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寄予厚望的“平价书”究竟为何销售平平?在传统书籍备受新兴媒体冲击的时代背景下,出版社与销售商应当如何应对,争取读者呢?
读者对“平价书”不感兴趣
新华国际书城推出的“平价书”是由兰州大学出版社等3家出版社联合发行的“华夏文化典藏”系列图书,共240种,每本定价10元。所有图书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涵盖诗词、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图书以双色印刷,装帧朴素简洁,内容经过删节整理,属简编本,且部分配有拼音注释。但在“平价书”专柜前记者看到,几名读者正饶有兴趣地翻阅样书,阅毕却没有购买。
读者晁瑾对记者说:“虽然10元一本的价格很诱人,但这些‘平价书’多是些以前读过的古典名著,又是简编图书,没有收藏价值。甚至有的部分还有拼音注释,对我们成年人来说这太幼稚了。但真要买给孩子的话,其内容又显得太深奥,而且没有插图,他们不会感兴趣。”
另一位带着儿子前来购书的黄慧芸女士说:“如果要为孩子选购古典名著,我肯定会选择完整版的图书,一方面能帮助孩子全面接触和学习经典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图书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像这样的书,虽然便宜,但有点不伦不类,给孩子或者自己读都不合适。”
定位出偏差影响销售
记者从新华国际书城经理室了解到,这套“平价书”自去年末推出至今,共售出2000余本,销售额2万余元,离预期的业绩有一定差距。
书城的喻辉经理说,新华国际书城之前曾尝试过推出“平价书”,但效果与这次一样不尽如人意,核心的问题还是出版社在“平价书”的题材选取、图书纸张及装帧方式的选择上存在一些定位上的偏差,与市场需求无法完全对接。
“我们推出这批‘平价书’,旨在提高民众,尤其是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兴趣和认识。但图书编辑对受众的认识有问题,定位不明确,这给我们销售带来了一定困难。”喻辉说。
兰州大学出版社是这套“平价书”的主要出版商,面对销售上的尴尬处境,该出版社总编室主任魏春玲表示,这套“平价书”的确存在问题,主要是对受众的定位不够准确。
魏春玲说:“我们对‘平价书’的定位是通俗、养眼且低价。但显然要做到物美价廉并非易事。这套书我们在选题的把握上就不准确,直接导致了发行量和销售量均不尽如人意。”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杨卫萍认为,出版“平价书”的初衷是好的,但需加强对读者的分众研究。
杨卫萍说:“如今的图书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本书不可能适合所有读者,需要细分。在我看来,在给‘平价书’定位时,也必须注意不同读者群对书籍‘性价比’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