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市场营销领域的思维,依然停留在“策略”,“策划”或“招数”层面,并没有上升到“组织的功能”层面。只要一提到营销,人们的自然反应就是“4p策略”,以为营销就是一种或一组策略。倘若提到“营销功能性组织”,更多的是茫然,一头雾水。也许被誉为“营销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也不知道,或者至少他没说清楚“营销组织、营销功能和营销管理,营销管理营销管理”为何物,但它们显然至关重要。
一、“营销策略”思想的局限
营销策略的原创思想,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鲍敦(borden)提出来的,认为企业要针对目标市场的需要,对自己可控制的各种手段,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实际上鲍敦提出的是一种销售策略思想,算不上“营销方面”的策略思想。主张要针对消费者的认知或主观诉求,采取相应的手段,提高销售效率。比如针对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采取“尾数定价法”,把价格定在1.99元或1.88元;看上去好像1元多钱,而不是2元钱。使极为“感性”的消费者产生购买的冲动。
在销售环节上采取策略性举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件很表面化的事情,谁都能模仿。于是,各种策略和方法接踵而至。麦卡锡对此进行了概括,即“4p策略”,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简洁明了。可以说,麦卡锡在“策略思想”上没什么实质性的贡献,但他的“策略分类”对营销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吸引着一代传人。从4p到8p、12p、16p;以及从4p到4c、4r,非常热闹。这在经济学家看来,简直是在搞文字游戏,缺乏理论上的深刻,算不上什么提炼或总结。一句话,很肤浅。
麦卡锡4p策略背后的“分类标准”并不正确,而且非常有害。这种策略的“分类”是以“销售过程”的一些环节为依据,如产品定价、渠道选择和促销宣传等,很容易产生误导,使人忽略“市场需求导向”的营销本质;忽略营销策略必须以市场定位为前提;或者说,必须依据“消费者的诉求或认知”制订策略。对此,劳朋特(lautebor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4c策略思想。在劳朋特看来,麦卡锡的4p策略缺乏“市场导向”的本质特征,不能算是一种“营销策略”,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销售策略”。
劳朋特的营销策略思想强调:第一,要加强对消费者需要与欲求(consumer wants and needs)的研究,卖消费者所想购买的产品,而不是依靠产品策略,把自己所能制造的产品卖给消费者;第二,要弄清楚消费者愿意为自己的“需要与欲求”支付多少成本(cost),而不是制订什么价格策略;第三,要方便(convenlerlce)消费者购买,而不是选择什么渠道策略;第四,要强化与消费者的沟通(communications),而不是制订什么促销策略等。可以说,这些策略思想是正确的,但操作起来很麻烦,需要相应的组织功能支持,需要企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舒尔茨并不在意从理论层面上探索,弄清楚4c策略思想不能被广泛应用的原因,而是沿着鲍敦、麦卡锡、劳朋特的策略路径或策略框架,提出自己的4r营销策略思想。大意是,企业要与顾客建立联系或关联(relevancy),以提高市场反应(response)速度,并不断强化营销的关系(relationshid),强化营销活动的价值或回报(reward)。在舒尔茨看来,产品或需求、价格或成本,渠道或方便、促销或沟通,都不是成功的关键要素。企业营销的本质命题,在于“不断深化与顾客的联系”。毫无疑问,这同劳朋特策略思想一样,是十分正确的,但自然也一样难以操作。概言之,需要组织功能的支持。
由此可以推论,凡是不需要企业各部门协同的策略,或者不需要功能体系支持的策略,以及定位(positioning)、市场细分(segmenting)和目标市场选择(targetfng)等,很容易被应用、也很容易流行。但是,这类策略能够解决的只是“产品”和“市场”的表层联系,不能解决的是“企业”和“顾客”之间的深层次联系。
二、“营销策略”实践的困惑
在“营销策略”的实践上,有一个案例堪称一绝,这就是河南上蔡的“状元红酒”。该酒号称明末清初的“古老名酒”,中成药浸泡,具有调气固本的功效。“文革”中被当做“封资修”的尾巴割掉了,后来恢复生产,干1981年“一进”上海市场,但无人问津。
酒厂委托上海市黄浦区“糖烟酒公司”做营销策划。糖烟酒公司经市调,发现了“青年”、“中档”、“送礼”三个维度。换言之,发现年轻人是酒类消费的主流,中档洒销量很大,买酒送礼的人很多。于是,选择年轻人为“目标顾客群”,并进一步区隔出一个很重要的“细分市场”作为切入点,这就是“毛脚女婿上门”。上海人的习俗,毛脚女婿初次上门,需要备一份厚礼,包括一只金华火腿、一块大蛋糕、两条香烟、两瓶名酒。俗称一挺机关枪、一个炸药包、四百发子弹和两颗手榴弹。没有这些装备,很难顺利攻克通向婚姻的堡垒。
糖烟酒公司据此导入4p策略,即改进内包装,采用仿古瓷瓶和仿白兰地瓶:改进外包装,把“普通装”变成“礼品装”,外加中英文对照的说明书;调整价格,主要是调高价格,给人优质优价的印象;选择渠道,选择遐尔闻名的南京东路各门店集中投市,俗称“有面子:选择上海最有人气的两份报纸做广告宣传,并集中在元旦和春节前后进行。
这就是鲍敦所说的,针对目标市场,综合运用各种可控的策略手段,影响市场需求。状元红酒在上述营销策略的引导下,于1982年“二进”上海,大获全胜。元旦和春节,状元红酒的总销量和总销售收入,分别占黄浦区糖烟酒公司酒类销售的12%和16%。可是,好景不长,曾经红极一时的状元红酒销声匿迹。个中的原因肯定很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单纯依靠营销策略是不能长久的。
首先,状元红酒不能停留在狭窄的“礼品”细分市场上,风险太大。没有一种酒可以长期以“礼品”定位的,必须强化产品的“功能特性”,开拓并培育新的目标顾客群。这就是劳朋特讲的沟通(communications)。这绝非是一件“搞搞策划、改改包装、调调价格、做做广告”的事情。而是意味着要把状元红酒推向“餐饮店”和“大众商场”;意味着要对消费者进行深入而持久的教育、推广或沟通;意味着组织功能和营销队伍的建设。按照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的定义,“市场营销是引导货物与劳务,从生产流向消费者或用户的企业商务活动过程”。否则,就像秦池一样,广告做到死为止。
其次,一旦状元红成为消费者日常饮用的“保健酒”,就必须摆脱糖烟酒公司的束缚,与消费者建立联系,这就是舒尔茨讲的关联(relevancy)。按照钱德勒《看得见的手》中所说,“只有那些能够协调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企业,后来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这一点对于中国企业尤为重要。中国流通体系不发达,商业资本相对薄弱,商家往往不能自觉地成为厂家的战略伙伴;相反,往往成为厂家联系市场的绊脚石。这就意味着那些要想做大、做强、做久的企业,必须发育自己的组织功能,在流通领域中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和支配力。这是后来川酒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如果我们不能在“营销策略”和“营销功能”之间建立内在的联系,其直接的后果,看一下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就清楚了。这些职能部门几近无事可做,是一个十足的“委托部门”。他们把广告宣传委托给“广告公司”;把促销活动委托给“会展公司”把渠道建设委托给“咨询公司”;把队伍建设委托给“培训公司”;把市场运作委托给“策划公司”;把新品概念开发委托给“研发公司’:把市场研究委托给“市调公司”把市场信息委托给“it公司”。导致整个企业的营销功能缺位,而且,企业越大,缺位现象越严重。不过,他们却成就了一个火暴的策划行当,以及一批策划大师、点子大王、公关杀手。
三、“营销功能”建设的必要
随着市场竞争格局日益复杂化,企业不能停留在表层的“策略”上,更不能依靠“招数”维持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企业必须致力于营销功能的建设,依靠有组织的努力,不断深化与顾客的联系,谋求长期稳定发展。这就是杰克·韦尔奇所说的“大企业的能耐”。所谓的“人靠本事吃饭”。
一个企业要想持久,要想有能耐,必须立足于“营销功能”的建设,不能单纯地着眼于“营销策略”,以及“销售业绩”;不能满足于“产品和市场”的表层联系。与状元红酒厂不同,美国西尔士公司并没有把营销的策略思想,当做销售或促进销售的手段或方法,而是用于引导组织功能的建设,使营销策略思想直接落实到组织的形态上。西尔士的故事,引自德鲁克的《管理:使命、责任、实践》(1973年)。
西尔士是美国零售业的代名词,成立于1886年,20世纪70年代,销售额达到68亿美元,纯利3,4亿美元,总资产52亿美元,店铺数为2454家,从业人员30万人。有意思的是,西尔士的成就,与创始人理查德·西尔士无关。西尔士只是一个投机商人,早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铁路上从事货代业务,1893年,与罗贝克共同经营一家店铺业务,取名为西尔士罗贝克公司,以邮购邮售的方式,经营法院罚没的商品。曾经一度,他个人的年收入达到35万美元。可以说,西尔士是一位经商高手,但他不懂得依靠组织功能的建设挣钱。
1895年,随着邮购邮售业务的逐渐扩大,经营出现混乱。导致混乱的直接原因是,库存商品与市场需求脱节,所谓商品结构不能适销对路,以致发生一系列“有订单无货、有货无订单”事件。另外就是管理不善,包括订单处理不及时、发货差错、货物丢失、货款没有及时收回等。最终导致现金流中断,公司濒临破产,不得已脱手卖给罗森华德。西尔土濒临破产的根本原因,就是不知道谁是公司的顾客,他曾经盲目地购进法院罚没的成批商品。更不知道如何根据目标顾客群的特点,建立组织及其营销功能,实现舒尔茨的境界,即强化市场的营销关系(relationship)。
朱利叶斯·罗森华德是芝加哥的一位布衣商人。他接手西尔士之后,进行了系统的整合。首先,弄清楚谁是公司的顾客,并依据公司现存的邮购邮售业务及其能力,选择了美国广大的农民作为公司的目标顾客群。罗森华德相信只有大市场才能发育大企业,而不是从什么细分市场中寻找现存商品的出路。
其次,罗森华德根据农民的特性,以及对农民的需求分析,明确目标市场的市场“定位点”。也就是依据农民认为有价值的是什么,进行市场定位。罗森华德相信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仅仅依赖自己所联系的目标顾客,谋求长期发展;否则,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存货的风险以及现金流量的风险会以“指数的方式”放大,无法维持盈利性增长的势头。这一切都必须依赖组织的功能建设,逐渐发育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逐渐摆脱对企业家个人生意眼光的依赖,以及逐渐摆脱对营销策划手段或炒作市场手段的依赖。
最后,按照建立长期关系或长期定位的要求,建立配套的组织部门,即营销功能团队。包括组建“商品货源”的企划团队,根据农民的需要,按照统一的“商品目录”,进行采购揽货、品质控制和定制生产。组建“销售画册”设计团队,依据农民的特点,设计图文并茂的销售宣传画册,真实与诚实地传递商品的信息;并制订“无条件退货政策”,承诺“包你满意,否则退货”。建立“邮售工厂”以及“控制存货”的会计团队、处理订单的工作团队,确保物流系统的准确和高效等。
经过罗森华德的努力,整个西尔士就像一台运行良好的挣钱机器,紧紧围绕着公司选择的目标顾客及其需求高速运行。到1900年,也就是罗森华德接手的第5年,西尔士的销售额达到1100万美元;1910年,也就是西尔士组织功能建设的第10年,销售额达到了6100万美元;1920年,也就是第20年,销售额为24,500万美元。有眼光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尔士也没有停止增长的脚步。这种巨大的应对环境聚变的能力,肯定与组织的营销功能不断强化息启、相关。在后续的文章中,笔者将在组织层面上、进一步阐述“营销功能”的建设,以及与此相关的“营销管理”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