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识别专家克利夫顿访谈
1993年,以民意测验和调查而闻名世界的盖洛普咨询公司进入中国。
此后,它分别在1995年、1996年和1999年三次进行了《盖洛普中国消费者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调查》,用数据生动而准确地描述了中国消费者的深层变化,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盖洛普公司受北京市政府委托进行了两次北京申奥的民意测验,其结果得到奥委会的认可并被北京市奥委会纳入正式申办报告;后来它又应上海市政府的委托,进行上海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民意支持率调查以及客流规模预测。
5月26日,成功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盖洛普名誉董事长唐纳德·克利夫顿抵达北京,开始了他的第三次访华。有人说,克利夫顿选择此时访华寓意深刻,说明在中国创业10年的盖洛普可能要有更大动作,要对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进行“精耕细作”了。 不管是因为盖洛普,还是因为唐纳德·克利夫顿本人,他的到来受到了首都新闻媒体的强烈关注。28日,年逾七旬的唐纳德·克利夫顿接受了5个多小时的采访和各种专访后,又与教育部陈至立部长进行了会面。本报记者在执著地等待了近7个小时后,终于与这位红光满面、才思敏捷的老人进行了一次单独交谈。
■成功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记者:您本人是研究成功心理学的,我非常想知道您对于“成功”的定义。事实上对很多人来说,“成功”是一个很个性化的词,比如在很多人看来已经很成功的人,也许他自己并不觉得成功。 克利夫顿:在成功心理学看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有400多种优势。这些优势本身的数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应该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之后要做的则是将你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建立在你的优势之上,这样你就会成功。
比如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我们发现他们必须具备的一种优势就是“体谅”,只有具备“体谅”这种素质或情感的人,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而成功心理学的特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持续不断地监测你的成功。 记者:个人如何准确把握自己的优势?难道必须通过像盖洛普这样的专业公司才能了解自己吗?
克利夫顿:盖洛普的“优势探测器”只是工具之一。实际上,每个人还是要通过自己了解自身的优势。尽管盖洛普可以帮你探测出你的若干优势主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没有其他的优势。你仍然可以自己发现更多的优势,并且紧紧抓住这些优势,把它们发挥出来。
■当人们把精力用于弥补缺点时,就无暇顾及发挥优势了
在克利夫顿与他人合著的《飞向成功》一书中,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其大意是小兔子被送进了动物学校,它最喜欢跑步课,并且总是得第一;最不喜欢的则是游泳课,一上游泳课它就非常痛苦。但是兔爸爸和兔妈妈要求小兔子什么都学,不允许它有所放弃。 小兔子只好每天垂头丧气地到学校上学,老师问它是不是在为游泳太差而烦恼,小兔子点点头,盼望得到老师的帮助。老师说,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你的跑步是强项但是游泳是弱项,这样好了,你以后不用上跑步课了,可以专心练习游泳……
记者:中国有句古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但是看了上面这个寓言的人可能都会意识到,小兔子根本不是学游泳的料,即使再刻苦它也不会成为游泳能手;相反,如果训练得法,它也许会成为跑步冠军。 克利夫顿:这正是我们所倡导的“扬长避短”。盖洛普在研究中发现,尽管其路径各异,但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扬长避短”。
传统上我们强调弥补缺点,纠正不足,并以此来定义“进步”。而事实上,当人们把精力和时间用于弥补缺点时,就无暇顾及增强和发挥优势了;更何况任何人的欠缺都比才干多得多,而且大部分的欠缺是无法弥补的。
记者:小兔子的故事很精彩,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进行准确的把握。比如你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是兔子还是鸭子?
克利夫顿: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你知道你到底是谁。比如,当你看到别人在做某件事时,你心里是否会有一种痒痒的召唤感——“我也想做这件事”。 当你完成一件事时你是否会有一种满足感或欣慰感;你在做某类事情时非常快,无师自通,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当你做某类事情时,你不是一步一步去做,而是行云流水般地一气呵成,这也是一个信号。
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在做许多事情时需要学习,需要不断地去修正和演练。而在做另外一些事情时,却几乎是自发的,不用想就本能地去完成这些事情。这就是你的优势。
当然,另外一种了解“你是谁”的方式就是向专业公司寻求咨询和帮助。 记者:您本人是从事了19年的教育工作后才开始做企业,另外您最初是学数学的,然后才选择了心理学。难道您也需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才能了解和把握自己吗?您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的人吗?
克利夫顿:数学思维的确是我的一个优势,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用在很多方面,但是我认为我的这个优势最适合用在心理学上。数学思维加上心理学研究,这种结合可能最适合我的发展,我也一直在为这个理想而奋斗。
虽然我在大学呆了19年,但实际上我很早就开始进行商业方面的运作了。在大学时我们成立了一个人力资源基金会,依靠这个基金会做了很多事情,赞助了很多活动。可是到后来,我发现在学校里要想做一些事情很难,有很多繁文缛节,比如申请基金等等,我有些不耐烦了。 当然,促使我最终离开大学是因为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一次我们组织学生做了一个项目,中午我请他们在一家快餐店吃午餐,我花了14美元请他们吃汉堡包。碰巧的是,那家快餐店我是董事之一。
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了校长的一个电话,我到了校长办公室后,校长拿着一张14美元的支票说,你是这家快餐店的股东,你有利益冲突,不能报销。这是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于是离开了学校,我想我的选择是对的。
说到成功,我觉得我算是一个成功的人,因为我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但是,我认为我的优势还没有被发挥到极至。优势的发挥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并不是在某些年里就发挥完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历的增多,我还会发挥出更多的能量。现在我每天仍在思考自己的优势到底还有些什么,我怎么样更好的去发挥它们。
记者:您这次还带来了一本书——《首先,打破一切常规》,您真的认为所有的常规都应该被打破吗?
克利夫顿:不是的,我们强调的不是要打破所有的常规,而是要打破那些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优势、不能最优化发挥人的效率的所有常规。
比如像“铁杵磨成针”,并不是一个最优化的过程,最优化的过程应该是把铁直接做成针,或者把铁直接做成铁杵,而不要先把铁做成铁杵,然后再把它磨成针。 任何一个企业都要追求效益,追求生产的最佳配置。在生产过程中,把铁杵磨成针显然不是一种最佳配置。我们不排斥这个寓言所要表达的道理,比如“持之以恒”也是盖洛普支持的一个观点,但是我们所讲的“持之以恒”绝不是这种表现。
如果你本来没有这种优势,但你却一再地坚持和不放弃,希望将你的弱势变成优势,那我们建议你一定要打破这条常规,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所以,盖洛普建议,铁杵继续当好铁杵,在自己的岗位上争创一流,同时去买一根针来缝衣服。同样,让兔子去跑,让鸭子去游泳!
■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优势并发挥优势
盖洛普观点:制造业时代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机器、厂房、生产过程本身,服务创造的价值几乎为零,这一阶段主要是全面质量管理;网络经济时代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技术,服务所创造的利润只占20%,这一阶段的管理主要是流程重组和再造。
知识经济时代的赢利点则主要是服务,销售额是通过员工、客户来创造的,占80%以上,优秀的人才就是企业的最宝贵的财富。人本管理时代也从此开始。
记者: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人才的重要,强调人本管理。但是到底什么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应该从哪里开始?答案似乎各不相同。 克利夫顿:大而化之地谈人有多么重要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把人看错和用错,再关心和培养也无济于事。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在对人性的科学理解基础上,看准人的优势和利用这些优势。
工业经济时代更关注人的弱点,强调克服人的弱点。比如有的员工不太会管理时间,经理就会要求他去上一个管理课,学习如何守时,这对员工来说会非常痛苦。
实际上只有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才会更加关注人的优势,尽可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愉快,帮助员工将他的工作建立在他的优势上。这样一来员工会做得很好,良好的结果会更加强化他的干劲,他也会越干越愉快。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工业时代的员工有时经过了培训后不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会使效率下降。 因此,我们强调在知识经济时代,应以员工的优势为核心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强调员工的愉悦和身心健康,真正让工作变成一种快活的、愉悦的过程。
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但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也将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体现人的价值、体现对人的尊重,我想这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人本身是这个时代创造价值的最重要的生产力。
记者:在盖洛普—北京大学成功心理学研究中心落成典礼上,您说该中心的成立是盖洛普以及您本人近10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为什么?
克利夫顿:这种感觉确实一直埋藏在我心中。事实上,盖洛普公司在世界上有很多分支机构,而在北京建立这种分支机构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我们在北大成立的成功心理学研究中心,可以实现我们许多的研究项目和理想,比如关于儿童早期的成功教育、成功心理学的专业人才培养等等。
其实盖洛普对于教育一直有一个最大的梦想,也可以说是盖洛普的职责和宗旨,就是我们要让每一间教室里都拥有一个称职的、有教育优势的老师,让每一个孩子每一天都能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
要知道,学生不会跟他们不喜欢的老师去学习。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a分学生。a分学生不一定是数学天才,他可能 长吹小号,也可能很会玩篮球。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有天生的优势,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现优势并发挥优势。这同样是我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