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他这个在1997年偶然涉足旅游业的人,开始了构建一个旅游度假帝国的进程。2003年,黄怒波从顾问身份变为投资者,大规模并购南疆120平方公里的景区板块。2005年他带领他一手创建的中坤集团完成了全球旅游产业战略布局。也就是这一年,中坤另一项主营业务房地产所拥有的资产,令他上榜福布斯第五十六名。
这一年他四十九岁。
四十年前,他失去父亲七年,性格叛逆;三十年前,他在宁夏一个村做会计;二十五年前,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二十年前,他是中宣部的工作人员。十年前,他创办中坤公司,买名片,玩具娃娃。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奔波挣钱。从宜昌到山西,从山西到安徽??。成千上万坐在列车上满怀生存忧虑的人中,已然有他的面孔。
现在,他是一个拥有100亿资产的董事长,主营地产业和旅游业。下一个十年,他说,“中坤要成为全球旅游业受尊敬的品牌”!从历史轨迹来看,他将走向何处,仍然存在令人想象的巨大空间。
什么让他从千千万万相似命运的人中脱颖而出?做成一件事很难,要做成一件大事就更难。你不一定有做事的机会,你有机会,但不一定有从万千复杂表象下面找出事物真实联系的能力。你有洞察,但不一定适应人群交往的原则。就算你都有了,还要看你的人性是否经得起从做到做成以及成事后的种种考验。西方老话是:朝圣的路上往往伴随着渎神的痛苦。
中国老话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黄怒波摇头,他说,苦难并不是好东西,如果可能,我希望永远不要有苦难,它们太伤害人了。我们看到一个人经历苦难而站起来,却没有看见有多少人受它的打击倒下去。
提及苦难,他似乎动了感情。一时间,我很难将面前这个人和刚才那个逻辑分明地给我讲述他战略布局的人联系起来。在他身上,表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兼有自负和谦虚,城府和单纯,平易和疏离,虚荣和淡泊,直觉和逻辑,感性和理性。
这也许正验证了斯科特的话:对一流头脑的检验是看它在同时装下两种对立的思想下的运行能力。这种运行能力体现在他的战略上,表现出稳定和飞跃结合,知止和无限发展结合的两大特征。
战略
2003年之前,黄怒波还未被公众所认识,两年之后,他和中坤已经获得了较大的社会认知。之前,他在地产领域实行做一个,准备另一个的渐进型打法,而旅游领域的战略,虽天马行空,却不动声色。如何顺应社会和如何寻势而为,他处理得很到位。
经过耐心的培育,他终于崭露头角。
在地产方面,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实行,抬高了成本,拉薄了利润。因此地产主流企业包括万科,顺驰,华润,珠江等纷纷选择全国布阵,扩大土地储备,扩大规模和销售额的战略。而黄怒波选择逆流退守北京四环之内,并称十年内做到200万平米不动产即可。此时,他的大钟寺开始以每平米4万的均价销售,其中40万平米只租不售,是中坤永久不动产。仅该项目就可以使中坤地产方面的资产增值100亿左右。
在旅游方面,依据世界旅游组织和世界旅游理事会的预测,未来10年我国旅游业的增长速度将超过10%,会高出4.1%的世界平均增长水平。旅游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同时,随着全球互动的增加,全球旅游者,正期待着中国边缘,深处或者历史中深藏着的奇迹。
黄怒波则在这个灿烂未来开始的前期,带领中坤集团从地产跨越到旅游,并一举将三大传统的旅游业务—酒店、景点和旅行社—进行了创新性的变革。
通过将传统的旅游业务进行整合创新,中坤构建了景区网络、分时度假网络、特种旅游网络等三个体系;并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对内搭建遍及中国100个城市的营销网络,对外主要在美国搭建推广中坤特种旅游的营销网络。明年将先有一个产品在美国上市,三年内将完成旅游系在纽约,香港,英国或新加坡三地的上市。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在做旅游业方方面面的标准,世界的标准。
此时,中旅,国旅,中青旅等大型旅游企业才成立了自己的景区投资公司。地产商们也才开始进入板块式购买景区的热潮,在发达地区的土地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地产商们发现购买景区是获得土地的一个好办法,他们中不少人开始拿着地图研究,哪些景区可以板块性的买下来。
黄怒波却停止在中国境内进行板块式购买。面对来势汹涌的跟进者,他说:“我们的市场壁垒已经设置好了。中坤已进行大面积投资营销和建设,后来者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获得市场优势。”
而且,他认为旅游业现在最大的金矿不在景区,在于特种旅游和强大的分时度假帝国—酒店和度假村。因此,下一步中坤战略的重点在后者。
在海外市场上,景区类上市公司明显受到重视,市盈率基本上在20倍以上。而且目前中国的宾馆酒店行业处于过度竞争状态。黄怒波的这个想法是否有些出格?分时度假方面的数据给出了一些支持。兴于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的分时度假,是种受欢迎的旅游度假产品。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家大型分时度假集团,形成了庞大的销售交换网络,且年销售额为65亿美元。然而,在因经济飞速发展而备受世界瞩目的中国,分时度假会员仅为0.06%,是周边国家和地区中最低的。黄怒波将在全国100个城市投资兴建营销网络的同时,兴建青年旅舍,在他的景区兴建高等级主题酒店和度假村,也许就是冲着这个最低数字而去。
“魏晓安是我们的顾问,下个月,由他牵头,请国内外专家,开始为中坤研究和制定旅游业标准”。黄怒波说。仅凭眼光和勇气,中坤还不足以成就自己。它不仅通过合作伙伴借钱生势,还大量借助外来专家获取脑力。同济、清华、某著名经济研究所,包括国家重要决策机关的专家,都是中坤席上常客。
如果不出意外,下一步除了配套探险旅游的搜索网之外,按照黄怒波的作风,中坤会进入航空业,而且这个步伐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快。因为它的潜在对手中青旅除了进入旅游地产开发外,已着手拟建航空公司,而海南航空公司已在全国悄然而又大势地收购酒店。大家都在变,或许,上下左右的产业链通吃将是未来大公司竞争的一个方向。中坤未来是否如黄怒波想的那般笃定,还是个谜。
管理
不管怎样,从他的战略来看,黄怒波确实担当得起经济学大家熊彼特所称赞的那种有胆识,能创新又有组织实干才能的企业家。
但这个迅速庞大的战略却没有一个精细严密的企业管理水平相配合。一些还留在中坤内部和已离开中坤的员工,都或多或少地抱怨它的管理。从黄怒波的口中,我也得到了某些证实,他这个掌控100亿左右资产,计划着千亿资产的董事长,竟然需要不只一次亲自过问接送自己的事情。
这个小细节,在一定程度反映中坤在公司管理方面的混乱。虽然黄怒波在管理大局层面足够清醒:管理主要是解决内部利益机制的问题,一要满足人合理的物质要求,一要满足人合理的社会存在的要求,只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控制好大局,就足够了。
听上去,这种管理思想和国际上公认的人际关系学派的管理思想相吻合,立足在对人性深刻的认识上。但是思想落实到现实层面则有一段距离。这并不是段产生美的距离。
网上有一篇黄怒波写的《论公司政治》广为流传,文章提到管理中的各种病态现象,比如争抢利益和空间,消极怠工,揩油等等。文笔轻松,但透出一种深沉的哀伤。作者表面上嬉笑如常,却和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一样,都在述说着人们对利益的永恒追逐,算计和无情背叛。
好的管理制度就能避免这一切吗。黄怒波的答案是否定的。“你只能算大账,你必须忍耐,你必须妥协,一个企业家做到最后必定是个政治家,是个哲学家,是个修禅悟道者”。
大账,只有那些利润丰厚的企业才算得起。一旦市场竞争激烈,对于细节方面的要求就非常严格。尽管此前,黄怒波通过巧妙地制定蓝海战略避开了激烈竞争并赢得丰厚回报,但中坤能永远只算大账吗。也许,我们可以期待在计划中的纽约、新加坡或者英国的上市,将把中坤从一个民营企业转变为一个公众型企业,这个转变,可以督促中坤具备高标准公司管理水平。
对黄怒波采访录音的整理花了较长时间,我需要一些时间来寻找他所呈现出来的极端与极端之间的界面,不过,这也许是他真实性的一个表现。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谈话才会非常顺畅,没有矛盾。
我还发现黄怒波和松下幸之助倒有几分相似:他们为企业提出的口号都高大得近乎意识形态:松下的是—我们为了更崇高的人类理想而工作,黄怒波的是—让我们为社会多做一些;他们都喜欢在不同方面发表见解;他们都是文章高产的人;他们都对人性有很深研究。但松下在他人生的后半部分,已然悟道,致力于对人类幸福的追求。黄怒波呢,下个十年,他退出管理层,将会有什么样的修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