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博物学家让·亨利·法布尔经过反复观察发现,巡游毛虫在树上的时候,往往排成长长的队伍前进,由一条虫带队,其余的毛虫则紧紧跟着,心无旁鹜,鱼贯而行,从不分离。于是法布尔就把一组毛虫放到一个圆形大花盆的盆沿上,使它们首尾相接,排成一个圆形。这些毛虫开始行动了,像一个长长的游行队伍,没有头,也没有尾。法布尔在毛虫队伍旁边摆了一些食物,如果毛虫要想吃到食物就必须解散队伍,不再一条接一条前进。法布尔预料,毛虫很快会厌倦这种毫无用处的爬行,而转向食物,可是毛虫没有这样做,依然有序地、执着地循序环行,一直以同样的速度沿着花盆边沿走了7天7夜,直到饿死为止。
这个小实验经常被成功学家们作为著名例证,用以说明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没有确定人生目标的人,就如这些毛虫一样碌碌无为空耗人生。毛虫们遵循的是它们的本能、习惯、传统、惯例、过去的经验,或者随便你叫它什么好了。它们没有自己的目标,只是盲目地"跟进",尽管工作很努力,生活很忙碌,但最终是一事无成,还落了个饿死的下场。所以用这么个"有点残忍的实验"来劝说人们要树立人生目标,的确是再有说服力不过了。
但是,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也就是说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目的的确很重要,目的决定了人生的走向,但人生不等于目的,人生应该是向着目的运行的整个过程。人生目标是我们永远的明天,我们的人生永远是今天,是此刻,是实实在在的分分秒秒,是转瞬即逝的现在!
相对于滚滚流逝的历史长河而言,如"白驹过隙"的短短人生究竟为了什么?也就是说,到底是为了一个"光辉灿烂"的目标奋斗一生操劳一生辛苦一生值得,还是踏踏实实"过日子"、舒舒服服度好人生"每一天"来得更实在?这么一个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人探究过的大道理,要想以这么一个小实验来加以说明,恐怕还真有点"勉为其难"。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成本效益核算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每一个市场主体发生的每一个行为首先考虑的基本问题就是"成本效益比"。所以,对待人生这个大问题,我们不妨也来"核算核算"。
中国姑娘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开始,就定下目标要有一套自己满意的住房,于是每一天辛勤工作节俭生活定期存钱,直到变成老太太的那一天,终于存够了钱,如愿购得一套称心如意的住房,长舒一口气说"我的目标终于实现了",于是兴高采烈地搬进新居安度余年。美国姑娘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开始,就贷款购房并搬进了新居,从此每一天辛勤工作愉快生活定期还贷,直到变成老太太的那一天终于还清了贷款然后安度余年。在这个经典的对比中,中国姑娘是有明确目标的,但美国姑娘是否有目标还真不敢妄下结论,但是任何人都不难看出,她们尽管最终都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但这之前的生活质量是不可比拟的。她们付出的购房成本大致相当,但享受住房的效益却差得太多。看来,人生需不需要制定目标还真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再说,在毛虫实验中,法布尔也仅是站在人的角度在观照毛虫,"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怎么能肯定毛虫在围绕花盆巡游的过程就不快乐呢?你怎么非要认为毛虫散开队列来吃你提供的食物才是正确的选择呢?只要毛虫认为值得,这个绕花盆爬行7天7夜的行动就是合理的。
所以,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核算"人生,就不能简单地把"有无制定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人生成败的唯一标准"。有人生目标的人固然是活得有意义的人,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含义是"想当元帅"是当"好士兵"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果一门心思只想当元帅的士兵恐怕也不会是一个好的士兵,所以能看重人生本身这一过程并把握住过程的人,应该是活得充实而真实的人,而真正使人生的成本效益比达到"黄金分割"的人,才是目的和过程两方面都有质量"没有白活一辈子"的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你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志存高远,正如法布尔不能只是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巡游毛虫整齐划一的行动一样。进退沉浮皆人生,喜怒哀乐乃生活。我们不能用唯一的"效益坐标"来评判人生的状况--前进为正,后退为负,上升为优,下沉为劣。其实,人生远比这个坐标复杂,进退沉浮所涵盖的人生情趣也远不是胜负优劣的单一。人生的本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正是因为人生的多元,我们这个地球才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生机与魅力。我们不能把人生都变成一种期待回报的付出,变为目标实现的成本,变成达成目标之后在硬盘上可以删除的"安装"文件。我们要把人生变成富有人性化的、充满情趣的、蓝天白云般的生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