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与“白领”岗位的界限逐渐模糊,求职学子只要留心,在劳务市场也能“淘”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大学毕业生勇敢地走进劳务市场,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走出部门狭窄的利益圈,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应统一,让职业供求信息畅通无阻
日前,家在苏北的某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冯,在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与一家民营企业签订了正式就业协议。一年多来,他不知跑了多少次人才市场、职介机构,工作一直没有着落。上星期听说这个市场空岗多,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前来寻找就业机会,结果不到一周时间,就找到一份“蓝领”工作。
来自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的消息,今年6月份以来,到该市场求职的大学生明显增多,高峰时一天有十几个,一段时间以来,已有200多位大学生在那里找到了工作。有关人士介绍,该市场内有70多家职介所,每个职介所手上都会有少量技术、管理类岗位,只要求职的学子留心,就能“淘”出适合自己的技术、管理类岗位。
面对着就业竞争的压力,劳务市场出现了大学生的身影,尽管有人对大学毕业生来此求职颇有微词,但大学生与农民工同场竞聘已是客观存在。当然,大学生从劳务市场找到的“饭碗”,并非人们想像中的勤杂工、搬运工、清洁工等,主要是文员、领班、技术员、财务、业务员之类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岗位。
长期以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是在人才市场,而民工找工作是在劳务市场。大学生进入劳务市场谋职,与众多的农民工同台竞争,的确引人深思。
在人才市场,众多的大学毕业生常常挤满了热门的用人单位,有时连求职简历都递不上去,给人一种人才过剩的感觉。而在劳务市场,大学生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这表明劳务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出现新的变数,“蓝领”与“白领”岗位的界限逐渐模糊起来。大学生进入劳务市场求职,一方面表明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另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些岗位对大学生来说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如劳务市场的招聘会时常提供销售代表、人事专员、市场策划、文秘等岗位,这些岗位的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大学毕业生还是感兴趣的。
曾几何时,一些大学毕业生非大城市不去、非大单位不去、非高薪行业不去,如今勇敢地走进劳务市场,以辛勤劳动为荣,用学识养活自己,用双手造福社会,这是一大进步。现在,大学生身影出现在劳务市场,虽说是严峻的就业形势逼迫出来的无奈之举,但我们也要为现在大学生们务实精神叫好。尽管从表面上看,当年的“天之骄子”与“泥腿子”为伍,与农民工同台竞技,似乎是很丢面子的事情。但仔细一想,并不尽然。国内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迈进了大学的殿堂。而高等教育培育出来的人才也正从社会的管理者向普通劳动者转化。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择业观念很重要,即求职者应适应企业需要,要有从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在工作过程中,逐步找准自己职业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条块分割,由不同行政部门分别管理,两类市场不相往来,信息不通。这些,给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许多用人单位既要招聘专业人员又要招聘工人,不得不在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两边跑,相当麻烦,而要招聘“两栖”复合型人才,似乎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有关方面专家指出,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打破行政分割,走出部门狭窄的利益圈,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让职业供求信息畅通无阻,使其为同是普通劳动者的大学生、农民工和其他劳动者提供同等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