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奥运营销:目标与预期的博弈

结语综述:

2008年近在眼前,关于奥运营销的话题越来越热了,关注的群体很多,其中,核心群体由两个阵营组成:一个是咨询服务行业,如:广告公司、公关公司以及营销公司等等,他们属于奥运营销的智力支持方和策划方,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称它为s阵营(s,意为服务,取serving的第一个字母);另一个群体是甲方企业,包括2008奥运赞助商的40多个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的所有企业,他们是奥运营销的应用方,我们称之为c阵营(c取company的第一个字母)。

为此,s阵营当中的部分具有相关操作经验或方法论的兄弟公司,尤其是些国外咨询业的巨头们,他们搞了一系列的活动来向他们的客户(即:c阵营的企业们)宣扬他们的思想,如;某国外公司前一阶段时间做的“体育营销论坛”等等。而c阵营为了能够打一场漂亮的奥运营销战也在积极地谋求关于奥运营销方法上的突破。于是,在2008奥运脚步不断逼近的情况下,s阵营与c阵营这两个“欢喜冤家们”碰到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怎么样打一场漂亮的奥运营销战?

关于这个课题,专家们发布了众多观点,乐观者会津津乐道一些案例来和大家共享,悲观者则会提醒大家“奥运营销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

大家已经为奥运营销确定目的:即以提升品牌和销量为目标,以奥运资源为基础的一场品牌战和营销战。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则必须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一、这套相对系统、相对清晰的理论是否适合我们企业的品牌和市场。

我们知道,品牌和营销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标准,不管是科特勒的4p还是舒尔茨的imc。当c阵营的某个企业选了三家s阵营的合作伙伴后,它就极有可能同时面对三套关于品牌的、或者关于营销的方法论。也就是说他们首先要选择的并不是一套奥运营销计划,而是要接受一套关于品牌或营销以及其他方面的方法论。如果c阵营的这家企业的决策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的话,那最终会使奥运营销计划的决策陷入到一种“无解”的困惑当中。

二、奥运资源的应用价格和回报。

当奥运营销计划的应用方确定下来一套方法论的时候,他们便将目光转向了价格与回报这个问题上。于是,c阵营会质问s阵营这样一些问题:我花多少钱?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品牌能提升到什么样?销量能提高到什么尺度?

当面对这些问题时,大部分的s阵营兄弟们都难以回答。或许他们会报一个数字,不管能不能达到,至少心理会有个预期。可面对品牌回报的问题,则可能难以衡量。

这就是奥运营销现象,一个简单却又复杂的现象,一个s、c阵营都同时面临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一种目标与预期的博弈。我们看奥运营销,不要把它当成一个“万能的灵丹妙药”,更不是一块“肥肉”,它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个绝好资源。

我认为,希冀获得巨大回报的奥运营销的c阵营企业,请摆平心态,不应该陷入到奥运营销的“机会主义”和“神秘主义”怪圈当中。首先应该看看我们缺什么,然后分析“奥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然后积极实施我们应该做的一切手段。

回想“精工表”,当时它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品牌,借助“奥运计时器”让全球瞩目,于是它成功实现了品牌飞跃。奥运是一个聚焦全球眼球的舞台,当你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的时候,先不要考虑能得到什么,先尽情地把自己的舞蹈展现全球的眼球的注视下吧。

所以,预期可以有,但是不可以教条地锁定某个数字和自己较劲,这机会难得,千载难逢。先尽情地舞蹈,然后再谈预期吧。

无须犹疑!

不能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