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颠覆了消费者以往对可口可乐“红色罐身”的印象,改以一身“爆黑”进入台湾地区市场。zero如何以颠覆的营销手法,引起话题,抢占市场?
最近两个月,当你走进台北的便利超商或大卖场时,可能都曾被饮料架上的“黑色可乐”所吸引。或者,在等公交车、搭出租时,也曾对标榜“零热量,依然可口可乐”的广告牌印象深刻。
coke zero,这项被视为可口可乐(coca-cola)在推出light系列之后,最具潜力的明星商品,颠覆了消费者以往对可口可乐的“红色”印象,改以“黑色”的品牌定位,抢攻另一块全新的市场。
香港商远东可口可乐台湾分公司营销经理许秀娟强调,zero在策略定位上,一开始就锁定在原本不喝可口可乐,而是要扩展到其他的,可能是从茶类、运动饮料或其他碳酸饮料市场的消费群。为此,在产品上市前,特别针对新利基市场做过一些消费者研究,加上借鉴之前在欧美上市的成功,让台湾成为继韩国(2006年5月)、香港(2007年3月)后,抢在日本(2007年6月)之前,第三个上市coke zero的亚洲地区。
新的消费者从哪里来?
在新产品上市之前,营销人员都必须先回答“新的消费者从哪里来?新的业绩从哪里来?”这些问题。
以zero为例,可口可乐的营销团队便是透过焦点团体(focus group)访谈,找出消费者对于这项新产品的接受度。焦点访谈大致分为3个阶段:
1、在受访者看到产品、试喝之前,先询问对方:“你目前正在喝的饮料是什么?”、“过去一个礼拜,你最常喝的前3名饮料是什么?”;
2、接着向受访者介绍新产品的概念是什么、味道怎么样;
3、最后再问消费者,“如果未来这个产品上市,你在一个礼拜之内会喝哪几类的产品?”
结果发现,zero确实会瓜分掉一些经典可口可乐(classic coke)或健怡可乐(coke light)的市场,但同时也吸引了很多从竞争者的碳酸饮料、茶类及运动饮料而来的消费者。整体而言,zero对可口可乐公司来说,具有加乘效果。
根据今年4月《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报导,“自2005年6月首次上市以来,coke zero销售量已超过1亿标准箱(每标准箱相当于24罐8盎司瓶装饮料)。虽然这个数字与健怡和经典可口可乐比起来还微不足道,但可口可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内维尔·伊斯代尔(neville isdell)认为,zero是该公司近20年来推出的最成功新产品。”
颠覆印象,13号“黑色星期五”上市
为了区隔原有市场,zero刻意避开可口可乐的百年注册商标“红色罐身”,以黑色包装来突显其“大胆、前卫、时尚”的品牌个性,主要消费族群也锁定在20~29岁的男女,以和coke light与classic coke有所区分:前者的客群是以30岁以上的女性为主,因此主要诉求的是“好身材”;后者则是以青少年族群为主,以欢乐和分享为诉求。
许秀娟强调,zero在台湾的营销策略主要围绕着以下3个重点:第一是“黑色”;第二是“零”;第三则是它的个性是比较颠覆、大胆的,而这3个元素也就贯穿了所有的整合营销活动。
比如选在4月13号“黑色星期五”上市,主要就是因为zero的品牌个性就是敢冒险、想要做点跟别人不一样的事;而“黑色”又正好是这个产品的包装。
至于“零”的概念,除了在电视广告影片中不断强调“0什么,依然可以怎么样”,在户外的广告广告牌亦延续相同概念,例如:
在高雄城市光廊附近一整排公车站牌的户外广告,文案诉求“0背景,依然能靠自己成为首富!”;
在台北sogo百货对面的大楼广告牌,强调“0豪宅,依然可以办home趴!”;
在信义计划区候车亭的“0钻石,依然能展现个人魅力!”;
在复兴忠孝捷运站的“0手机讯号,依然能和你心电感应!”;
在华纳威秀影城中庭的“0卡司,依然能靠剧本成为金奖导演!”
透过不断地重复“零”的这件事,同时也跟生活周遭的场景建立关连性,以加深消费者对“零”的印象。
吸引人潮,哈雷机车上街头、免费试喝
“不过,最终还是要跟‘0热量,依然可口可乐’做连结”,以吸引zero的主要客群,许秀娟说道。因此,营销团队特别针对20~29岁的年轻人经常出没的地点,做街头派样(赠送试饮罐)。
例如,在高雄城市光廊、台北中山捷运站和士林捷运站出口、信义计划区华纳威秀中庭等人潮聚集的据点,就以重型机车(每场活动会有6台重型机车)开场,吸引人们的注意。
而穿着黑色t恤的哈雷机车骑士、造型酷炫的工作人员在现场派样,当消费者再去试喝、感受产品的口感时,其实就已经对zero具颠覆性的品牌个性,有了初步的认识。除了上述地点外,街头派样的活动在全台北中南主要城市的18个街头,持续进行了两个月,总计发出50万罐250毫升的试饮罐。
于6月上市的日本coke zero营销团队,也以类似的做法促销新品。由于zero在日本当地锁定的族群是20~30岁的男性,因此为了准确地将试喝品送到目标消费者手上,便采取将“场景”与“新商品”结合的营销方式,让消费者一进入这个场景里,就会想到zero。
比方说,营销团队选在6月9日于东京3座赛马场中,免费随票附赠1.5万罐zero给观众。而从6月14~30日,全国1200家附设得来速车道的麦当劳门市中,每个前来消费的车主,均将免费获赠一罐160毫升的zero,而且赠送时段还特别选在男性来店率最高的上午11点~隔天凌晨5点。
大位陈列,吸引消费者目光
zero的产品规格(350毫升易拉罐、600毫升宝特瓶、1.25公升和2公升宝特瓶)、定价、通路都和其他可乐产品相同;但在一些开架式的通路上,像是便利商店及量贩店等,在上市期间(4~5月)最重视的就是货架上的陈列跟布置。
以便利商店为例,除了冰贴(也就是贴在大型冰柜外的宣传贴纸)之外,陈列上也可能会有两、三个排面,看起来比较抢眼的。而在大型通路上,就会有比较大面积的陈列(所谓的大位陈列),而其中约有80%的货架空间是以zero产品为主,其余则是摆放其他可口可乐的产品。然而,不管消费者是去便利商店或量贩店,一开始夺取消费者目光的,都是zero。
此外,在餐饮通路上也有一些sampling(派样)的活动,像之前跟麦当劳(mcdonalds)合作的“快乐分享餐”,消费者只要点快乐分享餐、或是通过外送服务点餐,就能免费获赠一罐250毫升的zero。
紧接着,zero将展开第二阶段的宣传,在便利商店推出“买两瓶,加价送限量公仔”的促销活动。消费者只要购买两瓶coke zero,再加35元,就可购买送一只“酷乐小子”(coke kids)限量公仔,共有zero(两款)、coca cola、light 4种不同造型。
“由于公仔所吸引的大部分就是20~29岁这个年龄层的消费者,正好也是zero所锁定的目标群,所以才会推出公仔这样的产品,而消费者的确是会受到这样的吸引而去购买,或是做进一步的收藏,”太古可口可乐公关杨瑞芬强调。
集中资源,让消费者眼中只有coke zero
可口可乐zero在全球掀起销售热潮,去年可口可乐在澳洲市场整体业绩就成长19%,因此在推出这个产品之前,台湾可口可乐公司也特别前往澳洲取经。许秀娟提到,在产品诉求、包装、颜色上,其实没有太大的商量空间,她在观摩中学习到的一个精神是,“澳洲团队在上市zero的那一段时间,就只专注在推coke zero。”
因此,zero在台湾上市的两个月期间,消费者并不会看到coca cola或coke light的电视广告,这段期间所有聚光灯的焦点就是放在zero身上。许秀娟指出,这样的好处是,不但在跟消费者的沟通上,能能够比较聚焦,公司内部的人员或资源分配上也都能够更为集中,专注于把“zero上市”这件事做好,而这也是当初澳洲在上市这个产品时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
至于zero上市两个多月来,实际效益究竟如何?向来不太张扬数字的台湾可口可乐表示,“zero销售成长的速度比预期中还快,第二个月的市占率甚至是第一个月的两倍。”
能够有旺盛人气,到底是因为zero的策略定位成功,或者纯粹只是消费者受到包装或口味的新鲜感而吸引?许秀娟强调,想要吸引另一群新的消费者,就必须以全新的产品概念来上市,如果只是可口可乐一个产品线的延伸,只会瓜分原来的市场;一旦用品牌概念来操作的话,发展的空间就比较大,因此才有胆量投入更多的资源。
“随着zero在愈来愈多的地区上市之后,我们所累积的经验值也愈来愈多,让我们对这块市场充满信心,”许秀娟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