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革履,温文尔雅,发型一丝不苟,油光发亮,衬衫袖口通常还会绣着主人名字的缩写,频繁周旋于政府和企业界的高端鸡尾酒会,这便是迷人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圈。
早在1992年,和几乎所有美国mba学生一样,耶鲁大学mba毕业生沈南鹏也将投资银行作为其职业生涯的第一选择。从花旗银行、雷曼兄弟直到德意志银行,在此后的8年时间内,这个上海人的最高职位是德意志银行董事兼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管。如今,除了装扮举止还明显流露出投资银行家的痕迹外,沈南鹏那段同样值得一提的投行经历却很少被人记起,那是属于美国和香港的8年。沈南鹏没能作为投资银行家声名鹊起,反而在过去的近10年内,以创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的身份成名,地点转移到了上海和北京。
携程、如家和红杉,是沈南鹏过去10年的三个关键词。当然这远不如创业、ipo和风险投资三个关键词更能刺激人们的神经。而当每个关键词前面都加上一个定语后,沈南鹏迅速走红便在情理之中了。连续成功创业、两次纳斯达克ipo、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无论是对于国内的创业还是投资圈,沈南鹏的出现都具有某种符号性的意义。
但沈南鹏并没有特别坎坷曲折的故事可讲,甚至不少人艳羡他“太顺了”。的确,在10年前那批回国创业的海归中,沈南鹏的每一步都踩对了热点,并且在每一个热点上都奏出了强音,这并不多见。
1999年,沈南鹏毅然放弃了蒸蒸日上的投行工作,选择回国创立携程网。在随后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寒冬,携程不仅熬了过来,而且最终以其鼠标+水泥的模式成为另类,依托国内庞大的旅游市场,在2003年底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携程上市的破冰之旅成为中国概念股奔赴纳市的历史转折点,华尔街重新对中国概念充满信心,盛大、百度、分众等后来者均分享到了携程带来的“暖意”。这是沈南鹏过去10年的第一个高峰。
但沈南鹏真正被推到聚光灯下,迅速成为明星人物,并不是在携程上市的2003年,而是在如家上市的2006年。作为沈南鹏参与创立的第二家公司,如家快捷酒店再度登陆纳斯达克,一度引领了传统行业连锁模式的“热潮”,并使得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更清醒地意识到国内消费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这对此后风险投资从tmt到消费领域的高成长公司的投资转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2006年的沈南鹏已经拥有了另一个身份,即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红杉在中国的创始合伙人。而随着红杉中国基金的建立,美国主流风险投资进入中国的热度达到了沸点。熟悉本土市场的投资人瞬间变得炙手可热。
2006年,携程、如家、红杉这三个标签被集中贴在了沈南鹏一人身上,那一年,沈南鹏被树立成中国创业家和投资家的典型代表。
回头来看,正是两次创业的磨练和经验造就了沈南鹏在日后投资领域的与众不同。不管是在携程时期一人担当投资人、总裁和cfo三个角色,还是作为如家的创始人之一,沈南鹏对这两家公司都功不可没,无论是艰难的融资,还是关键的并购以及临门一脚的上市。他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反过来,携程和如家也造就了沈南鹏。他完整地经历了企业从初创、成长、低谷到上市、扩张的每个阶段,切身置于企业运营和管理中的每个问题和细节。更幸运的是,在沈南鹏的身边一直都有着号称国内最强大的梦幻团队,无论是梁建章、季琦还是范敏,他们对于企业运营不同阶段的优势,使沈南鹏得以摆脱自己并不擅长和喜欢的公司具体运营,而将其独特的商业敏感、战略眼光和资本运作发挥得淋漓尽致。
数学系的背景和华尔街的专业训练,并没有将沈南鹏推向纯粹财务类型的领域,携程和如家的历练,也没能让沈南鹏走上传统创业家的道路,但这两者的结合,却为沈南鹏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高度。在以财务背景居多的国内风险投资行业,沈南鹏完整的创业经验为这个领域注入了一股新鲜力量,深得创业者追捧。也激励了更多的创业者继续追逐ipo的梦想,激发了更多的成功创业者转型投资。
从2005年9月成立到现在,红杉中国基金募集了共9.5亿美元的三只基金。仅对外公布的投资案例已经达到40多家。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互联网、软件、媒体、娱乐、连锁餐饮、保险服务、理财服务、生物医药、焦炭企业、新材料、农产品等,基本上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投资领域和风格。很显然,沈南鹏领导的红杉中国和投资google、思科那个如雷贯耳的美国红杉完全是两种感觉。相比高科技,红杉中国倾向于高成长性。
过去10年,从互联网的大起大落到传统行业的回归,以及风险投资在中国掀起的新热潮,中国新经济领域经历了三次热点的变幻。与此同时,沈南鹏完成了从投行、创业到投资的人生三级跳,准确而幸运地踏住了时代的每个节拍,无论是携程、如家还是红杉,在每个热点上沈南鹏都站在了显赫的位置。
10年时间,当年回国的海归潮中,有些人已经退出江湖,有些人还在调整步伐,有些人已经在某个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而沈南鹏在三个时代热点上的“连胜”最终成就了其今日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