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周小弟:为了体面的生意经

周小弟为自己建了个大宅子。宅子就座落在他家老宅的原址——上海南浦大桥浦东一侧的引桥旁边,一个幽静的院落之中。

据说,建新宅的时候,周小弟的老娘不让他拆掉老房子,所以,这座三层别墅的设计就把老宅含于其中,让它成为新宅一楼左侧的一个客厅。不过,法国式的华丽装修,已经遮掩了老宅所有的痕迹,而所能体会到的,只是一种老居熟人的感觉——安宁而沉稳,全然没有新宅那种特有的生硬和浮躁。

1000多平米的“新家”,各种功能的居室可谓一应俱全,但周小弟还是喜欢包裹着老宅的这个角落。闲暇之时,他经常会坐在这里,吸着烟、品着茶独自凝神,当然这里也是他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

今年四月末,当《财经时报》记者和周小弟在“老宅”长谈之时,国内也许还很少有人知道,周小弟又有了一份新的进项——联合国授予的世界青年企业家全球杰出青年奖。获奖者中有两位国人,另一位也是民营企业家——国美集团的创始人黄光裕。

草根企业家

50岁的周小弟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已经算不得年轻,而周小弟自己的心态现在也是越来越平和,更似中年人。周小弟现在的身份是上海周氏集团董事长,上海市政协委员。周小弟从1992年创办的这家企业现在涉及地产、教育、医疗、珠宝、投资等。

现在喜欢正正规规见人的周小弟,在30年前还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乡下人”。他从不避讳自己的出身。而在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里,如果称谁是“乡下人”,即使不是有意骂人,也算是对这个人带有某种轻蔑之意了。这在上海文化中,可算是一种典型的“歧视性”文化。当年的周小弟就生活在这个被歧视的人群之中,30年前,作为浦东农村的菜农,在上海被称作“正宗乡下人”。

已经拥有一份可观的事业和家业后,周小弟喜欢回忆童年时的场景。

据他说,童年时的家中,地面是用土夯实而成,亮亮的、透着多年修磨的光泽。他小时候每天到鸡窝里捡鸡蛋,然后偷偷地吃掉。爹妈问“鸡蛋哪去了?”他就说:“鸡今天没下蛋”。可是他骗了几次就骗不下去了,因为鸡今天会不会下蛋,他爸爸在鸡屁股上摸摸就知道了。

在中国,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农村的青年人要改变身份,通常有两条路可走——念书考上大学或者经商做生意。周小弟的选择是后者,一来为了维系生活,他少年辍学在外干活,上大学的念头恐怕有都不会有;二来恐怕他当时也不会意识到,读书和做生意——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1982年,周小弟争取到了一个机会——自己牵头和村里的一些人合伙养猪。为什么要养猪?很简单,“人有钱了都想多吃肉(当时猪肉还是限量供应的商品)”。不过,周小弟做的这第一笔生意——与人合伙养了10000多头猪——赔了。

更要命的是,赔了钱的合伙人不认赔,逼着周小弟还钱。为了还掉这笔钱,周小弟卖了几乎所有家当,只剩下一张铺板和一条板凳,媳妇也弃他而去。两年后,周小弟成了浦东有名的“猪王”,平生第一笔10万元的积蓄成了他改变人生路经的资本。

新而不生

周小弟开始向城市转移,一间销售汽车配件的铺面成了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当然也比养猪更赚钱。此后的周小弟似乎一路顺风顺水,1992年开办新世纪大酒店,1993年又开出租车公司,1995年办夜总会。一直到现在则开办了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浦东分院、上海五官科医院浦东分院等等。

从小贫寒失学的周小弟对教育事业格外关注。当年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临终前希望以他的名义设立一个奖学金,周小弟偶尔得知,立即拿出这笔钱,了却谢教授一生的宿愿。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周小弟已经走到了高处,他绝对不愿意再回到过去。如今他西装挺括、皮鞋锃亮、领带考究、衬衫平整。周小弟需要经常在外应酬——自己穿得讲究些,也是对别人尊重。不过,记者却隐隐地还有另外一份体会——考究的着装为之平添的几分帅气,同时也使他略带简陋的谈吐,变成了酣畅和朴实,更多了几分可信,少了些距离。

这就像他的“新宅”,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新而不生。

体面的生意经

1995年到2000年,周小弟开在浦东耀华路的夜总会红红火火,他却突然做了一个决定——关闭夜总会,开始投资学校和医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开夜总会是想赚点快钱。结果钱来了,名坏了”,周小弟一度为这个坏名声所困扰。后来是一位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人发了财更要注重形象——让他悟到了另一番道理。夜总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周小弟“强行关闭”了。

“赚到第一个100万,我觉得开出租车公司就是尽头了。后来赚到1000万、1个亿,随着资产的增加,我觉得我的人生价值开始不一样了。我原来是个农民,赚多少钱还是被人瞧不起,因此我与素质高的人交朋友,与政府合作干项目,这就很体面,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周小弟告诉记者,他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听取朋友的建议。他认为,随着财富量级的提高,朋友的圈子和层级也提高,他们能给出的建议有着很大差别。“我交高层次的朋友,对我的后代也有好处,他们以后接触的人,层次也不一样,这比留钱给他们重要多了。”

在外人看来,体面的生意有许多,为什么要办学校?2000年,正是上海房地产市场开始火爆的时候,以25万元一亩从其它企业收购320亩地去建学校,这样的投资合算吗?在办学校的问题上,周氏集团的管理层内部曾经有过很大的争议,坚持者恐怕只有周小弟一个人。“办学校是我1997年就开始的梦想,当时没办是因为实力不够。现在有实力了,我就得办。”

不过,周小弟也是算过账的。假如投资失败,土地房子都在,我最多亏20%的人工费;如果办成,不仅了我心愿,而且会赢得社会的尊重。至于挣钱,只要还完贷款,收益率能和银行存款相当,我就满意。

周小弟开办的上海本土第一家民营学校——上海工商外国语大学,投资5.3亿元,五个财务年度过去了,他在第四和第五年分别获得了2000万和3000万元的收益。

前不久,全国日语比赛,上海工商外国语大学一名学生得了第一名。周小弟在领奖时听到自己学校的名字,顿时有种自豪感,“这种被人尊敬的光荣感是钱买不到的”。周小弟曾在飞机场遇到自己学校素不相识的学生,学生们称他周老师,他同样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前年,有家美国的基金给周小弟7亿美元,要收购学校70%的股份,然后将学校包装、上市,周小弟一听就急了。据说他当时骂出了“粗口”。他认为,如果学校弄砸了,会被人骂一辈子。

除了办学,“更加注重形象”的周小弟还向社会捐款,在云南每年帮助100名贫困学生读书,担负那里2名考入上海高校的大学生全部学杂费和生活费,一年全部花费在8万元左右。

有统计说,周小弟共向社会捐款近2600万元。下一步他要搞个慈善基金会,还要办个养老院。

周小弟告诉记者:“我做生意经有三个原则:第一不与私人资本合作,第二听政府的话,第三就是求稳

打从有了自己的宅第,周小弟的心境变了。他总说:“有了这样一份家业和产业,这一辈子足够了。”正是这样的心态,周小弟做生意越发地求稳。在他看来,赚大钱的生意很多,但年收益率在5%的生意最稳妥(没什么风险)。尤其是像房地产这样需要大资本的生意,周小弟就更是求稳。他说:“每平方米能有300元的收益,我就满意。”

或许也正是这种不求暴利的心态,使周小弟与政府的合作都相当愉快,而与其它私人资本的合作反倒不易合辙。周小弟告诉记者:“我做生意经有三个原则:第一不与私人资本合作,第二听政府的话,第三就是求稳。”

事实也的确如此。周小弟的第一笔养猪的生意,就因与他人合作而赔得家徒四壁;两年前,周小弟牵头与其它企业合作,从政府手里低价拿到浦东懿德的2500亩地,这块地又给周小弟带来了许多烦恼。

“政府之所以低价把土地卖给我们,那是因为政府需要我们用一半的土地来修动迁房,我没有理由不答应”。周小弟愿意,可其它合伙人不愿意。他们认为,这2500亩地的地段太差,开发成本很高,所以希望提高商品房的用地比例,否则就退出。

为这事,周小弟与合作者们不欢而散,有人甚至想搞垮周氏集团,以独享这块土地的支配权。“我总觉得,政府为企业服务,尤其是房地产企业,政府铺路、修桥让房价升值,我们赚了钱。反过来,我们企业也要为政府分忧。人不能只顾赚钱,不讲良心”。

“这又是个教训,大家利益诉求不一致,期望值不一致,就没法合作。所以,我不愿意和私人资本合作”。目前,由于前面的合作已经失败,所以,周小弟只好把地还给政府,由政府重新拍卖,而自己将重新投标竞地,谋求独立开发。

“我愿意和政府合作开发动迁房,利润很低,但是稳”。周小弟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是短期的,一个城市也不可能永远造房子。”现在拿着土地办学校、开医院,看上去是吃亏的,但等到房地产市场的热闹劲儿过去了,我已经占领了其他市场。“再往后的20年、30年我就有稳定发展了,这些钱我现在做长期投资,比存在银行里好。”

“我不想做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对利润率的要求太高。一旦上了市,我要么得欺骗股民,要么拿不出他们期待的高利润。我活得不开心。”

今年,周小弟开始要转向金融领域发展。据说,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买下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不过,具体是哪一家,周小弟守口如瓶。

记者手记:一个商人的感恩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一路之上,有许多人发财了,几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相对于中国个人财富榜名列前茅人物,周小弟财富数额不算什么,而且多少年来,他的财富排位也没有什么突飞猛进的提升。但是,周小弟带给记者的感受却十分特殊。

第一,周小弟从嘴边和神色中流露的那份感恩情怀,着实少见。通常,一个成功的商人在记者面前总少不了标榜自己多么智慧超群,但周小弟却不然。这个草根阶层的企业家一直心怀感恩——感恩改革开放的时局,感恩社会的赐予。或许,这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超于常人的认知。因为这样的感恩心态,周小弟获得了稳健的经商心态。

第二,周小弟特别讲究体面。尽管带着改变自己“乡下人”身份的强烈原始冲动,但这恰恰为周小弟的商业行为提供了约束,因为他比常人更无法忍受回归一无所有。其实,在中国目前的商业社会中,“体面”并不是每个商人都可轻易做到的事。我们但愿中国能有更多的商人、更多的富人能够顾及自己的“体面”,坦荡面对社会。

周小弟:

周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民建中央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国际商会副会长。

周氏集团前身为新世纪创业集团,1992年创办。现已成为一家资产规模达数亿元、多元化经营的上海知名民营企业集团。

链接:世界青年企业家峰会

世界青年企业家峰会1993年在加拿大创立,是联合国全球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现在为止,已经在四大洲的六个国家举行了九次会议。举办11年以来,共吸引来自185个国家4800位年龄在21岁到50岁之间的年轻企业家,并促成了1000余个国际合作项目。

峰会特别设立的“世界优秀青年企业家奖”,其获奖人员必须是上年度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影响力的青年企业家。历届曾获该奖的有法前总理h.e.cheddi.jagan,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欧共体主席romanoprodi,比利时总理verhofstadt,比利时王子h.r.h.philippe,联邦秘书长donaldmckinnon及其它一些具有全球意义的卓越人士。

周小弟参与的部分公益事业

1995年,大桥浦东引桥绿化地带的标志性雕塑捐资200万元。

200万元捐助复旦大学前校长谢希德奖学金。

创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医院浦东分部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浦东分院,改变了浦东地区没有妇婴专业医院及名牌专科医院的历史。

2003年,抗“非典”500万元;宋庆龄基金会100万元;三峡光彩小学30万元。

2005年胡润慈善榜第3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