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案例:河北省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简称“国欣农研会”)
创办时间:1984年9月
推荐理由:专注于棉农产业的发展,以棉花品种的技术革新为起点,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专业化服务机构
合作是发展的根本
在位于河北省河间市的国欣农研会总部,培训大楼门楣上镶嵌着四个镏金大字“合作是金”。简洁平常的几个汉字,道出了国欣人成功的最根本的秘诀。
一、技术合作起步。1984年,全国性卖棉难问题凸显,压级压价严重,棉农收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生产队长卢国欣联合当地12户棉农成立了河间县国欣棉花研究会,初衷是与大专院校、科研部门挂钩,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发挥自身繁种优势,形成生产规模共同进入市场。共引进推广了4个优良品种和16项新技术,会员棉田发展到1.1万亩,单产皮棉75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5成以上。
建会第二年,农研会召开第一次考察会,周边的农民看到了入会的好处,纷纷要求加入协会,会员就由12户猛增到1300户;1987年会员扩大到5000户。1990年,会员第二次集资入股48.5万元,另筹资60万元,在河间市区建起服务楼,在城南建起了保种轧花厂;主要是繁种育种,优先优价将棉种供应会员,向会员提供种植技术的培训、咨询、农资配送等服务以及回收、加工会员的籽棉。
二、股份合作发展。为了共担风险,达到双赢,国欣农研会在合作制办会的同时,就引入了股份制的思路。国欣农研会一开始成立时就不是松散的联合,而是紧密的合作。最先走向合作的12户棉农以入股2.7万元建立了合作。也就是说,农研会一开始就是股份制,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股份制使国欣农研会与入股会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体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大多为农研会会员,实行全员聘用制,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不分亲疏,不分资历深浅,大事全由股东代表大会决定。这种机制使农研会形成处处比学习、比贡献的氛围,大大地激发了广大会员的干劲。
1997年,农研会第三次带动260户会员入股420万元,到新疆开荒植棉4000亩,成立联新农场,其中总会占总股金的16.6%,会员持股占83.4%。2000年,农研会在北京联合6位专家和科技人才投资100万元组建北京市国欣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农研会占总股金的51%。2002年投资500万元成立郑州国欣创世纪公司,农研会占股金的30%,创世纪公司占13%,会员股占57%。
三、利益共享机制。为调动农民会员中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与农研会形成利益相连的共同体,2002年初,在增资扩股时,国欣农研会拿出500万元为骨干会员配股。凡在农场、科研所、加工厂、销售科等实体连续工作满3年以上、成绩突出、德才兼备的农民骨干会员,每人可配股10万元。获得股份的会员原工资、奖金等待遇不变,每年年终再按股分红。 如今,已有23名农民会员获得了国欣农研会230万元股份。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作为一家以棉花种业作为主导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市场,国欣人深知,要在种业中发展,必须要有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棉花品种。
一、加强科研攻关。国欣农研会2000年正式建立了棉花研究所,邀请国内著名育种专家加盟,分设杂交棉组、常规棉组、短季棉组、彩色棉组、栽培组和玉米组,目前有科研人员26名。研发立足高起点,采用先进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不仅积累了1000多个品种资源,还培育出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品种和玉米品种,其中7个棉花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一个玉米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彩棉育种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欣农研会开始步入自育品种的新时代。以培育抗虫、抗病、高产、优质的棉花杂交种、优质棉为重点,自行基因导入,组织杂交组合,开始自己研发新品种。
为占领高科技的制高点,国欣农研会筹资100万元控股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国欣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重点从事农作物转基因品种的研究及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为主要技术依托,由国家“863”计划“转基因抗虫棉”项目主持人及项目专家、河北省国欣农研会等共同发起筹建。公司引进硕士以上学历5人,本科11人。
二、自主繁育品种。国欣农研会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6大制种基地,发展制种田面积达到了8万亩。在河间市南郊建立的国欣科技园区,耕地面积600亩。主要负责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引进、选育、试验、示范和原种生产,源源不断的供应研究会繁种农场生产用种。在海南建立了南繁基地,先后引进新品种200多个,通过南繁、北育,共选配800多个杂交组合,育成高产、优质、抗虫、抗病20多个品种。农研会选育的早熟抗虫棉中棉30(42系)和春播抗虫棉国抗95—1在全国种植面积达50万亩。科技园区和南繁基地已经成为农研会不断发展的科技源泉。
品牌是发展的关键
提起“国欣”牌棉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国欣农研会。“国欣”棉种,在会员心中已成为优质棉种的标志。
一、严格繁种管理。“盼良种,缺技术”成为制约农民发家致富的瓶颈。国欣农研会决定改变由单纯引种卖种和分户育种、集中收购再外卖的落后方式,实行自办农场、集中统一育种、自产自销、跟踪技术服务,避免因棉种不纯、植棉技术不过关等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国欣农研会自1996年起取消了农户育种的老办法,自办农场进行育种,目前已建立起稳定的专业化良繁农场7万多亩。繁种农场实行场长负责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农艺操作,一场繁殖一个品种,只摘中喷花作种子棉。“国欣”在各地的繁种厂,每一个品种少则几百亩,多则上千亩,实行单种单收,保证了棉种的纯度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二、加强种子质检。引进大型种子专业加工生产线。国欣农研会投资300万元更新加工设备,使籽棉加工和种子加工实现流水线作业。棉花加工实现轧花、打包、稀硫酸脱绒、棉种包衣精装流水作业。年加工皮棉能力5000吨、加工种子能力3500吨。
为了不让种子在加工过程中被掺假被混装,农研会增建加工车间,新盖棉花、种子检验、技术培训综合楼,购置30多万元的棉花、种子质量检验仪器,培训加工、检验技术人员,制定防“三丝”、提高加工质量的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农民买到手的种子与种子袋上标明的发芽率相符,国欣农研会还建立了专门的智能发芽室,可同时进行四五百份种子样本测试。种子棉加工后的毛籽首先进行发芽率试验,每个样本重复4次。种子包衣后再取大样测试1次。待种子装箱入库后再取样测试。种子售出后,将其留下的备样进行最后1次测试。2004年国欣种业的主推品种发芽率保证达到85%以上,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这种与众不同的自我提高标准的做法,体现了国欣种业以广大棉农为本的质量意识和过硬本领。这也是棉农指名要买国欣牌棉种的原因。
三、强化品牌意识。为提高“国欣”棉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国欣农研会在所属企业中导入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生产的每一袋棉种发放了信誉卡,标注电码防伪标识和种子生产、销售者的信息,使每一袋“国欣”棉种都有据可查,让棉农放心使用。
服务是发展后盾
国欣农研会的会员们说:“国欣农研会待我们亲如一家,这才是我们棉农自己的组织”。打动会员们的是国欣农研会的“保姆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