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通胀阴影下,学会大营销

“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6%,其中城市价格上涨5.3%,农村价格上涨6.3%;食品价格上涨15.4%,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6.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这是国家统计局8月份公布的数据。

在老百姓那里,对这个数据的直接感觉就是钱不那么值钱了;在经济学家那里,这个数据就很容易引发一个概念了,那就是“通货膨胀”。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的“轻重论”中曾经有“币重则万物轻,币轻则万物重”的论述,这无疑是通货膨胀理论的中国古代版。在现代经济学中,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往往就是通货膨胀的典型表现。对于当前中国的情况是否已经属于通货膨胀,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也不需要去讨论。但我们确定的是,无论是企业还是公众,都已经生活在了通货膨胀的阴影和压力之下,他们都在为通货膨胀的可能到来做着准备,打着算盘。

通货膨胀是多少年来经济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既是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可是,通货膨胀跟营销有什么关系呢?有人说,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的范畴,属于大的经济发展环境,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只能起到一部分作用,企业对此就更无能为力了。营销嘛,无非做做促销,打打广告,搞搞公关,与通货膨胀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无所谓高低,却也无甚交集。

营销真的只是这些吗?营销到底是什么呢?科特勒说:“营销是关于企业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那么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儿吗?企业还需要去发现、创造和支付价值,并获取利润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获取利润是“企业”的题中之义,否则企业就没有生存的价值了。我们不能那么狭隘地看待营销,任何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企业都应该有“大营销”的理念,营销是战略,而不是战术。

此次物价上涨以来,众多企业中,有集体涨价被谴责者,有暗中趁机涨价者,有不屑涨价伎俩布局长远者,有无动于衷、反应迟缓者,有按兵不动、静观其变者……这些说明,通胀阴影之下,企业格局暗流涌动,酝酿着可能的大调整。

纵观历史,从西方国家周期性的通货膨胀,到亚洲金融危机,再到2003年的“非典”,每一次危机过后,都有一些企业死了,也有一些企业活了,有一些壮大了,有一些萎缩了。究其根本,就在于看谁能够化风险为机遇。只有具有长远战略眼光,或趁机打造品牌,或利用竞价策略,或使用任何创新的营销手法,用“大营销”的观念来营销,这样的企业才可能抓住机遇。反之,如果狭隘地理解营销,减少广告、渠道等营销投入,以控制成本,那么无疑是鼠目寸光了。在现有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和阴影之下,这种要求就更加迫在眉睫,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基于此,《成功营销》特别邀请行业专家对通货膨胀阴影之下的企业营销进行探讨,既从历史上的相似情况来启发读者,又从现实的角度分别分析了快速消费品行业、房地产行业和奢侈品行业三个行业的营销应对策略。其中,快速消费品行业属于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房地产行业属于可以保值增值的行业,而奢侈品行业则属于对价格最不敏感的行业,以这三个行业为代表,希望能够为中国企业和营销人一些启发。此外,《成功营销》还对属于各个行业的十几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和采访,他们或观望、或惶恐、或踌躇满志,向我们展示了通胀阴影下的芸芸众生相。各位看官不妨预测一下,看其中谁能抓住机遇,哪些会持续辉煌,哪些会一飞冲天,哪些会止步不前,哪些会衰落消亡。看明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