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千金水墨
苏黎世是一座矛盾的城市,一方面,它像巴黎、伦敦或纽约一样,是全球最昂贵消费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它却与那些光芒四射的城市完全不同,永远呈现出安静淡然、古老内敛的样貌。就像是中国的水墨画,山水的幻化全在黑白之间,无形、无质、无声,同时又散发出一种不可言说和丈量的张力。
苏黎世是一座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结合的城市,欧洲人对于生活品质的精致追求完美地表现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细节上,恰到好处的位置与比例、光线和空间……看上去都美得极为自然。当然,其中不知暗藏着多少设计者的巧妙用心。
游历苏黎世城,最好从利马特河岸的老城区开始。清晨,格罗斯大教堂的双塔在薄雾中懒洋洋地露出漂亮的轮廓,这座11世纪建筑的罗马教堂是苏黎世城最醒目的建筑了,而其他的房子则沿利马特河缓缓铺展开来。由于政府限制了老城区建筑的高度,所以沿街可见的楼房都是别致小巧。尽管苏黎世的富翁数以万计,却几乎看不到太过奢华的房子,深灰或白色一直是主色调,只有苍翠的长藤和缤纷的夏花一笔代过,在斑驳中留一抹惊艳的幽情。
当然,苏黎世城里也偶尔会出现一个华丽的转身,比如班霍夫大街。这条总长不过1公里的街道,可能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街道了,街道两旁林立着几乎所有著名的瑞士银行,还有格罗布斯和耶尔莫利两座耀眼的消费天堂,同时也聚集着最尊贵的瑞士手表,以及一流的时尚名牌bvlgari、salvatoreferragamo、chanel、prada等等,但大多数店铺都不会拿出在第五大道那种盛气凌人的架势,因为谁都知道,在苏黎世,最好的存在方式不是成为主角,而是成为一片空白。
奥斯陆——奢华的蓝调
奥斯陆,是一个有点蓝调的城市。
一直在全球昂贵消费城市排名名列前茅的奥斯陆,和苏黎世倒是有些相似——一样的从容,不强求、不执著,热爱自然与舒适。
但不同的是,奥斯陆的骨子里还多了那么一点诗人般的敏感和哲学家式的气质。
传说中“奥斯陆”的意思是“上帝的山谷”。1050年,挪威最后一位海盗国王哈罗德。哈德拉德把他的政府建在了艾卡堡山脚下奥那河与奥斯陆湾汇合处的土地上。他将首都的名称定为奥斯陆。直到1624年,一场大火将整座城市烧得干干净净。后来,克里斯蒂安四世又重新设计了新城市的蓝图,这位懂得规划和设计又略通美学的国王,于是成为了新城市的缔造者。
在奥斯陆最常看到的景象是古色古香的有轨电车,在老城中叮叮当当地来回穿行;不爱午睡的老人躲在树阴下露有若有所思的表情:走在街头的年轻女子尽可能地露出长腿和肩,她们身姿轻盈,宛如舞蹈一般;街头艺人抱着乐器演奏舒缓;窄巷的露天咖啡馆有人窃窃私语讨论着爱情……在奥斯陆,随时都可以捕捉一种很有生活质感的小情调。
当然,奥斯陆也从不缺少关于人生深意的大思考,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当属维格朗雕塑公园了。整座雕塑公园全部由挪威著名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朗的雕塑作品组成,园内有192座雕像和650个浮雕,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塑公园。其中最经典的作品是“人生之柱”,它是一根耸立的圆形石柱,用尽14年的时间才雕刻而成,柱上密密麻麻交叠着雕有121个情态不同、首尾相接、向上盘旋的人体浮雕塑像,展现出人间生死离别,循环轮回。
看过了维格朗雕塑公园的众生相,再回到繁华的卡尔约翰大道,也许你就对眼前这条最昂贵城市里最豪华的街道有另外的理解了。
奥斯陆总是能教会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老欧洲”城市的矜贵与内涵,让它在全球十大“最贵”城市中位居首位。但从它丰富的文化底蕴来看,这趟超级奢华之旅也算是所得大过所失了,
东京——虚拟的森林
东京,曾经雄踞最昂贵城市榜首14年之久。它,从来就不只有一种调调。
东京有很多种“虚”。虚妄、虚浮、虚伪……明星、名牌、政党、宗教,各有各的信徒,各耍各的手段,人人见招拆招,亦可睁眼说瞎话。
东京有很多种“色”。色彩、色情、色调……当地人、旅行者、朋克少年、和服女子,各有各的生活主张,不轻易越过藩篱,彼此谨守比例,忠实呈现相异的面貌。
东京有很多种“乱”。信仰乱、价值乱、道德乱……神圣、高贵、迷惘、堕落,相互对峙、交织,分不清错对,守不住立场。
这就是真实的东京,一面透明,一面反光。外面的人觉得耀眼,里面的人觉得刺激。但你不必在意自己的身份是在里面,还是外面,因为这座城市从来就没有给任何人预设的身份,随便你在这座城市里突围或者反突围,脚步是你自己的,每条街上都可能暗藏一个玄机。
最喜欢站在高处看东京。看房子的圆顶、尖顶和方顶,看几何形辐射的道路网络,看街道上熙攘的观光客。这些人带着金钱和能量兴冲冲地奔赴到这座城市里,成群结伴在银座和涩谷提着一个个名牌袋子彼此讨论、一脸满足;然后一转身,又接着钻进另一家更加昂贵的店里,仿佛在东京不享受物质的快感更是罪过。
街边,比名牌店更加张扬的是大幅的广告招牌,以及一张张霓虹墙上的脸微笑或者骄傲,每一个表情都是n件商品的叠加,吸引着人们跟着去买时装、口红、太阳镜、珠宝……
特别是在夜里,这些招牌和霓虹灯360度地爬上所有高楼,交错闪烁的光线支撑着黑夜里虚拟的灿烂,让东京这个花花世界在凌晨3点,仍然保持生动的姿态。
只是这样的场景在站在高处看久了,便会喧嚣中觉得有些忧伤、脆弱和寂寞。气质。
维也纳城里有很多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大气磅礴的建筑。那时,欧根亲王彻底击退土耳其,战争结束后的奥地利展开了第一段繁荣的岁月。这是维也纳许多重要建筑问世的新时代,以雕像、法式花园装饰的贝维德宫和丽泉宫先后建造,环绕著皇宫的霍夫堡也陆续盖起华宅,卡拉本大街上王公贵族川流不息。
那是一个真正艳光四射的年代,是夜夜笙歌、华尔兹风行的年代。贝多芬、舒伯特、小约翰·施特劳斯都把自己一生之中最好的作品献给这座城市。
甚至直到今天,维也纳的歌剧院仍然年复一年的演奏着那些美好年代流传下来的旋律。
除了音乐,感受维也纳气质的另一件事自然是在最负盛名的中央咖啡馆喝一杯尊贵无比的“皇帝咖啡”。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中央咖啡馆一直是著名诗人、剧作家、音乐家们聚会的地方。甚至还有人说这里是奥地利许多诗歌、剧本、小说、音乐的摇篮,这样的说法也许无法去考证,但是当年音乐大师莫扎特、舒伯特、施特劳斯父子的确都是中央咖啡馆的常客。
中央咖啡馆位于维也纳最繁华的街区最繁华的街道,是帝国时代最有名的咖啡馆。流线的拱墙、精美的内饰、华贵的吊灯到处弥漫的艺术华丽气息的幽光;漆光闪亮的三角钢琴,没有人弹,都能传出古典的旋律……这一切,都具有十分的布尔乔亚情调。
这便是维也纳,它的昂贵在于一杯咖啡的价格,也在于一种优雅的贵族色质。而你,不仅要准备巨额的旅费,还得学会随时入境随俗、举止斯文、悦人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