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降房价”是弥天大谎
李杨
两会刚开完,央行就加息。
加息对楼市意味着什么?有观点认为:加息有利调控楼市、降低房价。但从真实房价的内涵,乃至近年来累次加息后的市场反应来看,“加息降房价”非但不成立,以此为加息诉求足可称之为弥天大谎。
直接影响:推高实际房价
众所周知,除去与开发商交易的售价部分,税、费、息是房价的隐含内容。
房贷利息本是房价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加息、加大利息成本只能加重买房者的负担、推高实际房价,这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按揭贷款买房几乎是中低收入阶层唯一选择,加息对他们的负面影响立竿见影。很多贷款买房的家庭因为2004年以来累次加息,每月要被多掏走四五百元,而且这些家庭往往月收月支,没有机会解套。
为什么民间存在“降低房价”的呼声?就是因为在不少城市,当前房价相对收入水平过高,正在交、准备交房贷的很多家庭无力支付购买房产的成本。加息会让他们更容易拥有房产吗?有哪一个购房者欢迎这样的政策呢?
由此观之,“加息降房价”的说法之流行如同“皇帝的新装”,近乎扯淡。
如果说开发商捂盘惜售、投资客吸筹是炒高房价的动因之一,房贷加息可谓更普遍、更隐蔽的推高房价,是“不炒之炒”:开发商、投资客是“暗炒”,加息是“明炒”;开发商、投资客是“小炒”,加息是“大炒”、“特炒”。
中长期:“加息涨价效应”被吸收
近两年来,轮番加息对“房价调控”的实践效果如何?见仁见智。但在短期内没有出现房价因此掉头向下乃至企稳的动向,若干标志性的城市“涨涨停停、停停涨涨;你涨我停,你停我涨”,这是不争的事实。
房地产市场是有“自适应能力”的系统。当扰动输入这样的系统的时候,人们通常认为系统将逐步适应、接受并消化扰动的影响,而不是放大扰动本身带来的影响;新闻中常见的“博弈”、“时滞”乃至“政策无效”等都描述了这种现象。
如果不是对扰动“顺势而为”,振荡日益加剧,最终只能导致崩溃,也就不成为系统。
加息对楼市的直接影响就是推高实际房价;在这样的扰动下,我们很难期望市场适应、调整后“反其道而行之”、房价掉头向下。相反,市场将逐步消化加息因素,使房价上涨的趋势保持坚挺。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解读轮番加息后的现象。
有理由认为,轮番加息构成了近年来各地房价普涨、个别城市“涨停”的支持力量。变本加厉,增加了购房者的负担。
凭什么对存量房产“无差别杀戮”?
与交易税等措施不同,房贷加息不仅作用于房产的增量、变量,更作用于庞大的存量。
值得关注的是,以加息来打压房价的思路暗含了对全体购房者的“有罪推定”。有无问题,一律先打三十大板。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刀切”的金融手段甚至可以理解为默认了恶意的道德判断。
以加息来影响房价的思路如同化疗,对健康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无差别杀戮”;要命的是,“肿瘤细胞”似乎更扛得住。在高利息的监狱里,有实力者能够早早开溜,良民反而被锁定:炒家在重息下能放手,可是自住购房者呢?他们怎么办?
稳定房价之所以成为政策目标,出发点就是党和政府体察下情、关注民生的拳拳之心。“稳定房价”首先是德政,希望百姓的日子轻松一点。民生维艰,情何以堪?轮番加息非但无助于宏观调控“精确制导”,对民生的损害也日益明显。
对民生损害日益严重
看看房贷一族。他们在接二连三的加息决定面前,就像案板上的鱼肉。只能看着每月房贷负担的加重,被强行提高已购买房产的拥有成本。
为了“抑制炒作”而轮番加息,大批自住者的存量房产成了“陪绑”,不时被拖出去。结果“坏蛋”没抓到两个,良民身上伤痕累累,有悖“鼓励自住”的初衷。继续瞒天过海、“一条道走到黑”的话,激起反弹会越来越大。
我们以房贷50万、30年等额本息还款来考虑。央行每加息27个基点,生效后贷款者每月不得不被多划去近百元。每一次小幅加息相当于每个月:
从婴儿嘴里夺走一罐奶粉;从孩子书包拿掉一整套图书;全家每天少吃半斤肉;减少老人的护理服务约十小时;工薪阶层义务加班约十个小时;每个月被偷一辆自行车……
每次加息总有专家告诉大家影响“微乎其微”。可是2004年以来,很多家庭已不得不选中以上多项“惩罚”。听说“加息派”意犹未尽,年内还将有所动作……敲骨吸髓,此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