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视活动营销中国

一、前言

2006年可谓中国电视活动年,造就了数百个活动,但最引发全球关注的是cctv的《同一首歌·走进美国》、《互动星期天·走进西班牙》、《中华情·走进新西兰》和深圳卫视的《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以下简称《功夫之星》)等外宣型电视活动版块。

在外宣型活动版块中,《功夫之星》是唯一有来自世界四十多个国家选手参与的电视活动,它吸引了大批海外热爱中国功夫文化的外国人。作为中国最年轻、成长最迅速、颇具实力的新锐电视媒体,深圳卫视高起点创新的《功夫之星》成为营销中国及对外宣传的新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五大创新

“2006首届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是全球首个中国功夫竞技互动节目,也是2006年第一个获得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批文的大型电视活动。深圳卫视和少林寺文化传播(登封)有限公司斥资数千万联手打造这一活动,旨在通过全世界认同的中国文化符号——中国功夫,向全球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民族精神,选出最具阳刚气质的“功夫之星”,展示中国男儿果敢顽强、勇当大任的英雄气概。“功夫之星”大赛主题词“集结天下浩气,弘扬中国精神”由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同志亲自确定。

本次《功夫之星》活动联合了国内外多家影视机构和团体,整合了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网络等众多传媒资源,意在通过这一全球性大赛,创新大型活动国际合作模式。大赛共设深圳、北京、郑州、沈阳四个国内分赛区,及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六个国际分赛区。

此次活动从2006年5月1日启动至10月1日结束,历时半年:整个赛程历经分赛区海选、复赛、决赛、国内复活赛、少林寺闭关及全球总决赛。5月1日国内深圳赛区开赛,5月12日海外意大利赛区开赛,9月1日到9日来自世界12个国家的全球36强进入中国嵩山少林寺闭关修炼,10月1日深圳全球总决赛,决出全球三甲:谷尚尉(中国)、菲利普(美国)、薛江涛(中国)。

1、电视理念创新深圳卫视《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对中国电视真人秀具有创新贡献。节目设计的总体思想。就是通过电视选秀活动这一后现代传播形式,来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本民族精神。《功夫之星》表现形式是真人秀,观众互动参与投票,表现的竞赛内容和主题是纯粹的中国国粹。是全世界认同的中国文化符号一中国功夫。尤其是参赛者的少林寺闭关修炼环节及其对中国功夫和中华武学的介绍,更是强烈地抒发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关怀。在活动打造初期,《功夫之星》就追求以全新的视角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功夫魅力所在,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弘扬中国功夫文化,使之发扬光大,历久弥新,并展示中国新的民族奋斗精神与和谐社会文化,探索全新的节目形态和活动模式,并提升深圳及深圳卫视在媒体及社会的影响。

2、电视功能创新 《功夫之星》定位于海外影响深远的中国传统功夫文化,搭建了全球参与的大舞台,丰富了电视活动内涵和外延,将电视文化传播与娱乐的功能完美结合。通过各国选手的参与与切磋,引发全球的关注,通过各国媒体对活动宣传,实现了多层次的传播,开创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电视活动“走出去”。

3、电视运作创新 《功夫之星》与全国其他选秀类节目在选手选拔上的不同在于,它的选手是从全球选拔的。虽然以前也曾经有过其它电视活动节目的全球选拔,但海外选手主要是华裔,而这一次《功夫之星》的海外选手却是真正的老外。海外(以欧美西方国家为主)选手的加盟有三重意义:1)它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国际视野和现代价值观,而不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自娱自乐。2)它缔造了《功夫之星》的国际语言,超越了国家与地域的限制。中国功夫通过这种国际性的交流,把中国功夫变成了一种具有民族文化传播功能的国际通用语言。这种语言不是存在于虚构的电影中,而是存在于现实活动中,并通过文化符号进行传播;3)国际选手进入比赛,以及进入少林寺的闭关活动,不仅意味着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走向世界,也表达了国际人士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一种接纳并进行探索的意愿。这样,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之间的界限不再重要,使两者的融合和共同促进的意义获得了凸现。

4、节目形态创新作为全球首个中国功夫竞技互动电视节目,《功夫之星》没有设计成单纯的武打竞技活动,而是把各种现代艺术融入到了比赛的环节中。每一个选手的功夫展示,都融合了大量的武术和才艺元素。《功夫之星》参赛者之间的武术较量,不仅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力量与美的混合后是否和谐的一种较量。那些时尚的包装元素(如歌舞),并非是传统文化的包装,它们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展示。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是深圳卫视借现代电视活动形式开展的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强有力传播,是在熔铸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创新性文化产品,来参与全球性文化产业的竞争。

5、选题与现代观念的创新 《功夫之星》用“功夫”作为选题,表面上看是一种传统,实际上也含有对现代进取精神的一种渴求。与其他选秀类节目不同的是,它把身体力量作为“主题”进行活动类电视节目的构思,本身就是一种现代思考。传统中国武术由于经济与军事的落后而衰弱了,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传统的武术再次浮出水面。但如何推广这一文化却令人大伤脑筋。单纯的舞台展示手法已经不吸引观众,因此,与少林寺合作进行商业开发,是一种现代传媒运作下的文化活动,它为活动本身带来争议(也是收视率的来源之一),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条件下生存和复苏的一种有力的探索。

三、五大成果

1、收视成果作为深圳卫视年度重要活动,《功夫之星》在收视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活动平均同时段全国第十七名;总决赛全国同时段第十三名;启播晚会全国同时段第七名;2006年5月27日的《功夫之星》创造了深圳卫视的历史最高全国收视份额,《功夫之星》活动为深圳卫视2006年比2005年提升170%以上的收视份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数据来源:csm 35城市收视调查)

2、影响力成果 《功夫之星》引发了全国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等地的90%主流媒体及重点城市一线媒体均对大赛进行了大篇幅密切报道。特别是进入全球总决赛阶段后,百度指数显示,《功夫之星》和深圳卫视的媒体关注度和观众关注度分别上升了近2000%和300%,成为2006年第三季度的视听焦点之一。

3、品牌提升效应 《功夫之星》活动对深圳卫视品牌提升贡献突出。《功夫之星》活动彰显了深圳卫视不断创新突破的品牌知名度,在全国同业媒体中塑造了“黑马”形象,吸引了众多广告客户的兴趣,活动第一年即实现盈利。

得益于《功夫之星》活动的崭新创意,76.8%的受访观众明确知道《功夫之星》是深圳卫视的大型电视活动,这对于较晚进入卫视全国传播的深圳卫视意义重大。(数据来源: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6年度全国电视活动调查》)

4、海外传播佳绩在《功夫之星》活动期间,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西班牙通讯社等全球各大通讯社,bbc、cnn、abc、nhk、瑞典电视台、意大利传媒中心、德国广播协会、加拿大电视网、韩国文化日报等40余家海外媒体,中央社、文汇报、大公报、南华早报、香港无线、亚洲电视台、东森电视台、香港电台等20余家港、澳、台媒体均对《功夫之星》进行了新闻报道。日本朝日电视台《世界新节目》将《功夫之星》作为全球创新节目样式向全日本推介,《世界文化遗产探密》大型系列专题片将《功夫之星》列入选题,并全程拍摄了《功夫之星》少林闭关和全球总决赛,nhk未来将对全球发行该节目。

《功夫之星》全球总决赛晚会11月4日在香港无线翡翠台播出,香港收视率18%,份额87%,达到该频道中上收视水平,为大陆电视节目在翡翠台播出的收视冠军。《功夫之星》为深圳卫视制作其它更具挑战性的全国性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数据来源:csm香港收视调查)

《功夫之星》海外赛区所在当地政府官员,意大利佩鲁贾市、德国比勒费尔德市等地政府高层均将《功夫之星》活动视为该市2006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他们认为,中国《功夫之星》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海外赛区的许多当地市民更是将《功夫之星》作为一场嘉年华活动来关注和参与。

5、差异化战略贡献中国电视进入活动营销时代,《功夫之星》、《绝对笑星一中国笑星模仿秀》和《青春之星》组成的电视活动军团,使深圳卫视成为中国省级卫视中少有的具有大型电视活动营销功能的频道,《功夫之星》活动为深圳卫视差异化战略做出了有力贡献。

云是变幻无常、神秘莫测的天象。古人视云为神物,对它的变化有过许许多多的猜测和推想,而人们讲得最多的是它与龙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于是便有了“云龙变化”的比拟,有了“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的高论。

云,温文尔雅,恬淡和平。五彩祥云是吉祥之兆,是风调雨顺的瑞象;龙,是古老的中华图腾,象征着神圣博大的中华人文精神,有着矫健宏阔的气象,无往而不胜的雄风。中国功夫,是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体育追求与智慧的结晶,它底蕴悠深,意趣绵长;引人入胜,养人心性。在祥云的聚会中隐约幻化出龙的形象,作为logo的主体,用以表达中国功夫的文化依托和独特的魅力,犹如云龙之变化。龙形如夫之星的期许,也表明生逢盛世的我们,相信新一代中华武星必将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