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教学常规管理要以人为本

最近到一所中学听课,谈起教学备课时,老师抱怨学校每学期的备课本检查成了教师们的负担。他们感叹地说,工作十几年教案也写了三、四十本了,刚参加工作时写详细教案还起一定的作用,现在却感到写教案很浪费时间。而且学校检查也不重视质量及效果,检查也就是数数页,看书写是否认真,教学环节是否齐全,最后盖个章,写个日期然后存档,不再还给教师。这样做一是为了让教师们能经常重新备课,以防以旧充新;二是为了今后上级检查工作时作为教学资料使用。

我在另一所学校听课后与教师访谈时,正好遇上他们学校检查备课本。据了解,这所学校有一个教学质量检查组,由教务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组成,每个月都要对教案进行检查,检查完备课本归还老师,备课本可以循环使用。老师还告诉我,他们经常进行集体备课,每一位老师都有所教学科的备课任务,教研组活动就进行说课,然后大家分别就这位老师所备章节进行分析,提出意见,教案整理出来后集体共享,各位教师再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特点进行因地制宜地修改与完善。

后来我访谈一位高级教师,也提到关于教案的问题。他说自己很重视备课工作,备课越充分,上课越有底气,讲课效果就好。他告诉我一位好教师应该是在上课之前已经将一本教材全面地看过2-3遍,并且将全书的教学计划及单元的教学计划已经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教学的时候才能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看待每一节课的内容,才能看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他说虽然他没有写详细的书面教案,但教案就在心中,到了课堂上自然就提取出来了。他告诉我他们学校也要检查教案,只是要求新教师备“详案”,老教师可以备“简案”。

不久又看到一篇报道,一所重点中学规定不再检查教师的教案,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风格、习惯进行教学的准备与设计。校长说要给教师一个宽松务实的教学环境,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的思考之中,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与能力,让教师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是有尊严的。

从实践的调查中我在思考,我们的教学常规管理观念应该转变。应该给教师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管理环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制度?都应重新审视。从管理的角度讲我们都习惯于有序与规范的行为化管理,因为线性的程序化环节有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操作教学的各个因素,便于量化与评价。而对于人本化管理我们的校长有很多担心,害怕放手太多老师会产生惰性,最担心的还是教学质量的下降。

笔者认为,从行为管理走向人本管理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大势所趋。校长首先要认识到学校管理的出发点是人,人是教学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怎样将人的工作热情及创造力发挥出来就是管理最大的成功。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人为本,并不是以人的个体意志为本,而是强调人们要理性地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让个体主动地调整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关系的和谐。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也要按照教育规律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规律进行管理。要重视课前的教学准备环节,改革备课的检查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省时有效的方法,让教学常规管理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要让教师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下将自己的专业发展变成自觉的行动。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