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应用的真正力量不仅仅是使以往的活动做得更好,更在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工作方法。
对于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管理关系的问题,专家认为是运用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大幅度改善业务流程绩效的革命性方法。也一再强调,企业在引入信息技术之前,首先应保证流程正确无误,这是发挥信息技术效用的有效途径。反过来,在企业中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信息、决策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保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可以减少中间层管理人员和员工数、减少组织层次,为企业流程的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信息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绘图技术组成,对it用户及其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具有的功能有很多,如:数据处理、收集、材料存储、信息传递速度提高等。实际上,它在现今日常商业操作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认识了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潜力,才能够意识到它所有可能实现的作用。前些年,人们只是把信息化看作是公司进行全面战略决策的辅助工具,例如,只是对组织化、结构化的部门实行自动化,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出现了许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案例后,人们对信息技术/信息化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在业务流程方面所起的显著作用是:创造新需求,引起新产品开发和控制新程序等。随着信息化在组织中的全面实施,它给组织带来的变化也将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如产品、市场、社会里带来变化。
* 逻辑角度:回答why/what/how
在研究和重新设计一个流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what和how之间的关系是呈螺旋式循环发展的。随着循序渐进地、更深层次地理解流程的过程中,在每个what和how之间的循环中,提出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细致、微小。分析循环与循环之间的区别能够在逻辑上更好地理解业务流程。
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一个流程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时,why就出现了。例如,一家企业有它的企业目标; 一个部门,有它存在的目的; 一个特殊任务,也一定要有实现这一任务的理由等,每项资源的使用都是为了满足某个需求,每个实现手段、方式的使用都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例如,使用计算机创造了需求,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就引起了某个产品的创新,而且信息技术的使用还能引起时间削减、反应速度加快、一项企业策略制定、流程重组以及在重组过程中新目标的设定等需求。
通过绘制why、what、how三者之间循环关系图,可以确定why元素这个概念。一个问题(why)促进了需求什么(what)的决定,一个需求什么的问题又引起了怎样做(how)来实现需求,接着,这个怎样做的决定又引起更进一步的为什么(why)的产生,如此循环往复,这三个元素就这样紧密地相互联系起来了。
* 实物角度:功能/操作/程序
what可以被看作是操作内容,是为了完成某个目标。当设计好了这些操作内容,怎样做来实现某个目标的问题就被提出来了,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也随后产生了。实际上,怎样做就是如何成功地实施一个接一个的操作步骤,这些操作步骤又形成了为实现某个目标所要经历的一般程序。当然,可能还有其它程序可供选择,这就需要利用是否有效这一标准来衡量使用哪个程序更好了。
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企业的某个部门都有它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某个功能,而实现这功能就要执行某些操作。一个组织的功能可能是由它的目标决定的或者是由于它所存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一些需求决定的,这些环境变化可能是外部强加给组织的,也可能是组织内部因管理决策的需要产生的。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使用,产生了企业新需求以及满足企业己存在的需求的新功能。
* 概念角度:需求/技术产品/流程
对于一个组织或一个组织的一个部门来说,把实现某些功能当作它的目标或者当作它存在的目的(即为什么)时,需求就产生了。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要研制出某些新产品。例如,与传统的手工绘制法比较,使用绘图技术改变了完成不同操作和程序的实现途径。这些技术产品不一定非要是发明,它们可以是已在其他领域里得到证明了的技术,现在把它运用到这个问题环境里来解决问题。那么,使用这些新创造出来的技术产品必须要对新操作进行定义,而且,在现实的操作中实施这些创新技术产品也需要创造出新的流程。为了从技术产品创新中获得最大化利益,必须要制定出新程序,这也许就是因根本性地重组企业所产生的新流程。
信息技术在流程管理中的角色
* 触发器
触发器即变化的代名词。一个偶然的联系或变化可能就会引起某个新需求的产生,也就是说,企业要能通过使用现存的某些信息技术来产生或解决需求。我们可以把它视作一个有关“为什么”的决策。例如,使用计算机扫描仪的需求可能是由于要决定使用计算机绘图功能而引起的。
一项重要技术开始时是产生问题,后来就变为解决这个问题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利用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可能就会产生新的操作。因此,信息技术是业务流程管理的一个触发器,这是因为它使人们认识到了,在寻求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之前就己经知道了一个功能强大的解决方案,而且决定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也可能引起新操作,所以企业可以拿来使用的信息化工具是企业变化的触发器。我们也必须承认光靠技术也不能给企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现实当中信息技术/信息化工具的确充当了触发器的角色。
例如:惠普公司采用了intershop公司提供的eprime技术产品后,可以将客户订单流程方面的所有工作流部分集成为无缝电子采购流。这些组成部分将整个订购过程从最初的报价、购买请求的确认到订单的实现都实现了自动化。如果客户己经使用了电子采购系统如:ariba、oracle等,就能直接与eprime连接起来,客户就可以了解惠普特制的目录和产品价格了,并能够将惠普事务完全地集成到他们的采购流程中。eprime将所有的订单推向惠普订单管理系统,而不管客户采用的是惠普的哪个模型。该技术产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会使订单保持有序状态。个性化的特点可以确保客户只看到自己想要购买的产品配置,从而减少了所购买的产品不符合客户要求的问题。惠普公司的员工也从中得到了好处,靠手工处理订单的耗时工作己成往事,自动化的eprime流程极大地加快了处理订单的速度,这样使销售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客户需求什么上了。该技术产品也简化了it管理:集中系统所需的支持与维护比以前管理所需的要少。
* 便利器
信息技术可以使工作变得更加容易,或能减少工作量。因此,可以认为,企业存在着要求it技术供应商设计出新技术产品以实现它们这些要求的需求。这些技术产品可以不必是新发明,也许可能就只是一组为满足新需求或现存环境的现有技术,这可以被视作一个“什么”的决策。例如,为了使计算机绘图功能的操作更加便利,就必须要建立一个绘图系统,该系统包括图像准备操作,图像捕获,图像转移,图像接收以及图像数据库管理等。
信息技术充当便利器角色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设计出了一项新操作就会产生一个新技术产品。从这个方面来讲,it就充当了便利器的角色。换句话说,信息技术可以被看作是技术产品本身的一部分,主要是在产品当中增加了一些电子部分,并时常会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 促进器
促进器就是企业为实现某个目标,而信息技术向它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某个功能或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执行某个操作时,该操作必须要遵循程序的规定。从另一个观点来讲,在一个“什么”决策后,就会产生一些新技术产品,所以,为了使用这些创新,我们必须制定一些新步骤以获得最大利润,以达到企业想要实现的目标。这些步骤可以被定义成是对“怎样做”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可以被定义成为了成功的进行操作必须要遵循的步骤。当信息化手段是为了完成流程创新时,就可以把信息技术看作一个促进器。信息技术是为了加速特定流程的步骤;是为了更加智能化地完成工作,提高生产率;是为了加快处理过程,提供或增强分析能力,以及信息的捕获等。例如,网络既能收集信息又能传播信息。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应用的真正力量不仅仅是使以往的活动做得更好,更要突破原有的一些默认和规则,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工作方法,使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就是要求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实施之前先进行业务再造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