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娃哈哈&达能:一场纠缠不清的游戏

我们赞赏宗庆后先生超人的商业智慧、勤奋拼搏的企业家精神,却不认同利用网络渲染、经销商发文声援、各地政府声援等煽动民族情绪的“大字报”做法,在中国正全面融入世界的今天,我们需要在遵循现代契约精神下的斗智斗勇。

1996年达能与娃哈哈的合资,在当时看来是一场“郎才女貌”的“婚姻”,娃哈哈拥有中国市场的巨大份额和快速发展的潜力,但缺乏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达能是世界饮料领域的顶尖企业,急需在中国寻找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但这场“婚姻”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由于之前达能在中国并购的企业不甚理想,达能中国区急于做出点成绩,合资时没有做必要的尽职调查,因此只谨慎选择了娃哈哈的部分资产进行合资,另外一部分资产仍独立于合资公司之外。

另一方面,宗庆后提出了由中方全权经营管理的要求,达能也在事实上予以承认,这也成为日后麻烦的根源之一。

合资后,双方在发展理念上的不合很快显露。达能在收购百富勤股份后成为合资公司真正的控股股东,本应拥有决定权,但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却是宗庆后,事实上,整个娃哈哈体系是由宗庆后一手操控。

宗庆后认为达能根本不懂中国市场,达能曾向娃哈哈派驻财务总监、市场策划、技术负责,都被强势的宗庆后赶走,形成了在公司治理上罕见的“小股东全面排斥大股东”的局面。由于宗庆后对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和实际上做出的业绩,最终,达能也乐享其成,默认了这种格局。

早在合资前的1994年,娃哈哈就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建设,兼并了涪陵三家特困企业,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在当初合资时,达能并不看好这部分资产,所以没有装进合资公司。可以想见,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中国东部投资环境才刚开始成熟,在涪陵那样的地方,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和消费力,在跨国公司的眼中,都不能算理想的投资地。

在合资后的1997年,宗庆后又要投资三峡坝区湖北宜昌、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红安,这在达能看来都是不可理解的,但宗庆后眼光独特,相信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和将来的消费能力,加上低廉的人力成本,坚持自己的投资,结果这些地方的企业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这些投资宗庆后都告诉了达能,但达能起初就是不肯投,后来看娃哈哈发展得好,在一些西部地区达能也追加了投资。”见证了这一发展的知情人士如此评述。在娃哈哈诸多非合资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达能与娃哈哈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如果说,娃哈哈发展非合资公司是违约的话,那么达能在相当长时间内纵容了这种违约。

达能一再声称,他们是最近一年才注意到这种“违约”的现象,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长期以来,娃哈哈非合资公司的产品都是通过合资公司销售,这种名义上的“代加工”性质一直存在,但达能直到最近一年才提出违约。

同样,2001年,达能在发现无法控制宗庆后之后,转而去寻觅其他的壳,当时曾希望联手娃哈哈一起收购乐百氏,这种将损害合资公司的行为,宗庆后是出于商业利益而不是违约考虑“觉得不划算”,才没有同意。

正如许多民营家族企业白手起家、成功之后要分家一样,达能与娃哈哈在共求发展的共同目标下,并没有公开的对抗,但在非合资公司已经成长为和合资公司平分秋色,而达能经营乐百氏失利时,提出了要更大程度地分享“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