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柳传志的“贸工技”耽误了联想7年

实际上,1994年香港联想上市后,由于在上市的“国退民进”问题上产生了所谓的“柳倪之争”,联想的技术路线发生改变。1995年联想撤销了总工程师的职务岗位,作为新增长点的程控交换机、asic芯片等项目纷纷中止,大批技术骨干离开联想,从此联想集团从“技工贸”逐渐转向了“贸工技”。1998年3月一家杂志发表了柳传志的“贸工技、三级跳”以后,业界才有了所谓“贸工技”和“技工贸”之争。

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当然,成交后两方的负担是不同的。对于ibm是松了一口气,终于卸掉了一个重担;对于联想则是接过了这个重担,今后前途难料。

从战略上说,联想的做法一般只能扩大价值链低端的业务,很难走向高端。这次ibm不出售较高端的服务器业务,而出售pc业务是为了专注于高端业务,这体现了它的战略。

中国高技术企业走向世界主要应依靠自主创新,依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依靠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走向价值链的高端,如今天华为、海尔等企业所采取的国际化战略。在联想的前10年,自主创新能力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当时它的规模还小,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取得发展;在联想的后10年,品牌和规模是它的核心竞争力,这后10年它的品牌和规模位于国内前列,这时联想依靠品牌和规模进行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则完全退居其后了。

联想现在的核心业务是pc业务,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pc的核心技术已集中于芯片和软件,pc业务已逐渐从高技术、高利润走向低技术、低利润。如此情况下,pc企业可能有两个走向:一是转向高技术、高利润方向;二是继续扩大规模方向。目前,ibm走的是前一个,联想走的是后一个。对于大规模、低利润行业来说,它显而易见的风险是难以抗拒市场的变化。

此前,人们都说“技工贸”,“技工贸一体化”,都是强调高技术企业要立足于自主创新,将“技工贸”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至今中关村有名气的高技术企业,无一不是“技工贸”的产物,如以中文打字机起家的四通,以联想式汉卡起家的联想,以中文排版系统起家的方正,以财务软件起家的用友,以wps起家的金山……当年中关村确实也有许多只做“贸”的小公司,但经过了多年的历史清洗之后,它们都被淘汰和迅速枯死掉了。

对于这一历史经验柳传志早有总结。如,1988年3月他在“中科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上说,我们主要以“联想式汉卡作为拳头产品,作为龙头,带动起整个经销”;1989年11月14日他在联想集团成立大会上说:“联想集团以开发成功联想汉字系统起家并由此而得名”如此等等。

就是这个依靠“技工贸”起家的联想,在10年之后,却重写了其“历史”。媒体今天宣传的联想变成了靠“卖彩电、卖旱冰鞋”,做“贸工技”起家。这样,中科院计算所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的贡献都不见了,他们的功劳都被记到了“贸工技”创始者的头上。借着联想的声誉,“贸工技”的确迷惑了不少人,但最终要有清醒的那一天。

所以,我认为,“贸工技”的不良影响仍需继续清除,这样,才能发扬自主创新精神,才能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杨元庆成为联想ceo以后,立刻提出了“技术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口号,力图消除“贸工技”的影响。在他的领导下,近年来联想的研发投入(包括联想研究院)不少,也开发出了高性能计算机,杨元庆提高联想技术创新能力的决心是很明显的,只是由于转向“贸工技”带来约7年的延误,科技骨干流失,技术积累不足等原因,短期内还不能为联想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不过,只要有这样的决心,坚持下去必有成效。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是一直主张中国要通过加强it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it大国向it强国的转变。

但事实上,我国企业目前自主研发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2004年8月的一个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8000多家大中型企业拥有自己研发机构的只占25%,75%的企业没有一个专职人员从事研发活动。

目前科技部正在加紧进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在规划制定的战略研究中,对于技术方向的重大战略选择和部署,存在3种定位,即:以廉价劳动力为主的“世界制造车间”、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世界制造工厂”、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制造中心”。

在3种定位中,我认为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世界制造工厂”比较适当。“以廉价劳动力为主”是一条死路,因为只是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出卖廉价劳动力是长远不了的。“有中国特色”也不明确,究竟是什么特色?

说到底,无论联想也好,还是国内的其他企业也好,想取得持续的发展,只有“自主创新能力”一条路可走。现在如此,将来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