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精神与经济的盛宴
记者:汪总,最近你在几所知名大学的讲演中,都提了一个新观点:奥运精神与奥运经济双轨并制,平衡发展的理念,你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观点?
汪海:奥运精神与奥运经济的双轨并制、平衡发展,是奥运“精神”与“经济”和谐共济的根本所在,主办国只有如此才能赢得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崇高地位,促进奥运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如果你偏重任何一方,奥运会都会因失衡而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目前,我国就有偏重奥运经济的倾向,只有及时地调整这种重经济轻精神的现象,奥运会才能拥有影响深远、世界瞩目的大成功、大圆满。
记者:你认为我们该如何梳理好这种思想,更好地弘扬奥运精神呢?
汪海:奥运精神有全人类都能共同理解的语言,它超越国界,民族、区域、宗教、种族,是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生活哲学。然而市场化的操作,使奥运精神越来越背离了主题,奥林匹克变成了“奥运操作”,奥运赞助变成了“商业炒作”,有的利用奥运牟取暴利,功利主义歪曲了奥林匹克精神,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讲精神?又该如何发扬奥林匹克精神?
我认为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时时处处表现出来的活力和生气,精神代表了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形象,是一种看不见的、能够在瞬间爆发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着人们做出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事情。建国初期,中国就是用乒乓球打开了外交之门。中国女排“五连冠”使中华民族扬威世界,女排精神鼓舞和影响了几代人。雅典奥运会,刘翔打破世界记录;亚特兰大奥运会,王义夫带病上阵晕倒赛场……从1996年的亚特兰大、2000年的悉尼、2004年的雅典,在激烈的比赛中,中国体育健儿以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夺得冠军,为祖国和人民争了光。值得强调的是,“中国女排精神”、“乒乓精神”,现在对我们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教育意义。
今天,西方国家借北京奥运举办之机,再度宣传“中国威胁论”,借机刁难甚至攻击。在面对世界存在的强权经济、强权政治、强权军事的今天,在人们物质生活逐步走向富裕、爱国主义意识逐步走向淡薄的今天,作为一个大国,在经济刚刚起步和发展的阶段,更应该用民族精神激发中国人的爱国行动。
记者:说到奥运精神,人们似乎都会认为比较空洞,或者认为政活化。你对奥运精神是怎样理解的?
汪海:奥运精神不是空洞无物的,她是一种力争第一、敢于拼搏的精神,通过各民族间的交流,达到全世界各民族的大团结。因此,奥运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竞技精神,更是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公平竞争这几种高度文明的集合体。奥运精神还是一种社会责任,通过个体展示和大众参与,使人们共享体育之乐、健康之本以及乐观高尚的精神世界。所以,我认为奥运精神的核心原则有四点:一是全民参与,二是公平竞争,三是超越自我,四是胜利并非终极目标。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加拿大帆船运动员勒米厄在小组比赛中领先居第二位时,为抢救一名落水的新加坡运动员,最后名次落到21位,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授予荣誉奖章。在授予仪式上,萨马兰奇给予勒米厄高度评价:“你以你的体育道德、自我牺牲和勇气,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一切正义价值。”
记者:作为一名企业家本应对奥运经济热感到欢欣鼓舞,可你似乎对现在的经济过热表现出一种忧虑之情,为什么?
汪海:相比奥运经济,奥运精神更为伟大,因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在奥运精神指引下互通互敬、互爱互学,这是奥运会最可贵、最成功的一点。但是,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主办方赢利2亿美元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非商业性投入,逐渐被市场经济为主的商业性投入所取代。虽然商业精神没有凌驾于奥林匹克精神之上,但这种经济运行体制的转变,不仅为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为各主办国的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的巨大商机成为世界各国纷争的巨大“蛋糕”,这使奥运会的基调增加了更复杂的元素。中国的很多企业,希望与2008北京奥运能有一次紧密的牵手,扬名四海,走向世界。在商家逐一亮相的奥运经济大合唱里,难免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不少商家唯经济论、唯金钱论,使奥运概念缺失精神内涵,多了几分金钱的炒作。这种“热”是不真实的、不理性的,甚至是对奥运会精神的一种亵渎。因为经济有涨有落,唯精神不死,我们要谨防奥运会交响曲中的那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
记者:现代奥运会发展到今天已不是一场纯粹的体育竞赛,更像是一场商家云集的盛宴,无数个企业伴随着奥运五环旗一起翩翩起舞,奥运会也似乎成为企业从平凡走向伟大的飞速电梯,一个个品牌在与奥运会的亲密接触中,企图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飞跃。这是不是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汪海:首先,不能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立起来,其次,过分强调经济基础会成为金钱的奴隶。现代奥运会无论从筹集资金来源,还是项目推广本身,都离不开商业策划。如果没有商业开发活动,就无法推广奥林匹克运动,但商业活动只是奥运会举办的一个条件,绝对不能凌驾于奥林匹克精神之上。我们举办奥运会应该去除商业色彩过浓的功利思维,让奥运会真正实现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激励亿万炎黄子孙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热情,把各族人民凝聚起来、团结起来、振奋起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才应该是我们举办奥运会的主旋律。对于企业来说,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就是要学习奥运健儿胸怀祖国的高尚精神、敢争第一的竞争精神、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艰苦训练的敬业精神、不畏强手的自信自强精神、挑战极限的夺冠精神。企业加入北京奥运会,实际上最应该支持的是这种民族自强的精神。
下篇企业赞助应强调理性
记者:如何在运动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点,把奥运的商业化保持在一定的尺度之内?
汪海:奥运精神的发扬需要经济上的支持,奥运会也只有在资金雄厚的条件下才能举办成功。关于奥运经济的合理宣传是必要的,但狂轰滥炸、过分渲染和炒作,必将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和怀疑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现在社会上不少商家利用奥运大搞炒作,搞代言、玩包装、炒概念,从运动员身上穿的运动衣、运动鞋,到推出的各种奥运纪念品、食品、日用品等,甚至是与奥运会毫不相干的产品,也想争夺奥运赞助权,几乎是能想到的点子都想到了。报纸杂志、电视网络、车身广告甚至是课本封面,各种媒体蜂拥而上,炒作技法千奇百怪。广告是传媒的生命线,现在电视转播权的出让基本上不可以讨价还价,动辄数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导致歌星、影星越请越大,广告价格也水涨船高,更何况,用高于企业利润几倍的钱打广告、支付世界运动员的代言费用,这些费用最终还不是转嫁到终端消费者身上?在眼前收获即得利益的同时,也为品牌的发展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记者:也有一些企业不认为只要赞助了奥运会,就一定能够有好的回报,你对这种理论是怎么看的?
汪海奥运营销是把双刃剑,历年来参与奥运赞助的企业,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韩国的泡菜没有赞助奥运,而是用政府官员出面请奥运观众品尝的方式推广,将泡菜卖到了100多个国家。中国踢世界杯的时候,有一家洗衣粉企业做了声势浩大的体育营销,结果收效甚微。洗衣粉的购买者主要是家庭主妇,看球的却大都是男士,这种风马牛不相及和体育不搭界的广告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另外,来自国际奥委会的一个调查大概也会让很多企业失望,有80%的奥运赞助品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20%的企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仅仅通过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不是就可以便捷地实现暴发户的梦想?投资奥运会是不是肯定会稳赚不赔?这显然都是未定之论。市场是检验企业工作的惟一标准,奥运会只能锦上添花,要想把知名度保持下去,还必须靠内在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
记者:双星是运动品牌,几十年来在支持国家体育事业中表现出了拳拳爱心,而企业也伴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了整体效益的腾飞。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双星有怎样的考虑?
汪海:举办奥运会使全民族都非常振奋,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地为奥运会出钱出力出策划,但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呢?双星作为中国著名的品牌,关注的是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参与奥运,用上质量好、价格实惠的双星产品,使普通大众也能够享受到奥运会所带来的激情、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成就感。
现在,双星以企业的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奥运会,根据国家奥组委“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全民奥运理念精神,把奥林匹克理念和双星“理念”相整合,提出了“物美价廉更实惠、强身健体迎奥运”的主题口号,实实在在地将实惠让利给普通消费者,将“更高、更全、更丰富”的产品奉献给消费者,用质量、创新、文化打造双星百年品牌。目前,双星研发的高端产品——双星跑鞋、新一代专业篮球鞋、专业足球鞋、专业网球鞋及各类运动服、运动器械等已经在各大城市上市。同时,双星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众多大型物流平台和5000多家连锁店,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减少了中间商的利润,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短距离连接”。双星坚信,“奥运经济是短暂的,奥运精神是永恒的”,双星将永远一如既往地支持体育事业,为中国体育健儿加油,为全中国人的强身健体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