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茅台被评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第一名);2000年,茅台酒作为历史见证与文化象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茅台酒有“国酒”之称。有其名,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品味和体验中自然赋予的,因而当之无愧。
咬紧目标:百年老店
史载:茅台酒的起源,系“枸酱酒之始也”。早在2000多年前,今贵州茅台镇一带盛产的枸酱酒就受到了汉武帝“甘美之”的赞誉,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
贵州茅台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摔瓶惊世界”的故事开始算起,其品牌一直在向“百年老字号”的目标奔跑,其闻名于世的历史,再有10年就要满100周岁了,由此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创造着中国酒界的一个“不老神话”。
茅台,至今已经把业绩高速增长的趋势连续保持了六年之久,并且,它还有一个更加远大的梦想:到2010年实现10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
2003年末的又一次提价,并未影响茅台在2004年的销量,这也让茅台酒厂2004年的销售量至少达到了6500吨,使其主营业务收入轻松越过了40亿元的门槛,从而再次稳居中国白酒行业第二位;并且,茅台酒厂在2003年实现了年产量1万吨的历史梦想,同时也正以每年增加产量1000多吨的速度,向年产2万吨茅台酒的目标进军。按照茅台酒现在将近每吨54万元的出厂价格计算,这个号称“液体黄金”的品牌,每增加1000吨的产销量,销售额就会增加5亿多元,价格稳步提升、产能梯级增长,这让茅台酒厂离其年销售额100亿的梦想越来越近。
销售业绩提升,企业飞速发展,市场得以稳固,品牌价值扩张,市场影响实现渗透,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使茅台品牌成为中国酒界当之无愧的“百年老字号”,更使茅台酒厂成为当之无愧的“百年老店”。
连续六年的超速发展,100亿元年销售收入目标的确立,万里长征行程近半,终于让茅台从五粮液的强力市场打压之下脱身而出,摆脱了“国酒”品牌险些沦陷的尴尬。
国酒危机:营销反击
作为“国酒”茅台直接的竞争对手,五粮液想尽一切办法在市场上对茅台实行围追堵截,而且曾确实让茅台无比头疼。
五粮液对茅台的战略、战术,首先是广告压制。五粮液以市场销量最大、品牌影响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而荣获“中国酒业大王”称号身份,在各种媒体中对这一称号极力渲染,企图以此压制茅台;其次是产品包围。五粮液首创酒界的“买断经营”模式,并以此大力推行品牌开发和买断,五粮春、五粮神、金六福、浏阳河、老作坊、京酒等一系列品牌的成功,为五粮液赢得了可贵的市场氛围,同时也推动了五粮液在这些产品已经畅销市场上的顺利销售,由此形成了对茅台及其系列酒市场的包围和夹击;再次是终端阻击。五粮液的市场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在终端消费上取得的成功,在酒店终端消费占有的优势,已经让五粮液取得了相对于茅台十年之久的市场领先地位,也成功从消费角度、从终端阻击了茅台,阻挡住了茅台通向最终消费者的步伐,让茅台更多地成为一种“礼品酒”而非消费者经常要“喝”的酒。
茅台要觉醒,如果不能从意识、观念、营销理念等方面取得进步,那么它要想追赶五粮液,恐怕非一朝一夕之功;茅台要成功,如果不从终端开始、如果不从喝酒的人们身上下功夫,那也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茅台这头“睡狮”的觉醒,正是从意识观念和营销理念上开始的,并且在纠正这些方面的落后因素的同时,适应新形势下的销售转型,走出了剑指终端、领先酒界进行“个性化产品定制”、实行“大客户公关”、推行“情感营销”和“服务营销”等重要几步,因此它才能够取得连续6年的高速增长,并且其市场爆发出现了加速之势。
2004年,针对百亿工程,茅台集团总经理袁仁国提出:“茅台要深入抓好五个营销,即工程营销、服务营销、感情营销、文化营销和诚信营销。除此之外,茅台还要大搞‘两端两动’,即前端拉动和终端推动。”这是对茅台在新形势下营销战略的完美阐释。
随着营销工作的深化,在具体营销策略上,茅台也动作不断:一是增加专卖店的数量,改革原有渠道,出台稳定价格体系的政策以及增强打假的力度;二是开始在广东试行总经销制,在区域营销方面大胆尝试以一家大经销商代替过去多家、多级经销商共存的模式,这无疑是茅台进一步规范市场和控制价格的一种探索;三是茅台销售公司建立了24小时免费语音呼叫服务,同时各片区多次召开经销商座谈会,厂商共同策划婚宴促销、影楼促销、商超堆头促销、酒店展示促销等活动。
在营销工作之外,茅台还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必要调整:
品种变身:彻底改变1997年以前全靠53度茅台酒在白酒市场上打拼的“单兵作战”营销模式,经技术人员反复试验,攻克了低度茅台酒的技术难关相继推出43度、38度、33度几种规格的茅台,以适应消费者对低度高档白酒的需求。
包装变身:彻底改变以往茅台酒仅有500毫升一种规格的局面,调整和增加了茅台酒的包装规格。500ml、375ml、100ml、200ml、50ml,种种规格都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多样性的消费选择。
论年卖酒: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茅台酒更为高档的消费需求,茅台酒厂推出了按年论价的“年份酒”,15年茅台、30年茅台、50年茅台、80年茅台,用年份的概念拉开了产品的价格档次。
个性定制:在“年份酒”之外,茅台酒厂又推出了庆祝纪念申奥成功、男足出线、加入世贸的收藏纪念酒,与此前推出的50年国庆、香港与澳门回归收藏纪念酒遥相呼应。
平民茅台:茅台酒厂为了满足人们对中低档酱香型白酒的需求,推出了风格和质量与传统茅台一脉相承的茅台王子酒和茅台迎宾酒,被誉为“平民茅台”。茅台王子酒的价位在80元到100元,茅台迎宾酒则在40元左右。
同时,为配合营销保卫战,茅台开始认真考虑广告和新闻公关的事情。拿过去来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茅台是用不着考虑这些事情的。
1998年,茅台以“国酒”的名义,打出了“健康”的旗号,推出了一份“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的广告特色菜。从此,茅台借助这句广告语,打出了绿色产品、健康消费的招牌,正式向酒界发出了“国酒”要重新冲击市场的信号,经过媒体的反复渲染,茅台与健康,已经成为人们消费过程中的一个话题。
1999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茅台借策划公司的外脑,策划在首都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开展“国酒敬国魂”的公关活动,一改过去守株待兔的做法,以一种全面出击的姿态,迈出了冲破五粮液围追堵截的步伐。
接着,广告“国酒茅台,酿造高品位的生活”,在健康概念之后,市场理念又再一次升华,提出了一种近乎完美的消费理想,更使茅台多了一份品牌梦想。
“国酒”营销的觉醒,让茅台这个品牌巨人在连续6年时间里逆白酒行业整体萎缩之势逆市飞扬,销售收入增加到了40多亿。
品牌维护:坚决打假
从1999年到2004年,茅台已经保持了连续6年的高速增长,从1999年的年销售9亿元到2000年的11亿元再到2001年的16亿元,从2001年的16亿元到2002年的18亿元再到2003年的24亿元,从2003年的24亿元到2004年的轻松超越30亿元,每年都在实现着跨跃式的发展。
但是在高速之外,茅台却遭受着假酒的困绕,每年花费在打假方面的费用就有上亿元之多。
那么,处处要维护“国酒”地位、维护品牌的茅台,在打假上是怎样进行的呢?
一是技术打假。联合全国各地的技术监督部门,协同作战对付假酒,一旦消费者对喝的酒有疑问,酒厂会派人协同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对有疑问的酒进行鉴定。
二是包装打假。茅台酒厂近年来花巨资数次更新茅台酒的防伪包装,采用了先进的激光防伪技术、印钞防伪技术等,并且在每瓶酒中都配备了专用的识别工具,只要用它一照,酒的真假立马就能知道。
三是渠道打假。在有茅台酒销售的地区,茅台酒厂会通过当地有影响力的媒体,把茅台的经销商、特约经销商、专卖店、专卖柜的地址和电话公布于众,让人们知道到什么地方能够买到真茅台,从渠道上把假酒拒之于外。
虽然这几招并不算新招,但是在净化茅台市场、维护品牌上,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品牌管理:危机公关
在茅台反击五粮液等酒品牌的围攻过程中,发生了一次近乎于弄巧成拙的失误,遭到了业内的围剿和媒体的质疑。这就是“茅台护肝事件”。
“茅台护肝事件”的起因是:学者程明亮教授研究了《茅台酒对肝脏的作用及影响》一项科研成果,该成果认为茅台酒能诱导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增加,从多环节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其胶原蛋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干预和延缓肝纤维化作用。并且,该成果还认为茅台酒中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这种物质系羟自由基专一清除剂,主要功能是“一清四抗”,即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及抗衰老。
“护肝说”甫一抛出,一场责难迎头而至,茅台几乎应接不暇。
先是有人抛出了一篇题为《白酒护肝被指商业炒作,茅台酒遭专家质疑》的文章,该文首先在国内一知名网站发表。文章称,在中国第13次中西医肝病学年会上有专家强烈质疑茅台酒的“喝酒保肝”说,认为涉嫌学术商业化,文中把有关专家对程明亮研究成果的质疑上升为对“学术商业化”的讨伐,并带出“企业该如何承担社会责任”这个话题,暗示茅台集团是“学术商业化”的幕后操纵者、是“喝酒保肝”项目研究的资助方。
稍后,南方一家媒体又以《茅台酒保肝护肝说涉嫌学术造假》为题出笼类似文章,影射茅台酒厂借学术研究的名义搞不实宣传和欺诈性营销。在纷争乍起的时候,个别企业趁机购买了大批登载上述文章的报刊广为散发,并四处联系媒体登载上述文章,此举一下子把茅台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使这场由茅台而起的风波愈演愈烈……
在意想不到的风波面前,茅台不得不紧急开展“危机公关”,出资1000万元,面向社会设立“国酒茅台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用以资助海内外专家独立开展解释神秘茅台的科研项目,并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对于这场降临在自己头上的风波,茅台酒厂认为它显然不仅仅是一场“学术之争”那么简单,尽管茅台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有失误;尽管茅台人猜测是有竞争对手在借题进行不利于茅台的炒作,并很想和这个对手针锋相对地打上一仗,但是因为抓不到实实在在的证据,只有空自攥着拳头生闷气的份。
引起这场“风波”的最根本的原因,有人认为,主要是因为茅台酒厂的持续快速发展,正在导致中国高端白酒市场利益格局发生大调整,而这种调整已经危及了某些酒厂的利益,于是“学术之争”被异化为一场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能够经历这场风波,对于茅台酒厂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它除了考验茅台人的“危机公关”能力之外,也让消费者更好地认识了茅台。以讹传讹也好,弄假成真也好,在某个角度来说,最后得好处的可能还是茅台。据悉,自1998年茅台集团走出计划堡垒、全面跨入市场后,其一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得到了强烈释放,到2004年,连续6年的跳跃式发展为国家纳税近60亿元,极大改写了中国白酒市场、尤其是高端白酒市场的“版图”。2005年岁首月份,茅台酒厂的各项经济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又有较大突破,创造了单月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最好成绩。
品牌培植:个性展露
有特色的营销会给品牌带来个性,也会为品牌创造个性,茅台这几年在营销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能够取得稳定增长的基础,一方面是扩大了产品线、增加了产品组合,另一方面是加强了对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还有一方面,是茅台酒厂针对大型企业集团和团体消费对象,开展了“手牵手”式的以产品定制为内容的个性化营销。
首先,率先在白酒行业推出了“年份酒”概念,并借此开展增值销售。其做法是,从2001年开始,所有面市的53度茅台酒都将明显地标上出厂年份,从出厂后第二年起,市价逐年上浮,从而不断提高茅台酒的市场价值。公司2001年开始每年储存30-50吨产成品,以满足消费者未来对年份酒的消费需求。
其次,推出“陈年茅台”系列酒,力推高档茅台酒的市场开发。借鉴葡萄酒的营销策略,在继续稳定发展现有的高档消费的茅台酒之外,加大对15年、30年、50年、80年等高档茅台酒的市场开发力度。
第三,推出低档酱香型酒,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从品牌塑造角度看,低档茅台酒品牌是否会冲击国酒的品牌形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虽然此举措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受到业界的质疑,但从“国酒”是全中国人的酒去解释,茅台此举尽了社会责任,照顾了大众消费群体。
第四,建设专卖店营销网络,建立营销的第二渠道。茅台公司为打击假酒,除防伪等措施之外,设立专卖店也是重要举措,目前,茅台酒厂已经在全国设立了500多家专卖店,形成了流通和批发之外的又一大销售体系。
第五,开发专用产品,进行“个性化”消费设计。在2004年,茅台已经逐步开始了产品“个性化”的尝试,先后开发了神舟酒、名将酒、青铜酒、750ml贵州茅台酒、珍品王子酒等新产品,还针对个性化团体消费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出了一些大企业和大集团的专用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茅台酒及系列产品的规格,也让茅台更加贴近了消费者,更加符合当今白酒消费的潮流。
第六,开展“国字号”营销,时时处处为茅台做中国酒界第一品牌的定位。2004年3月,趁洛阳牡丹花会召开之际,茅台斥资100万元冠名花会开幕式的压轴戏——万人太极拳表演。在人们心目中,牡丹是“国花”,茅台是“国酒”,太极拳是国粹。花会开幕式上,3个“国字号”优秀品牌联袂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各自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从商品角度去看,“国酒”茅台更是首受其益。
作者简介:智军,笔名刀郎,酒界营销、策划资深人士,本刊特约撰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