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秦晓:悟道于围棋和高尔夫

“业余棋手都下快棋,算不清楚,长考反而出臭棋。”

秦晓从学生时代始对围棋一下不可收拾,黑白之间,天地纵深、时空久远。“围棋讲究整形、腾挪、弃子,这些可以看作招商局集团重组的指导思想。博弈是对战略相关性的领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模仿。”

秦晓博士经济学术语连连:“研究问题的时候,首先确定一个目标函数,然后找到影响这个目标函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把握平衡点,然后看变化情况,再调整。”

秦晓必须找到实现“三年重整、五年再造招商局”目标函数的路径。

秦晓认为总债务(有息债务)235.6亿港元、净利润0.44亿港元、不良资产近50亿港元、经常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支付债务利息的招商局需要一个强大的总部,因此子公司们必须接受“父为子纲”,仅仅是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更不是投资中心。同时,就是因为战略相关性,使得马蔚华未能实现“全金融”的梦想;他拒绝了马明哲的规劝,卖掉了招商局在中国平安的股份:“我们不能主导这个企业,不能纳入我的统一规划中去!”

低调的秦晓强势十足,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秦晓显然明白这种强势——即使有理性的支撑也是权宜之计,他对软权力抱有敬畏:“硬性权力会带来短期的高效率,但长期的成本太大。能不用硬性权力就不要用,要慎用。但是我从来不说我不用硬性权力。软性权力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更注重理念、制度和文化。”他显然也注意到,在中国很多企业家在企业中的作用太大,“如果他发生变化的话,那确实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也许只能说他对高尔夫精神的理解仅仅是出于制度经济学“信徒”的某种自然和直觉,尽管他把高尔夫“抬高”到西方文化的高阶:“高尔夫告诉你一个哲理,为人做事最高的追求就是,所有的事情都要那样规范,要达到那个境界。但是往往咱们一说稳定,就意味着保守、不进取,其实要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保持均衡性。另外,高尔夫是自我批判的过程。高尔夫整个打的过程中是一路批判自己,你打不好,你怨不了任何的人,不是对抗的。”

制度既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游戏规则,又是拓展人们的行为的能力。“制度本身也有创造性,这是很有魅力的事情,制度不是一个冷冰冰的东西,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他不相信制度是保守、僵化的代名词:“大部分的创新都是在一个制度演化的过程中自然诞生的。”“制度需要文化的支撑”,他在说这话之前委婉地批评了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事实上,如果有人问他为什么现代企业制度喊了这么多年就是建立不起来,以他对制度的热忱,一个极为可能的逻辑结论就是“让一部份企业先制度起来!”制度建设大多是“静悄悄”的,这也很好地地解释了他对媒体的某种回避,当然也可能是媒体“忽略”了这种内涵式变革。

秦晓把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析若泾渭:“企业家最早来源于‘业主’概念,是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前,集老板和管理者于一体的那个人。我们从中抽象出企业家精神,就是敢承担风险、对市场有判断、有决策能力,这种精神必须和现代企业、现代制度融合起来,而且成为一种文化,你本身必须受到约束,任何一个大公司,不能一个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