初步管理架构也在2月份浮出了水面。杨元庆说,在第一阶段,联想中国和联想国际的业务将进行独立运作,“我想联想中国将会在未来的新联想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悉,新的管理层有望在4月1日履新。在新联想的13位高管里,原联想和ibm pc旧部的比例为7:6,与双方股权的比例非常相似。在杨元庆看来,形成这样一个组合是双方沟通和妥协的结果。
他解释说:“联想在中国市场的运营能力非常强,ibm则在全球市场上有很强优势,我们首先考虑的是用最合适的人做最合适的事。”
在新架构里,马雪征出任新联想集团首席财务官,而中国区首席运营官一职的继任者并非此前传闻甚多的英特尔亚太区总裁陈俊圣,而是原联想高级副总裁刘军。乔松担任联想视为至关重要的首席采购官,原ibm的高级副总裁、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stephen ward将担任新联想首席执行官,原ibm个人电脑部pcd主管运作的总经理fran o'sullivan将担任联想国际业务的首席运营官,原pcd主管市场及策略的副总裁deepak advani将担任新联想的首席市场官,原ibm主管全球销售的副总裁ravi marwaja将担任新联想全球销售负责人,原ibm主管产品提供的副总裁peter hortensius将担任新联想副总裁,负责全球产品开发,而人力资源系统负责人也由原ibm的高管担任。
零点集团董事长袁岳对本报记者说,新联想的管理团队架构特点是,外部管理以外方为主,内部管理偏财务方面以中方为主,整个人力资源格局呈现“拼盘”特点。在管理运行架构上,ibm原高管团队保留着对新联想全球业务很高程度的经营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联想还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重组。
他认为,联想作为一家本土公司,形成对国际业务的发言能力和操作能力至关重要。“整合国际管理者的思路,形成一个妥协性意见是一个较好的方式,联想要慢慢地把这个‘拼盘’煮成一锅菜,那么如何把自己的高管和外方的为数众多的高管相融合是联想目前面临的最大考验之一。”他说。
袁岳认为,联想在这个“拼盘”里或许隐藏着更长远的发展战略考虑。联想或许意在扬弃本土管理模式,将其置换为国际管理模式,手中只留有最核心的财务板块掌控。
他说:“联想是在做一桩史无前例的同时面临内外部重大挑战的并购,联想必须置于死地而后生。”
强硬回应“安全威胁论”
但一些基本问题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联想集团收购ibm全球pc 业务在美国引起的轩然大波在上月末达到高潮。由于三位颇有影响的美国共和党众议员联名向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写信,要求深入调查此次交易,美国政府决定延长对此次交易的审查,在45天调查结束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将向总统布什提交一份报告,布什将在15天内宣布最终决定。
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撰文称,这宗收购堪称太平洋两岸商务往来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布什政府高层对联想收购计划展开调查,说明美国人并不愿意轻易迈入这个新时代,美国官员的担心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经济安全问题可能会逐步威胁到国土安全,收购可能会让中国有机会接触到可用于军事目的的技术。” “这宗交易会让中国在美国企业界获得一个立足点,他们将因此有能力开展工业间谍活动。”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这样的声音不断地在美国人耳边回响。
也有人认为,那些反对的声音是保护主义的回潮。帮助美国公司打入中国市场的咨询公司china business strategy的创始人保罗·丹林格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这基本上是美国孤立主义者的担忧,他们反对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行业组织美国信息技术协会的主席哈瑞斯·米勒则表示,如果政府否决这项收购,他会感到意外,“毕竟,个人电脑已经成为大宗商品”。
“今天,全球pc销量比电视机还要多,对于这样一个大规模销售的产品到底能够对国家安全产生多大的影响,我相信自有公论。”杨元庆对“国家安全威胁论”显然不屑一顾。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元庆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联想认为调查是正常的程序,到目前为止,我们也没有得到美国政府任何不批准交易的信息或通知,同时联想也会积极配合美国政府的调查工作。另外我们相信,联想到美国去发展,能够给美国客户和投资者带来非常好的价值,而且会给越来越多有意和美国公司合作的中国企业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如果失败,联想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提问,杨元庆说:“我现在尽量不做万一的假设,但是真是万一的话,联想依然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链接
百度一下“联想集团”,相关网页475000篇。如果进展顺利,联想与ibm的pc部门将于今年5月2日在管理上合为一体。新联想将充分利用ibm和联想在地域、产品和客户群领域的互补性,使新公司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