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当前的大学生诚信现状,高校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约束和规范大学生行为十分必要。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诚信档案内容的确立、学生各种资料的获得和分析及信用评估。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
2002年,重庆工商大学与金城国际信用管理公司联合启动助学贷款的商业运作模式。可以说,这是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的先声,拉开了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序幕。2003年8月,上海近50所高校与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签署相关文件,正式启动了国内首个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建设工作。大学生诚信档案从初建到正式诞生一直都备受国人关注,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加入到建设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行列中来。
一、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必要性
华东师范大学曾对上海8所高校的在校生进行抽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结果显示,大学生诚信道德的主流和总体水平是好的,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同诚信品质是大学生的重要品质之一,诚信品质极差的只占少数,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但是,调查结果也表明,大学生考试作弊、求职履历造假、就业合同毁约、助学贷款拖欠不还等不诚信行为比较严重。这表明,部分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亟待提高。
1.考试作弊现象比较普遍
有记者调查,在回答“你是否有过作弊经历”这个问题时,60%以上的大学生坦言“有过作弊经历”。作弊者的心态已经由过去偷偷摸摸、害怕羞耻变得比较坦然,似乎考试作弊没有什么不光彩。大学生作弊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如夹带纸条、偷看别人试卷、找枪手代考等。
2.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或学费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扶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项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困难贫困生的关心和爱护。大学生以自己的身份人格和信誉作为担保,便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这是完全意义上的信用贷款。但是有的大学生毕业后用各种借口搪塞,不还贷款,甚至隐瞒工作单位,不透露联系方式以逃避归还贷款。更有少数学生钻国家强调不允许一个大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空子,恶意拖欠学费。这些都反映出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
3.网络道德失范
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庞大群体,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丰富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消极的影响和道德问题。有些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充当“黑客”,盗用他人的账号密码,非法进入他人的程序,抄袭他人论文,随便下载他人文件,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甚至搞欺骗活动等。
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使个人信用档案成为大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和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二、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过程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诚信档案内容的确立、学生各种资料的获得和分析及信用评估。
1.诚信档案内容的确立
大学生诚信档案中的材料,是学生在校期间信用状况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和直系亲属的相关情况。归档范围主要是学生个人的自然背景信息。二是学生个人的学籍管理和就业的相关情况。归档内容包括学生所在院(系)、班级、学号、专业名称、入校及毕业时间;奖励与处分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考试作弊记录、借阅图书超期罚款记录;留级、休学、退学、转学、出国等学籍变化情况;缴纳学费情况。三是学生个人的日常收支情况。需要归档的内容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从不同渠道获取,包括学生奖学金、困难补助、勤工俭学收入以及学生就餐消费情况等。四是助学贷款借贷及偿还的相关信息。归档内容为银行提供的助学贷款申请与审批表(包括贷款的原因、用途、金额、期限、利率和还贷款方式、计划、承诺等),贷款合同,还款的信用记录等。
2.资料的获取和分析
归档材料的价值鉴定,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信誉问题,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明确大学生诚信档案归档材料的鉴定程序,对收集到的相关材料和信息,严格遵循鉴定程序,认真负责地进行审核把关。首先,对收集到的归档材料,判断是否属于归档范围,从而确定是否留存。其次,对符合归档的信用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判断,决定是否归入。例如:在决定是否将学生的一个失信行为记入档案时,必须履行严格的调查程序,有相关的证明材料,做到真实可信、有据可查。最后,履行审核签字手续。尤其是从诚信档案中删除失信行为的不良记录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判定其在一段时间内确实痛改前非,而且能长期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才能确定予以删除。
3.信用评估
信用评估是通过对收集归档的有关学生基本信息及信用信息评鉴而得出的有关学生信用水平的评价。
提高信用评估报告的可信度和公信力是信用评估的关键。首先,信息收集应尽可能做到齐全、完整,信息内容要真实可靠,这是提高信用评估报告可信度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进行信用评估时应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再次,应尽快探索建立一套客观、成熟、统一的信用评估体系,确保信用评估过程的客观、公正、统一,以提高信用评估报告的可信度和评估效率。最后,在其可信度提高的基础上,力图寻找令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及社会均满意的最佳使用途径和评估方法,使其在公众中得到认可,以提高其公信力。
三、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建立诚信档案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建立诚信意识,约束学生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因此,如何管理和使用大学生诚信档案非常重要。
1.诚信档案的形式
诚信档案的形式主要有文本式和电脑软件式,文本式又有档案袋和专项卡片两种方式。电脑软件的形式可以减少差错,防止资料丢失,保证资料管理的准确规范、安全可靠。大学生诚信档案不仅具有定期转移的流动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共享性。因此,大学生信用档案应采用纸介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载体形式,这样既便于从传统的纸介质学生档案中获取相关的归档材料,又能够发挥现有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和校园网的快捷作用,及时通过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部门的网站,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综合情况,不断完善归档内容。
2.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及遵循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对于数据的解释要客观、慎重,不能随意下结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或将学生的问题大肆渲染。
动态性原则。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它反映了大学生的成长轨迹,因此,学校要加强跟踪调查,及时更新,使归档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制度建设。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高校应根据大学生诚信档案形成的特点,结合本校机构设置情况,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制定归档、收集办法和调阅、保密、转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保证诚信档案的真实、准确、全面、系统。
管理队伍建设。高校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并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管理队伍。对于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可以借助现有的学生档案管理队伍,赋予管理学生档案的专、兼职人员新的职责,兼顾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收集、整理、录入、保管和使用等工作。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也可考虑由学生工作处(部)和各院(系)党、团组织的干事、辅导员,兼任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人员,形成以学生工作处(部)为主,各院(系)兼职人员参与的管理队伍,做好日常收集归档和跟踪收集动态信息工作。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发展迅速并已初见成效,但作为一个新事物,目前其发展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对此,我们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并使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而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责编: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