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都有过担心
i2中国总裁郭秀娴(以下简称郭)说:当时选择联想作为中国scm第一用户,时间紧、风险大、美国总部十分担心。
笔者:在i2与联想集团的接触中,你感觉联想对scm的认知度和成熟度如何,联想人才素质和美国中型企业相比如何呢?
郭:完全超过美国中型企业,我的工作主要是让美国总部知道这一切。
笔者:联想与i2合作中的产品和服务还有什么可能做得更好?
联想乔松(以下简称乔):我刚开始有些担心,因为和我们合作的i2专家或者专业素质好,中文基础差,或中文基础好,专业素质差。可后来这种现象就消失了。
把scm从时间上分为五段
笔者:我在采访中发现在erp问题上,无论是用户还是厂商,对实施时间长都烦透了,i2与联想合作是否也有这个问题?
乔:要炒菜,准备时间比实际炒菜时间长,要上scm,准备时间比实际安装时间也要长,甚至准备时间是安装、调试时间的两倍还多。
笔者:i2对联想这个观点同意吗?
郭:我非常同意,而且最重要的是我还要强调,我们业务的重点会在每个行业的龙头平台上先进行,例如联想是it业的龙头,我们认为他们很成熟。还有一点,我们的scm是在联想万全服务器上运行的,准备期时,我们的scm也在万全服务器上进行了测试。
笔者:联想是怎样把scm切割成五段的?
乔:我们的切割按时间分为准备期、梳理期、安装期、调度期、准运行期。
关于缝合问题
笔者:在这个大系统中有许多小系统,这些小系统与erp等最后的缝合是谁执行的?
乔:是我们执行的,我们有自己的服务队伍汉普公司,也可以说他们是我们的二次开发商。
笔者:i2在系统整合上起什么作用?
郭:实际上scm的平台是erp,i2运行在oracleerp系统上在全球有3000个集成案例,在sap,sap,sap,sapsaperp系统上有7000个案例,不过在联想scm合同执行中,还要根据特殊情况来决定。
关于界面的修改问题
笔者:i2的scm能够直达用户界面吗?
乔:任何系统都不可能不做修改直接使用,不过i2的scm可自我定义编程,修改起来很容易。
笔者:修改量有多大?
乔:实际上scm是个规范的逻辑算法,真正的修改点只有erp一个入口。
笔者:由于市场在变,今后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正常运行时也要修改,维护这套系统大约需要多少人?
乔:大约需要6人左右。
分段实施分段享受
笔者:联想怎么解决“空中加油”问题?
乔:你说的“空中加油”是否是实施中如何保证正常业务运转?如果是的话,我认为如果说全部实施完毕再享受成果,是有风险的,可采用实施一段,享受一段的方法解决“空中加油”问题。
关于效益估算
笔者:联想花费了近1亿元上scm,你觉得多长时间能够收回成本?
乔:这是一个不可量化的问题,因为scm的效益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有显形和隐形的,不过我们绝对不做亏本的事。否则,我们怎么能对得起股民呢?
笔者:郭总你认为上scm之后,怎么来衡量scm的效益?
郭:可以举个例子,某项系数的准确度,在上scm之前为60%,上了scm之后就会变成90%以上。正如乔总所说,这就是隐性的经济效益。
关于厂商与用户人才的关系
笔者:听说韩国浦项制铁erp成功后,人才也培养出来了,能抢asp厂商的饭碗了,i2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郭:首先我相信联想不会抢i2的“饭碗”,对用户不利的事我们不会做,我也相信用户只会对我们越来越信任,不会做对我们不利的事。
笔者:联想认为呢?
乔:在整个项目实施中,我们的子公司汉普一直在起着辅助作用,我们既是他们的内部客户,也是“一家子”。至于他们是否会抢i2的饭碗,我认为不会,我认为汉普会成为i2、oracle、sap等大公司的合作伙伴。
编后
联想与i2的合作是中国scm的第一例,而它实施成功的意义大于自身成功的意义,那就是可能会对今后用户选用的pdm(产品管理系统)、erp、crm等系统都有参考价值。
试想,如果菜择不干净,再洗不干净,切不整齐,就放到锅里去炒,结果肯定是不能吃,白费劲!失败的例子还少吗?写到最后,可以做出一个更广泛意义上的结论:企业信息化像炒菜,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就是“炒菜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