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谁在纵容葡萄酒“傍名牌”?

一、消费者预留空间

消费者盲目追求名牌的虚荣心,大大助长了卖假名牌之风。很多顾客都喜欢假名牌,真名牌买不起,假名牌很便宜。正因为顾客喜欢假名牌,假名牌销路好,一些经销商销售假名牌也就乐此不疲了。也许我们能找到许许多多的理由,如经济上不宽裕、也许有虚荣心、不明真相……但不管如何,我们是消费了,而且是在心甘情愿的情况下买了。其实说到假名牌的时候,会发现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共同的认识,首先觉得假名牌质量也不错,款式又新颖,价格还低,所以透着两个字“实惠”,所以尽管很多人觉得买假名牌这件事情明知是不对的,但毕竟不算什么大事,因此有很多人去买假名牌。再说了,假葡萄酒的技术含量本身就不高,“三精一水”,用水加酒精、糖精、香精等添加剂勾兑而成,要说这种假商品,或者说假名牌,也有它的存在优势和存在意义,毕竟它便宜很多,而且有的消费者就是相中这种“便宜”,自我安慰也好,徒有虚荣也好,确实有的人是奔着假的去的。其实,对于葡萄酒质量的优劣,可以从颜色、透明度、香味等三个方面进行鉴别。优质的葡萄酒呈红色、紫红色或石榴红色,具有光泽,劣质的葡萄酒,由于加了色素,一种颜色发暗,呈深褐色,而且没有光泽,另一种则颜色比较浅,和葡萄汁的颜色差别明显,优质葡萄酒的酒体澄清、透明,而劣质葡萄酒酒体浑浊或者有絮状物。此外,优质葡萄酒的具有自然的酒香和芬芳的果香味,而劣质葡萄酒由于添加了酒精和各种香精、所以闻起来往往有刺鼻的酒精味和明显的香精味道。

二、“傍名牌”利益作崇

受假货巨额利润的驱动,不少违法分子仍在铤而走险。因为当前葡萄酒行业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目前市场经济是速度制胜,这些企业意识到重新创立一个牌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况且一些“先烈”已经证明没有品牌是很难在市场上立足,既然名牌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这些没有正当竞争意识的企业动了“搭便车”的脑筋,如此可以活得很滋润,一旦苗头不对就立即掉转方向,毕竟船小好掉头。

品牌是企业承诺顾客的誓言,它包含了品质、便利、亲和、信任等诸多元素,这些元素的优劣与否,决定了它是否是一个能够受到顾客青睐的品牌;品牌是对消费者的承诺,对企业是一种资产,具有防御性和进攻性,由于仿冒产品在质量、服务、品位等方面与真品差异不小,因而对名牌产品的声誉和销售影响极其恶劣。其实,企业小不要怕,关键是要在开始就有一颗平常心态,进行差异化的市场细分和开创蓝海,而不要去“傍名牌”,因为今天是昨天行为的结果,随着国家在这方面加大打击力度,消费者理性的增强,“傍名牌”者的下场将如同玩牌中的“抽老千”一样,身败名裂。

三、被傍者一直纵容

一些被傍企业都存在这样的心态:我们如果和一些小企业纠缠,必定要耗费一些精力和财力,这样不是很合算;再说了,他们一直很隐蔽,很难扑捉;况且他们这些企业在生产量和市场影响很小,和我们不能相提并论。可是,等发现市场开始出现自己品牌混乱的局面时,想着手收拾已经是亡羊补牢晚矣。如此,无疑是一直在纵容“傍名牌”。同时,由于区域对经济的保护和地方利益,许多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在“宽容”企业“傍名牌”,再加上法律体制滞后,致使“傍名牌”在法律边缘游走,在钻法律的“空子”。企业显然在这方面没有主动权,但是,被傍企业企业应该利用工商、质监等执法部门依法投诉举报、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外,还可根据《民法通则》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法追究其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笔者认为“傍名牌”就如被傍企业体内的毒瘤,必须扼杀在萌芽状态,不然,一旦扩散后果就不堪设想,被傍企业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品牌维护机制,让“傍名牌”无藏身之处。

四、媒体助推傍名牌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媒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揭露不良现象、追究事件真相方面,媒体有着越来越重要以至不可或缺的作用。毋庸置疑,媒体的主要作用和功能还是传播信息。但是就一些地方媒体和酒类行业媒体来说,却暴露出其他各种监督、纠错机制的缺失或无效,反而令一些知名品牌的企业不安。因此,被傍企业应该追究媒体刊登违法广告的责任,但是许多都没有这么做,而是花钱消灾,进而使得一些媒体开始大肆进行复制,通过这种模式来赚取利润,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更有甚者,一些企业根本没有注册,随便起个名字就可以宣传,如一些地方电视台也开始出现假葡萄酒广告的现象,网络上更是泛滥;如一些酒类平面媒体助推“傍名牌”企业的产品招商与宣传,假如没有媒体的大力宣传推广,这些“傍名牌”企业不可能很快就遍及市场各个角落,可见媒体的传播力量还是很大的。但是若违规操作,就没有起到帮企业的作用,而是一直扮演傍名牌帮凶的角色,因此,净化媒体势在必行!

总之,如果消费者“慧眼识珠”,监管机构加大违法惩罚成本,媒体自律,行业协会加强沟通与协调,葡萄酒的“傍名牌”将不会被纵容,而是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作者简介:王唤明,高级注册策划师、培训师,现为上海洞井天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安徽山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