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边走边看礼品营销这条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策划产品的礼品概念已经成为各大厂商竞相追逐的营销潮流。在某种程度上,产品的礼品概念需要能够引导消费潮流,迎合消费需求。节日礼品市场的消费心理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市场领域,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消费者的具体背景,透析埋藏在消费行为背后的消费动机和消心理,挖掘礼品消费市场的契机,为企业操刀市场提供战略思考和策略支持。

走进礼品市场的消费空间,高端还是大众

“礼尚往来”在中国的中小城市,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市场表现的最为强烈,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在礼品消费上可以瞄准这个市场,这些市场的开发力度薄弱,不但是中国最大的市场,也是中国成长的速度最快的市场。以礼品概念的产品冲击这个市场现在许多企业抢占市场的强势攻略,这样的企业不胜枚举,在此不作赘述。

这些市场和几年前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场一样,消费者对产品的感性接受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样可以靠一种简单的认知即能达成一种盲目追求的市场,企业甚至只需要通过广告集中吆喝一段时间,就能推动一个产品的快速增长,而这种情况可能在中国辽阔的农村大地普遍存在。

高端的礼品适合高端人群,大众的礼品适合更多的消费者。高端的和低端的都有市场,因为这两个群体都蕴含巨大的市场。但是大众礼品更容易存活,更容易发展,更有韧性,而少去了流行、时尚和竞争替代的威胁,大众群体的市场也是最大的市场。在这里,我并不主张贴近群众日常消费的礼品市场需要按照二八理论,牢牢抓住20%的高端人群,而相反只有是特殊的高贵的稀有的高端礼品才能支撑这个20%的高端人群市场,日常消费品绝对不可以,把价格调得很高,依靠传播包装。

礼品消费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怎样看待

礼品消费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物理属性,更多的是消费心理属性,应该突出的是一份情感,一份关怀。而目前的打礼品牌的产品,大多停留在送产品的阶段,即使是脑白金,也只是停留在送健康的层面,其实如果深挖下去,即使是健康也有很多种,身体的健康或精神的健康。礼品消费需要在各种传播载体上统一口径,一方面抓住送礼者和受礼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去迎合消费者;另外一方面在整个社会环境中营造一种消费的潮流和时尚,形成一种造势运动去拉动消费需求。

礼品消费和我们日常的一般生活性消费的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礼品消费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消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背景都会导致礼品消费的差异性。礼品消费与功能消费本质区别在于,礼品消费的消费价值体现在收礼的那一刻,而不是在使用和消费产品的过程。

礼品消费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购买者和使用者分离。相对而言,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介入度要相对较低。礼品市场的消费心理,过程还是结果?礼品消费中的亲情礼品消费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消费者未必具体去使用产品,但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仍然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第一要素,其次才是品牌的知名度,礼品不应该托付传媒扩大送礼概念,导致消费者只看过程轻视结果,这是危险的信号。

在礼品购买决策过程的中,促销几何

现在各个品牌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为了提高购买率,往往加大产品的促销力度,那么促销在礼品消费的时候,对于消费者购买礼品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调查显示,消费者往往在几个产品之间犹豫不决时,促销对他们的影响较大,而纯粹因为促销去购买产品的寥寥无几。对于促销礼品,消费者更多的是希望在礼品里面,配套的一起送给父母长辈。在促销礼品的偏好上,消费者更多的是喜欢在购买礼品的时候赠送一些生活用品,其次是采取的如现金返还的促销形式。消费者在礼品消费的过程中,促销的影响力只是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影响较大,结合消费偏好的影响,所以在选择礼品时,一方面要参考消费者的偏好,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参考竞争性要素。

礼品明星脚下的五彩祥云,传媒双刃剑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礼品依靠传媒造就市场明星,礼品明星被传媒拖下水的亦为数不少,尤其是和消费者健康密切相关的礼品。

一个成功的礼品明星需要良好的传媒认知,尤其是电视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成为礼品明星的产品必须是家喻户晓的,其广告语可能成为一句流行的口头禅,产品品牌认知率可能达到80%以上,并且是认知率最高的产品,认知率第二、第三的一般不具备礼品明星的价值。例如照相机、摄像机也在一个阶段成为送礼的热门产品,但因为品牌太分散,没有一个品牌的认知度可以达到50%的,所以没有机会出现礼品明星。

不要过于依靠传媒,而要坐下来,好好研究礼品的消费模式和购买心理。礼品消费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其消费特征受到消费者自身、受礼者和整个社会消费环境的三方面制约,礼品的消费行为往往是三方面相互交叉作用的结果。首先送礼者会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消费观念等;同时他也会考虑受礼者的性格特征、是否有消费经验以及受礼者和自身的关系;最后送礼者和受礼者都处在同一种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消费态度等又会受到当地的风俗习惯、当时社会的流行趋势以及实际购买过程中的促销推荐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