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金波——王朔新书《我的千岁寒》的经纪人,日前在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时终于承认,《我的千岁寒》的销售很不成功,基于此,他表示王朔的书他今后不再做了。他同时还透露,王朔的那个剧本至今也没有卖出去。另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我的千岁寒》共发货20万册,由于许多书店在退货,估计最终销售量很难超过10万册。
路金波先生面对国外媒体此番难得的实话实说却和我最初的判断十分吻合。王朔当时闹腾得最凶的时候,许多人真以为王朔有“精神病”,甚至有人请我写一份“王朔的心理分析报告”,我拒绝了,我回答说,你们都上当了,王朔表面疯狂的背后都隐藏着理性的策略和精明的算计。我还是过一段时间写一份“王朔的营销总结报告”吧。
王朔此次所谓的复出大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是在一份文学杂志上“对话”,未见到动静,遂在一南一北两家极具影响的平面媒体上对精心挑选的人“骂街”,可惜这些被骂的人都是些老手,他们深知对付炒作的最好做法就是不予理睬,除了一位杨姓女士误判了形势、一位余姓先生修行还不到回了几句嘴,王朔的这些精确制导导弹最终都因gps干扰仪的干扰而落在了无人区。王朔急了,豁出老脸,跑到一家电视台自爆吸毒、嫖娼的经历,这才终于见到了渴望已久的反响,最后去《心理访谈》节目看所谓的心理医生,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招。
王朔成功地让大家相信,复出的一言一行不过是在强化他的“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商标,是在展示他的“动物凶猛”,也正是因为王朔的光环,让我们忽视这样一个原本十分简单、明了的事实,一个男人,如果到了要拿自己的吃软饭、嫖娼、吸毒来炒作,根据心理分析,那意味着:第一,他一定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第二,他对自己的新书严重地缺乏信心。
我一开始就作出判断,《我的千岁寒》不会是一本好书,因为严格意义上它甚至都不是一本书,十几万字的东西,还是七拼八凑的。这说明,王朔已经没有什么东西拿得出手,这更说明王朔是多么的需要钱!其实,我们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王朔的生活确实不富裕。王朔的黄金时期是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算当时王朔挣了些钱,到今天已经没什么意义。对此,王朔自己倒是没有隐瞒,他说:“我没有挣到一辈子要花的钱,时间一长,当然会有经济压力。”
我高度怀疑,路金波最终没有兑现那个300万元,王朔的经济压力依旧,否则何以解释这次所谓的“侯宝林私生子”事件?如果说,先前的王朔骂人尚有一丝可爱,这次已经连最基本的逻辑都没有了。
王朔的复出整个社会其实付出了代价,那一段时间中国的媒体上脏话连篇,飞沙走石,导致我们的“五讲四美”中的语言美建设工作倒退几十年,要算损失,岂是那区区10万册的版税所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