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浅议旅游营销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的提高途径

[摘 要] 旅游业是我国目前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营销人才产生了极大的需求,但目前我国对该类人才 的系统性培养还未能跟上形势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旅游营销人才需求的现状,总结了该类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技 能结构,并就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关键词] 旅游;营销人才;知识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 f59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0-0084-03

[作者简介] 樊盛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刘繁荣,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江西 南昌 330100)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一种服务行业。在现代经济中,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旅游业是根据消费者的身份——是不是游客——来进行界定,因此,它是一个以游客为核心,围绕食、宿、行、购、娱、游等消费活动开展经营活动的产业群的集合,包括旅行社、旅游景点、饭店、商场、交通运输部门等众多的实业形态。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一直是我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06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3.9亿人次,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9. 8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 7%左右,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开办高、中等旅游教育院校达1207所,在校生近46万人。

旅游市场营销是以旅游消费需求为核心,通过分析、计划、执行、控制和反馈等功能来协调旅游经济活动,从而有效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顾客的需求,为旅游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态过程。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培养大批实用型的旅游营销人才对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水平,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尽管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十分迅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旅游营销的观念、方法和手段都显得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同行间盲目降价竞争、法制意识淡薄、网络营销滞后、缺少长期营销战略、忽视品牌营销等问题,造成我国旅游企业规模偏小,盈利能力差,缺乏竞争优势。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必须加大旅游类专业营销人才的培养力度。当前,专门为旅游行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旅游类高职院校正在成为此类人才最重要的培养机构,但这些院校旅游营销专业方向的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难以很好地迎合旅游业的发展要求,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未得到体现,本文站在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通过对旅游业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了该专业的人才应当具备的知识技能,并探讨了在学校培养阶段有效达成这些教学目标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一、我国旅游营销人才的需求与现状

旅游业是包括旅行社、旅游饭店、景点、旅游交通服务等多类业态的产业集群,它们无一例外都需要旅游营销专业人才承担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宣传、销售等工作。2004年湖南省进行了一次有关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抽样调查,在回答“企业最急需哪类人才”这一问题时,52.39%的旅行社样本、61.97%的酒店样本和56.25%的景区样本选择了“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人才”。在学历期望的选项中,38.3%的旅行社样本和52.11%的酒店业样本选择“大专及以下”学历。这项调查表明了对专科层次旅游营销人才存在巨大的现实需求。

从需求层次的角度来看,旅游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结构的需求分三个层次,呈金字塔型:即营销决策、营销业务与管理、基层服务营业人员。高层次营销人才主要来自研究生和本科层次,但我国大学教育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大多重理论而轻实践,也就是趋向于宏观管理、教学和科研,不能满足企业对营销和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初级营销人才主要来自中专、职专层次,该层次的人才培养受学生自身素质影响,往往只能具有单一操作技能,只能从事基层服务营销工作,而不能从事相对复杂的市场营销业务与管理工作。相形之下,具备理论知识基础,同时实践应用能力突出的专科类人才比较受企业欢迎。就专业教育背景而言,旅游企业中科班出身的旅游营销人才非常少,其教育背景主要有三类:一是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在从事若干年实践工作后转到营销部门,这一部分比重较大;二是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在旅游企业就业;三是其他专业如外语、企业管理等专业。这样的营销人才结构不能同时兼备旅游、营销两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增加了企业培训成本和其他隐性成本。总之,旅游企业目前最缺乏的是同时具有旅游和营销理论知识基础、实践活动能力突出的复合型营销业务骨干人才。

二、旅游营销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

(一)知识结构。包括:1.具有旅游专业和营销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外语知识。2.具有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景点规划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3.具有历史文化、道德传统、风物民俗、音乐美学、地理交通等方面人文知识的一定积累。4.旅游营销的法律法规知识。

(二)能力结构。包括:1.基础能力。(1)外语应用能力:能够读懂与旅游营销工作相关的英文资料,可进行日常的英语口语交流。(2)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使用offic软件,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3)写作与表达能力:能够撰写营销调研报告和其他文书。(4)沟通协作能力:与销售团队成员沟通协作,达成工作目标。(5)应变能力:适应环境变化,方法灵活。(6)创新能力:不拘泥于陈式,求新求变。(7)再学习能力:善于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2.专业能力。(1)市场调查能力:能够通过实地和文献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信息,为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支持。(2)旅游营销业务能力:懂得运用营销理论进行旅游产品营销,开展市场调查与分析,以及营销策划、广告促销等方面的工作。(3)旅游服务工作能力:有旅游企业基层服务岗位的实践经历,具备旅游服务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4)社交礼仪与公关能力: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具有建立和维护公共关系的意识和技巧。

(三)素质结构。包括:1.品德素质:恪守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遵从以“诚信、公平、竞争”为核心的现代商业伦理,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富于进取心,具有积极的财富观和价值观。2.文化素质:具备由专业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三者共同构成的良好知识体系,以及与之相应的良好个人修养。3.心理素质:乐观、坦诚、包容,敢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失败与挫折。4.身体素质: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保持健康的意识。

在与能力需求有关的专项调查中,“创新能力”得到了平均超过70%的认同,高居第一,反映了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环境复杂多变的时代,企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期望。“沟通协作能力”得到了60%的认可,说明营销工作作为一种人际工作,必须与客户交流,与同事协作,“旅游营销业务能力”则排在第三位。这些调查结果可以成为高职旅游营销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

三、当前高职院校旅游营销人才培养的现状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技术能力强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对于高职旅游营销专业在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方面应该有三个重点要求: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从旅游营销就业岗位群的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旅游营销、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性人才。但上述目标在高职院校的旅游营销教学实践中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未突出旅游特色。目前,高职高专旅游市场营销专业多以营销理论课和工商管理课程为主,旅游类课程并未被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以理论传授为主,旅游特色并不突出,培养的学生与一般的营销专业学生没能明显的区别,懂得一些营销的基本理论,但对旅游产品并不真正熟悉,大大影响其市场营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服务区域经济与旅游业的特色强调不多,体现不出高职旅游院校的鲜明个性。

此外,高职高专旅游营销教学计划几乎是普通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的翻版,有的甚至是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的缩编,连高职教育的特点也没有体现。教学大纲没有统一和规范,教学内容和方法单调,专门的市场营销专业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雷同。

2.人才培养没有体现就业导向。前文概括了市场对旅游营销人才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要求,但鲜有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加以研究,并制定详尽的计划达成培养目标,造成教学与岗位要求的脱节。在培养模式上,高职院校的旅游营销专业教学计划中只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总体上仍以封闭式教学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了解旅游行业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此外,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整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普遍不高。虽然当前旅游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看好,但经常是到岗不能马上上岗,企业必须进行多方面的培训。

3.实践性教学是旅游营销教学的最大弱点。多数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未得到充分重视,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形同虚设。学校对教学实践环节的管理没有形成制度,缺少激励措施。该专业的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许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业务,实践经验普遍不足。另外,高职院校营销实践教学条件普遍较差。硬件方面缺少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高职招生规模扩大后,问题更突出,软件方面缺少系统的实践性教学教材、案例、背景资料、模拟实习用的全套单证等。最后,营销的实习和实训是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实际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四、高职旅游营销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

1.教学思路作出积极调整,推行“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为两条主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交替。在旅游营销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增加实习实训课时的比重,将其所占比例由20%(含毕业实习)提高至35%左右,并对实践教学的形式、内容、师资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课堂授课,应提倡新型的互动型的能力教学,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学校应为此制定激励措施,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

2.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学院按照旅游营销学生的培养要求并推出不同层次的模块教学计划,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模块组合,从而实现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特点的培养。高职旅游营销课程可以设置6大模块,分别是“营销专业、旅游专业、企业运营、综合技能、实践课程、人文社科”,每一个模块由一系列的课程组成,学生可灵活选择,但必须修满每个模块的学分和总学分。

3.大力推广和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思路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旅游营销的教师不仅要把已有的教学方法用熟用透,而且还要善于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方法,推陈出新,其中,课堂实践教学又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模拟实训法在课堂上创造(仿照)一种同实际活动类似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其实践技能,这些传统方法在旅游营销课程的讲授中都大有用武之地,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

4.建立起完整的营销实训体系。实训(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营销技能的核心教学过程。实训(践)教学注重针对性,采取循序渐进、综合强化、不断提高的策略。整个实训(践)教学可分为三段式:单项模拟实践项目是以学生小组形式进行自主营销实践,在这一环节,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实施相应的实训项目,并对成果予以评价;分组自主实训是将3~4名学生分为一小组,由教师联系企业或学生自己找单位联系小项营销业务,并自主完成相应的营销实务,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随时和各小组保持联系并适时现场指导;在综合实训阶段,学生被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训,一般仍以小组形式独立顶岗,实训效果由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按评判等级评判。

5.为学生搭建理想的营销实践平台。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已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选择,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能够上升到“产学结合”的高度,做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那这样的机制将使得学生的实践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收获也更大。旅游业的季节性特点使得旅游企业的经营具有天然的周期性,当旺季到来的时候,旅游企业往往面临人手短缺的局面,而在经营淡季,企业人员大量富余。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丰富的人才资源成为企业天然的人员调剂库,而短期的企业实践又正是学校所需要的。

当前,校办实训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生实践场所正逐步被高职院校所接受。实训公司是由市场营销专业组建,模拟现代企业制度,由专业老师指导,让学生自主经营管理,以定向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实训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是把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直接与企业的实际经营运作结合起来,实行“课堂+公司”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江西旅游商贸学院就酝酿依托该校在本省旅游行业中的影响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成立自己的旅行社以及旅游资源开发公司,将其作为学生实践的前沿,旅游营销的学生自然能籍此发展自己的才干。

参考文献:

[1]曾博伟.从统计定义出发 深化对旅游的认识[j].人文地理,2006,(4).

[2]湖南省统计局.张家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6).

[3]刘世杰,王立纲.旅游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旅游,20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统计公报

[5]李勇.我国旅游市场营销问题初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4).

[6]陈特水,殷章馨.论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行业需求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6).

[7]王亚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之管窥[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1).

[8]王娜玲.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公司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7,(2).

[9]周梅华,昌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10]厉敏苹,蒋达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广场,2006,(10).

[11]江若尘.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9,(4).

[责任编辑:李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