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茅台VS五粮液:品牌模式大比拼

茅台和五粮液,虽然表面上两者一直在明争暗斗,但比较它们的品牌发展道路与模式,还有较大的差异

品牌战略:全面涵盖vs聚焦发展

五粮液集团原来仅有五粮液、尖庄两个品牌,分属高档酒和低档酒。为此,五粮液集团利用“五粮液”这一品牌优势,实施全面涵盖的多品牌延伸战略。五粮液集团首先成功地开发了五粮春、五粮醇、五粮神、五湖液等“五”字头的全国性品牌。

同时,五粮液集团根据各地消费者习惯、口味、经济条件都不一样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了系列区域性品牌。例如,金六福、浏阳河、京酒等,深受市场欢迎。如今五粮液集团对品牌战略进行了重新调整。重点扶持旗下的金六福、浏阳河、京酒、蜀粮醇等近十个白酒品牌。另外,在白酒主业之外,五粮液集团还利用五粮液品牌优势,开发竞争程度相对不算激烈的保健酒领域,避免总是在白酒领域内同一品牌家族的“左手打右手”式的竞争。全面奉行“进行多品牌延伸,占领各档各个细分市场”的战略。

与五粮液相比,贵州茅台的白酒战略比较简明,那就是主要发展高端品牌,瞄准高档市场。贵州茅台主要定位在利润率高、有发展空间的高档白酒市场。公司实行高端品牌延伸策略,主要品种为53、43、38、33度“贵州茅台酒”以及80年、50年、30年、15年“陈年茅台酒”。茅台酒的品牌策略与五粮液的差异之处在于紧紧抓住高端客户,在高端市场进行细分,占领高端市场这一利润大、竞争相对较弱的市场,获得更大的效益,而不追求产量与销售额上的地位。

品牌定位:模糊vs清晰

茅台与五粮液一样,旗下各种oem品牌众多,但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茅台旗下所有贴茅台品牌的产品,首先都是浓香型的白酒,与茅台的主导产品茅台酒在产品上有明显区分;其次,贴茅台品牌的产品都起用了副品牌策略,只是挂茅台出品,因产品本身存在的差异,消费者很容易将主导茅台酒与贴茅台牌的产品区分开,不会产生混淆。

反观五粮液,它是白酒行业扩张得最厉害的企业,尽管最终在削减,保持“9+8+1”的模式,但因延展品牌如五粮神、五粮春、五粮醇等等,与五粮液自身的产品同属于浓香型产品,产品自身差异性不大,消费者区分相互之间的差异不够明显;同时,五粮液向高端进行延展的品牌,只是冠予一个概念,降低了消费者对“五粮液”的品质认可。

茅台与五粮液不同的是,茅台主推年份酒,而且同属于茅台这个品牌,这符合消费者对白酒的“酒是陈的香”的认知,更加巩固了茅台品牌价值。

在品牌战略上,五粮液与茅台同属于延展,但五粮液在延展的时候从高到低横向扩张,模糊了消费者对五粮液的认知;而茅台在横向延展时,从产品上以及品牌上与茅台酒有明显区分,另一个方面,茅台酒自身的延展不是横向的,而是纵向延展,不断为品牌添砖加瓦,把品牌越垒越高。即使是在横向发展的方向上,茅台集团最成功的品牌是习酒,完全占据了消费者认知,不需要借助茅台的品牌影响。

比如,茅台推出年份酒,并以董事长季克良的身份不断告诉大家“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陈年茅台酒”进行宣传,就是在不断强化茅台在“最好”白酒的认知区间的位置。作为品牌而言,要做到的就是让自己的品牌牢牢占据消费者这个认知,明确自己的定位。

而五粮液恰恰相反,每年春秋两季的糖烟酒会,有多少个品牌打着“系出名门,五粮液品质”的招牌!而五粮液子子孙孙如此众多,有嫡亲的,有收养的,兄弟之间没有任何差异,都是吃老子的招牌,造成品牌资源的内耗,也必然影响到五粮液主品牌的价值。再加上五粮液自身五兄弟相互挤兑,直接就把消费者挤走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五粮液利润率下滑,并不是竞争对手的作用,而是在于自己,不断的扩张模糊了自己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

品牌策略:混合品牌vs品牌簇群

和“五粮液”相比,“国酒”茅台实施的是混合品牌策略。

第一集团军直接冠以茅台品牌的产品,如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茅台醇、茅台液;第二集团军冠以茅台集团品牌的产品——贵州王、红河酒、小豹子、九月九的酒(其中一些是买断品牌);第三集团军则是冠于茅台品牌的“远征军”,如茅台啤酒、茅台葡萄酒,“远征”啤酒业的老大青岛啤酒和红酒老大张裕。

茅台,是中国白酒的第一品牌。所以,所有的营销动作都应该具有这样的高度,与之相称,否则就会使品牌贬损。为什么现在又提出“茅台要走平民化的道路”这个理念,要让茅台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走下来。茅台品牌拥有“国酒”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那么大的消费群,不就是因为她高高在上、充满神秘的、令人向往的品牌形象吗?平民化在市场定位上是个什么概念?是指哪部份、哪一类收入层面的消费群呢?从社会学角度看,平民一般是指低收入阶层。茅台打出平民化的旗子,这看似在尽可能迎合更多的消费群,其实是在自抑身价。

而“酒王”五粮液凭什么挑战“国酒”茅台?

就在茅台进行品牌延伸时,五粮液在做什么?成功的经验已经为强大对手茅台所“吸收”、“改造”,五粮液又凭借什么确保“酒王”的地位?

簇群策略。

五粮液利用品牌簇群进行市场细分,精心为竞争对手设置壁垒,借助网络优势,强力渗透终端,增加竞争对手进入的难度和风险。例如,明窖1368打“历史文化牌”;五粮醇打“商务礼宾酒”等等。五粮液正是通过这种品牌簇群策略,全方位市场渗透,将品类精耕细作,最终独占中高端礼品酒市场。而此时的茅台却在品牌延伸战略上遭遇了寒流,“平民路线”受挫,品牌形象受损;品牌战略未充分整合产地资源,导致茅台镇群雄并起,同城竞争弱化“国酒”最稀缺的产地资源;品牌的盲目延伸,背离消费者的心智,进而模糊了茅台“国酒”的品牌价值;五粮液的品类细分,使茅台在终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五粮液通过建立品牌簇群,形成市场的张力;通过“母品牌”坚持打高走高,“子品牌”则进行市场全程渗透。品类细分使五粮液“没有坏孩子”,没有不良的品牌负资产,品类细分使五粮液的品牌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优化,品类细分为五粮液的混合品牌战略保驾护航。在某种意义上说,品牌簇群策略使成熟期的五粮液品牌的影响力得到了维续和提升。

品牌传播:低调vs借势

“国酒”赋予茅台太多太多的优势资源。说到茅台会想到什么?正宗、嫡传、历史、传统、厚重、权利、尊贵……在消费者心目中,茅台是白酒一座不可跨越的高峰。然而,茅台却没有把这种历史的积淀通过传播向消费者宣传出来。我们通过一向低调的茅台广告来看茅台酒是保健酒,是健康酒,是科技酒,是人文酒,是绿色产品等似是而非,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概念,这种叫卖式的广告传播颠覆了“国酒”形象。

“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茅台宣传产品对人体的肝脏等有好处,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茅台俨然成了健康酒的代表。联系茅台的悠久历史,保健并不是其百年常青的关键因素,假若把茅台定位于健康酒这种功能性概念,显然忽视了其深厚的酒文化背景,与其现有的特殊地位不符。因此,用健康酒来定位茅台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五粮液以“国内现存惟一一瓶600年五粮液拍出50万天价”新闻作为“白酒拍卖活动”事件营销的导火线,以此吸引媒体和消费者的眼球,迅速引爆事件背后的品牌影响力势能。媒体围绕这个新闻事件,让社会各界人士讨论五粮液的“天价”是否合理。这样的公关行为,可谓是四两拨千斤,为五粮液提价转移了视线,同时也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了五粮液的“贪得无厌”的涨价行为。如果消费者知道一瓶酒五粮液最高能够拍卖到数万元,他们还会认为一瓶酒300元钱贵吗?

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向外界宣传“五粮液明代窖池,为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20世纪60年代,据省和国家文物部门的专家从窖池中出土的碎墙砖分析,这些窖池属明代成化(1465-1487年)年前,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窖池,比泸州万历(1573-1619年)老窖池还要早108年。”这一事件的传播为五粮液扎根历史找到了依据,同时又影射了国窖1573,一剑双雕,五粮液的品牌形象无形中又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成功的事件营销是不能脱离消费者心智资源的。茅台的“喝酒喝出健康来”背离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结果不但没有借助事件实现品牌的溢价,反而使自己陷入不必要的纠纷之中。“喝酒伤肝”是消费者的共识,茅台逆势而动提出“喝酒护肝”说,结果引来了社会舆论的讨伐。看来“喝酒喝出健康来”事件营销的结果为茅台的品牌资产积累做了负运动。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宰守鹏邮箱:zaishoupen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