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从质量管理的台拳道,谈企业的发展

担负现场品质控制的品管人员的专业基础及其工作能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制造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实际上就是决定着一家公司的产品质量水平,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就是如此,尤其是那些缺乏科学管理的企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从事品质管理20余年,咨询过数百家企业,除了少数水平高的企业外,一般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是非常之低下的,完全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幼稚、粗糙、馄饨”,日本的质量管理在全球无疑是一流的,但它的企业一但移植到中国就变味了,随乡入俗,中国化了,一个失败的引进消化的实践。可想而知,把六西格玛/6sigma这种以西方文化作基础的外国的先进的管理技术引用到中国企业,该是多么的艰难。好了,说这些已经超出了本文主题。让我们回到原先的话题,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我以为原因主要的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理论的支持与实践脱节。我们应当懂得一个原理,理论的东西如果不加消化,不是因地适宜的加以修整,其结果是难以想象的。现在市面出版的质量管理书籍有两类,一个是大学的教课书,另一个是实践工作者写的书,前者是阳春白雪,后者是下里巴人,阳春工人听不懂,下里却太滥。

第二个原因:外行领导超级外行。我国企业真正懂得质量管理的经理主管太少,滥竽充数的南郭太多,有些品质经理简直是太糊涂,但糊弄老板和ceo是绰绰有余。我原本以为日资非常之厉害,敬畏有加,接触到一个2000人的品质经理,在询问aql是却一问三不知。mil-std-105e这第一个出世的质量工具,是美国人及全球贸易中货物验收的通用标准,但在中国,没几个企业整得明白的,企业间的产品质量的衡量无法实现有效,更不用说与国际接轨了。这样的品质经理能够培养出合格员工?企业的品质控制、质量水平的提高,只能汪洋兴叹了。

中国企业的科学管理的道路还很长很艰难。质量管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产品质量的提高不能仅仅依赖技术工具的运用,根本的途径是要踏踏实实地做,依照质量方针(理念)、程序和标准去实施,质量的保证和改进才能够真正实现。其实,我们不要把管理想象得很高深很复杂,也切实不要再玩中国化的台拳道了,不要玩高招玩玄的,我们只要老老实实的从简单的做起,坚持下去,必见成效。

中国企业的科学管理的路怎么这么难,产品质量水平总是上不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人喜欢玩花样、走形式、搞运动,一阵风过去,一切还是老样子。靠创新把企业做大做强,但你不把企业的根基夯实,质量保证系统不稳定,内部管理支持机制不完善,做大做强知识一句空话。就算将来有一天你做大了,那也是外强中干死得更快。所以说,我们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踏踏实实把企业内部的事情做好,为将来实现企业的起飞准备好能量。

做大做强让中国企业走出过门,这本没错,但那只是少数企业的事,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怎样使这些企业存活下来!一个明智的稳健的发展战略是:实现转型、真心实意的实现转型,脚踏实地抓管理、重人本,增强企业的“体能素质”;窥视市场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内部结构,增强企业的应对和适应能力。这样,你就建立起一个内能感召员工齐心协力、外能抵御狂风暴雨的动态系统结构,有了企业常青的基础,你企业家图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投机取巧,虽偶得一时之逞,但终究是短命鬼,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