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组易滢婷研究员 邱罡首席研究员
近日,国务院宣布取消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包括取消由国家发改委执行的“国家特殊规定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核准”。这意味着在2g手机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手机牌照制度,将正式告别历史舞台。
如何对手机牌照制度进行盖棺论定?其未竟之任务又将如何完成?
手机牌照制度的功过是非
手机牌照制度从1998年开始实施,历经信产部的审批制和发改委的核准制两个阶段。
1998年12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5号文件”),规定在国内生产销售手机必须获得信息产业部批准,手机牌照制度由此形成。截至2004年,信产部共颁发了49张牌照,其中gsm手机牌照30张,cdma手机牌照19张,有14家企业同时取得了gsm和cdma牌照。
在这个阶段,信产部对牌照发放控制得非常严格,同时审批程序也比较复杂,导致大批民营企业申请不到牌照,2004年甚至出现了奥克斯状告信产部的纠纷。
2005年2月,发改委颁布《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正式启动手机生产核准制。与审批制相比,核准制在申请程序上更为简单,而且标准也略为放宽,具体包括2亿元人民币准入资金及硬性设备条件等。截至07年8月,国家发改委共核准新增手机企业41家。
政府制定手机牌照制度的初衷,是防止重复建设、保持适度竞争,同时支持重点企业、提升国产手机的市场竞争力。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完善与手机价格的降低,中国手机市场从1999年开始进入暴发期,当时宣称要上手机项目的仅国内企业就有30余家。牌照制度的实行,最初对规范手机市场和提升国产厂商的市场份额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1999年后,国产厂商借助政府扶持以及自身在价格和渠道上的优势,市场份额快速上升,2003年甚至超过了50%。
但由于执行和监管很不到位,牌照制度最终不仅没能实现目标,反而引发了很多问题。
牌照制度没能成为合理有效的行业准入门槛,一方面贴牌手机和黑手机泛滥。中国本土企业虽拥有90%的牌照,但外资企业可以通过牌照租借、与牌照厂商合资或并购等方式规避牌照制度,轻松进入中国手机市场。还有一些厂商不愿意花钱购买牌照,就通过灰色渠道将产品直接输入市场,即所谓的“黑手机”。由于手机厂商的数量实际上远多于牌照数量,手机行业长期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到2004年,手机牌照虽然仅40多个,但生产手机的企业却有近百家。2007年1-8月,国内手机产量达3.47亿部,而国内手机市场年需求量仅约1亿部。
而另一方面一些有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厂商如创维等却未能及时进入市场。中国国产手机企业没有发展起研发、设计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在外资厂商和黑手机的夹攻下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每台手机的许可证价格高达20-60元,甚至近百元,很多牌照厂商通过出租许可证牟取暴利,完全失去了自己生产、投入研发及提升品牌的动力。贴牌现象还导致国产手机质量低下、返修率高,2005年初,信产部对22个厂家的手机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产品合格率仅为63.6%。凭借低成本优势,抓住手机芯片、主板方案全面成熟的契机,利用国内众多设计公司和代工厂,近年来“黑手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手机产业发展日益成熟,取消手机牌照制度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手机产业链已经十分成熟,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核准制的存在没有太大必要。我国手机用户近6亿,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通的消费电子产品。手机核准制的取消,意味着由政府利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手机企业的时代已经告一段落,未来手机行业的调控将更多地由市场杠杆来发挥作用。
现有手机生产格局将受冲击
手机核准制取消后,信产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将成为进入手机市场的唯一门槛。据悉,信产部泰尔实验室和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仍将负责手机市场准入的把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国家对接入公用电信网使用的电信终端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涉及网间互联的电信设备实行进网许可制度。”目前一款手机要通过检测并获得入网许可证,需要经过2-3个月时间,并根据功能多寡交纳检测费,约在30万元左右。
由于牌照取消,企业依靠出租手机牌照盈利的现象将不复存在,对贴牌厂商而言是福音。
部分实力强大的贴牌厂商,未来只需通过信产部的入网质量检测,拿到入网许可证,就能将产品名正言顺地推入市场。贴牌厂商节省下来的牌照租金,可以通过产品降价来回馈给消费者,也可用于改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两者均有利于提升其竞争力,从而加剧手机市场的竞争。
牌照的取消还将加快一些台资品牌和外资品牌进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步伐。智能手机市场近两年来发展迅速,之前由于牌照等原因,国内仅有多普达、夏新、联想、宇龙等少数厂商参与竞争。牌照取消后,台湾的华硕、技嘉、倚天等代工大厂,以及惠普、苹果、palm等外资品牌都将大举进入这一市场。
就黑手机而言,牌照取消使其“转正”成本有所降低,但其他因素导致其维持现状的可能性更大。黑手机的低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偷逃了行政审批、税务等费用,以及抛弃了售后服务。手机牌照制度取消后,黑手机转正不用支付行政审批成本,但入网许可检测、税务以及正规运营所需要的售后服务网点建设等仍需要大量支出。另外,很多黑手机厂商直接抄袭外资品牌的手机外观,有的甚至直接抄袭商标,如nokla、amycall等,它们在牌照制度取消后也无法转向正规运营。
总体来看,核准制取消短期内将导致手机产能继续增加,竞争进一步加剧,但不会造成非常大的动荡。基于当前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核准制取消或许会吸引一些之前从未涉足手机行业的新军,如昂达等it厂商,但数量不会很多。2007年以来,发改委加快核准速度,目前国内拥有牌照的手机企业已达80余家。随着部分贴牌厂商转正和外资厂商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国产手机所面临的压力增大,其中的落后分子将加速淘汰。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将申请入网许可,消费者将拥有更多的品牌选择。
后续政策展望及建议
随着入网许可证重要性的提升,信产部应做好准备,更好地执行对手机市场的监管职能。
目前手机检测时间过长,不利于手机新品迅速进入市场,信产部应提高手机检测效率。不少“黑手机”采用盗版的进网许可证,真伪难辨,信产部应拿出更好的防伪方案,对“黑手机”进行有效拦截。
政府可能还会出台并完善备案制、退出制、消费者投诉监控等一系列配套实施细则。所谓备案制,是指手机企业必须将相关投资项目上报政府部门,以便政府全面掌握投资意向信息,及时准确地监测投资运行情况,进而引导社会投资方向。
所谓退出制,是指政府根据库存来决定手机厂商能否继续留在市场上,库存多的企业将被列入警告范围,库存严重者将直接出局。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就有消息传出:“三年内逐步实行手机牌照退出机制”。
退出制将加速兼并,促使市场份额向少数大牌手机厂商集中,进而加快产业创新,推动中国手机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未来监管部门还将对所有手机厂商实行消费者投诉监控,以此巩固手机质量保障体系。当消费者对某一企业的手机产品的投诉达到一定水平时,监管部门会取消该企业的生产资格。
在未来的3G时代,政府应吸取2g时代产业政策的教训,集中精力加强对手机行业的宏观引导,注意在扶持国产厂商的同时充分保持其竞争活力。政府不应将监管简单地停留在实施生产许可证或类似的企业资质审核制度上,而应该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产品质量检测以及促进企业自主研发等方面。资质审核具体操作起来容易变成垄断性门槛,不利于整个行业的优胜劣汰。对消费者来说,资质审核并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意义不大。
与彩电、影碟机等行业相比,手机行业的牌照制度延缓了价格战带来的利润过低困境,但机行业初期的高利润并没有被企业用于加大研发、提升技术实力。运营商是3G时代手机市场的决定性力量,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运营商的监管来规范市场。2007年运营商定制已接近手机市场的1/4,3G时代该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运营商将身兼最大买家和最大卖家,由手机厂商主导生产和销售的局面将成为历史。预计中移动的td手机招标将于2007年年底前完成,届时针对3G手机的管理政策将明朗化。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www.seri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