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在拷贝“惠普之道”吗?
2004年12月,万科联手惠普商学院开办的“万科高级经理精英训练营”开幕。作为万科20周年的一项重要管理变革,万科为此次培训投资150万元。作为中国企业的标杆性公司,擅长学习的万科在管理理念上也有两个模仿对象,一个是索尼,一个是惠普。在王石时代,万科靠学习索尼树立起服务大旗,在郁亮时代,万科又希望从惠普那里吸取什么样的养分?
16日,《财经时报》采访了万科集团副总经理兼人力资源总监解冻、中国惠普培训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叶健,试图解析这种独特的战略模仿。
万科向惠普学什么
《财经时报》:你谈到了惠普文化和万科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开放。万科在跟惠普的前期沟通当中,是怎么发现这种共同点?
解冻:关于对惠普文化的理解,我看过一本书就是《惠普之道》最初的版本。中间谈到惠普的创始人曾经拿起榔头把它实验室门上的锁给砸开了,然后让员工能够自由的出入实验室去做相应的实验。这既是一种开放的政策,从另外的角度来讲,也体现了惠普对人才的重视。
从万科来讲,我们也是非常强调对人才的尊重,在尊重同时文化必须开放,在这方面也向惠普进行了学习。如果各位有机会来深圳万科集团参观的话,甚至可以看到我们的办公室,比如办公室的布置都和惠普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当然作为万科来讲,有我们商业上的特点,所以没法做到像惠普那样没有固定的办公位置。但是惠普办公室的布置,或者实现无线上网的程度,在很多方面都使我们受益。包括惠普的老总,都没有单独的办公间,这实际上就是实行了开放政策。惠普的高管人员和员工每个月都有面对面的交流,我们万科现在也是学习这点,我们也搞了一个高管和员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活动。
《财经时报》:现在万科已经成立20年了,公司自己的企业文化也在不断的形成,在今后的培训或者是提升企业文化这方面,将会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解冻:关于惠普商学院,我觉得跟其他商学院相比非常独特的一点,在于它的实战性。像惠普商学院的老师,全部由惠普的高级经理来担任。有些课程相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相当超前,比如平衡积分卡,进入中国没多久,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但其实惠普很早就在用。虽然惠普是一家it企业,万科是一个传统的房地产的企业,但是在管理的理念或者方法方面,其实有很多方面是完全可以值得借鉴的。如果仅仅讲理论,大家还不如找几本大学教材来看,这并不符合成人教学的特点。成人教学的特点,是希望接触到很多的管理案例,进行管理研讨。
但在考虑万科目前情况,挑选重点课程时,我们前后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沟通和交流。而且我们希望通过沟通与交流,无论是师资的选择,还是课程设置,惠普都能给予个性化的帮助。
“惠普之道”能否拷贝?
《财经时报》:我有一个疑问:惠普之道能否拷贝,因为我们从mba教育的角度来看,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显性知识,一个是隐性知识。惠普之道的一些核心,比如企业文化都是隐性的内容,万科能否拷贝?
解冻:在前面我谈过一个概念,我觉得万科的创始人王石先生骨子里追求的很多东西,跟惠普当年的那两位创始老人家的追求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根据我自己粗浅的研究,惠普在人性关怀方面实际上是走在其他国际企业的前面。惠普与万科的创始人,除了在追求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外,关于企业文化的很多观点是非常一致的。王石董事长当年在创建万科的时候,并没有一定说要向哪家企业去学,而且当年惠普之道那本书还没有流传到中国来,但是殊途同归,成功的企业可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现在,我不能说我们已经把惠普之道全部学到了,但是正因为两家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除了显性的做法以外,惠普很多隐性的做法也得到了万科的高度的共鸣和认同,所以比较容易在万科得到实现。
如果你有机会到万科总部来交流和采访的话,可以发现包括我们内部的一些员工行为举止都与惠普有相似之处。当然,万科并没有刻意去模仿或全盘拷贝惠普之道,因为这毕竟是两家完全不同的公司。
我觉得毕竟全球有不计其数的企业,在这么多企业当中,我们当然不可能说两家企业会完全一样的,但可能两家企业会在很多方面会有相似之处。很幸运,万科跟惠普有很多相似之处,或者说万科选择惠普作为自己内部管理的一个标杆。
《财经时报》:我觉得惠普之道可能还是以隐性经验居多,惠普之道的隐性内容能否被拷贝?
叶健:我们通常所谓隐性内容,更多涉及的是企业文化,而显性内容涉及到围绕企业文化的战略、做事的方式和流程等等。
我认为隐性的内容也是完全可以效仿的。为什么能效仿?比如现在很多中国企业的创始人,都带有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子,带有浓厚的东方文化,像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像中庸之道,以及对人的信任等等。而这些和惠普创始人的管理观念有很多相似之处,当年的惠普之道,确实算是异类,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我们不愿意裁员,由此可见,所谓惠普体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其实是一些比较普遍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样,你可以看到万科的文化很强调企业公民,而惠普一直在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奉行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