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一部分。他们进城务工的目的不再完全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想能够融入城市,成为市民。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城市社会的接纳和承认,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乃至行动上的对抗,成为城市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也就成为和谐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管理;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07)05-0034-03
农民工,经过20多年的变迁,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特定的社会群体和新兴的社会阶层。根据社会学lo年一代的代际标准,如果我们把20世纪80年代初次外出的农民工作为第一代,那么,90年代初次外出的农民工就是新生代。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社会基础。因此,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管理,对于建设和谐乡村、和谐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当“民工荒”、“讨薪”、“农民工维权”等现象被当作社会问题备受关注的时候,一直处于失语状态的农民工已经悄悄完成了自己的更新换代和结构转型——这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崛起。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是刚刚“洗脚上岸”的老农民,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择业标准、生活方式乃至人生态度等方面都显示出完全不同的社会特征。
一是年轻朝气、整体素质较高。据有关专家的调查,90年代进城的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只有22.99岁。与80年代进城打工的农民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极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乃至文盲偏多的状况相比,新生代的文化水平明显提高了一个层次,主要是初高中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中专职校毕业生。这一代人基本上是从学校出来后就进城了,没有在农村务农的经历,也没有太大的家庭经济压力,因而他们一方面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阅历较浅,心理比较脆弱;另一方面思想比较开放,消费冲动较大,平等维权意识较强。
二是进城的动机更多地表现为社会理性的选择。根据人们追求目标的不同假设,把人的理性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早期农民外出就业往往更多表现的是出于生存理性选择,挣钱、养家糊口、经济收入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而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不仅仅局限于生存理性的考虑,经济理性、社会理性选择往往表现得更突出,挣更多的钱、见世面、过城里人的生活、成为城里人,是他们主流的心理动机。
三是从事的工种不再局限于卖苦力。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农民工内部出现了“分群”。当第一代农民工将建筑工地作为聚集地时,新生代农民工已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有些人经过短期的专业培训后,具备了与城里人大致相等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因而就业的领域较宽,选择工作的余地较大。一大批新生代农民工进入第二、三产业(如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和服务业等行业),甚至在一些行业成为主流。依靠知识和技能挣钱的人越来越多。
四是融入城市社会的心态诉求强烈。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在城里挣钱回农村生活。对他们而言,城市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不一样的前途和命运。一项“您想在城市定居吗?”的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农民工只有15%的人想在城市定居,40~50岁的为21%,30~40岁的为37%,20~30岁的为45%,20岁以下的高达61%。作为城市结构的新生组成部分,他们不仅仅是生存意义上的融入城市,更在自我认同、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价值观等方面都试图融入城市,做一个市民。
二、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难点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但由于认识和管理没有跟上,特别是源自于城乡分割体制下的不平等的制度障碍,致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存在诸多困难。
(一)工作上的不平等
毋庸置疑,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普通的市民,漠视农民工的心态一直没有改变,对农民工队伍的结构性变化缺乏认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崛起和择业取向没有心理准备,以至于把新生代农民工看作是第一代农民工的简单延续。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了较高的教育,年轻活跃,文化较高,思想解放,眼界开阔,公平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都比第一代农民工强。但是,他们作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一部分并没有得到与产业工人应有的地位、待遇和荣誉,与城市居民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例如,同能不同岗、同工不同酬、缺乏提升的机会和没有社会保障等等。这显然是缺乏公允的,对他们想融入城市的心态是一种强烈的打击,并由此会产生失望、对抗、报复甚至破坏的情绪和举动,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和社会矛盾,直接危及城市社会和谐。
(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美国政治学家在对美国社会的移民进行研究时发现,与第一代移民比较,第二代移民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代移民由于有迁出地境况的比较,对于迁入地的社会不公平往往有较高的认可度。第二代移民则不然,他们一般没有原来生活的经验,对于生活满意程度的参照主要是迁入地居民的生活,缺少父辈那种对生活的满足感。相反,当他们较多地体会到与迁入地人群的生活地位差距时,便会在心理上产生更多的被歧视感和被剥夺感。与父辈的期望不同,他们强烈地要求对自己的权利和地位给予充分保障和平等对待。在这种心理预期的驱动下,新生代移民面对不平等缺乏忍耐性,因而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比较激烈的对抗性行为,来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不满。所以,新生代移民的失范行为较多,犯罪率也较高。中国新生代农民工从行为特征来看,已经具有第二代移民的心理特点,即要求与住所地居民(城市居民)更多的平等权利。如果这个需求得不到回应的话,可能产生更多的对抗行为。现阶段城市外来人员犯罪日益增多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生态群落的不平等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活圈和特定的生态群落。他们在城市主流社会的排斥下找不到认同和价值的肯定,而转向自己群体的认可,形成了一个相对边缘化的城市社会群体,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和社交圈。他们凭借老乡、亲戚、朋友等传统资源,去维持内部的秩序,以特有的方式解决自身的问题。这样在城市中便形成了一种二元的社会生态结构:主流社会和边缘社会。当这种边缘社会不断扩大时,势必对主流社会产生强大的冲击,从而带来隔离和断裂后的紧张、矛盾和失序,直接危及城市主流社会的稳定。
三、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管理的思考
在当今城市社会中,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引导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