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黃文松:以“诚”抗风暴

祸不单行

1996年,黄文松预见到钢铁市场的变化,推动赴泰国投资建厂。然而,黄文松没有料到,1997年,就在泰国工厂快要完工之际,一场金融风暴突然来袭,建造中的工厂立刻陷入停顿状态。

更让他雪上加霜的是,泰国金融风暴引发的危机还没有化解,在1998年,台湾也发生了本土性金融风暴,当地钢铁业的众多企业纷纷不支倒地,或跳票而遭到股票下市处分,聚亨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天天被银行讨债。对于当时情况,有评论说,“几乎80%的钢铁厂都进了加护病房”。

回忆往事,黄文松只能用“欲哭无泪”来形容当时的感受。修建一座钢铁厂,以最快的速度也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谁也想不到金融风暴会在只差临门一脚的那一刻突然爆发。

个性强硬、管理强势的黄文松在这一重击面前从未想过放弃,一旦认准就不会回头,撑也要撑下去,只要坚定信念,最后总会达到目标。不过,“强势的人反而最痛苦”,黄文松形容那种痛苦是自己内心很清楚,却很少有人能体会。

黄文松之所以能挺过两次金融风暴的冲击,最关键的还是靠一个“诚”字,做企业如此,做人亦是如此。对外,面对银行不断地追债,黄文松以最诚恳的态度与对方沟通,亲自出席会议,承诺先支付银行利息,希望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对内,紧缩公司支出,最大限度节约成本,但他从不因此拖欠员工薪水,得到员工的信任和支持,亦为聚亨走出困境打下“人和”基石。

2001年,聚亨总算恢复元气,至今年已连续三年获利,顺利把过去累积的亏损全部弥补。熬出头的聚亨开始发力,其泰国厂已成为当地最具规模的线材、螺丝厂商,2004年在泰国上市,成为聚亨公司获利的金鸡母。

由于黄文松记取两次金融风暴的教训,一切讲究扎根工作,365天全年无休工作,才换来今天的成果。

小螺丝做到世界第一

黄文松带领的聚亨成功摆脱财务危机,逐渐成为台湾钢铁业界的小巨人。

螺丝业是个缝隙产业,大资本不屑进,小资本又进不去;而它又是必不可缺的,绝对不会沦为“夕阳产业”。在这块土地上深耕细作,黄文松打造出一个世界第一——小螺丝年产近四万吨——这已经不能用小螺丝的个数来计了。

在台湾钢铁业逐渐扎稳根基的聚亨团队,在黄文松的带领下,触角正由下游逐渐朝上游进军,影响力越来越大。

据黄文松的布局规划,台湾聚亨是控股公司,向北进军大陆市场,南向以泰国为生产基地,掌握东协商机;如今再进军炼钢领域,以小高炉厂生产钢胚,可供台湾地区、祖国大陆及泰国厂使用。

黄文松表示,集团的布局要有区隔,在不同的地区,设置不同的制造基地,各基地间彼此可以兼顾,互相支持,而是用同样的产品在不同地方生产,这样反而会造成自己对自己的竞争,聚亨在设置泰国厂、中国大陆黄骅厂及越南厂,就是基于不同市场需求的考量。

谋定而后动,可以用来形容聚亨在投资炼钢厂上的谨慎态度。黄文松最后选定的地点,即非中国大陆,亦非泰国,而是近期的投资热门——越南。聚亨公司已获准成为第一个在越南设立炼钢厂的台商,这正好符合黄文松对投资地“具有市场需求及发展潜力,且又没有人在做”的要求。

除了考量集团的布局及投资外,黄文松说,在现有产品上提高追加价值也是正在发展的方向,在球化线材上往深加工的方向走,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利润。

景气差就是投资的好时机

谈到投资的时间点,黄文松则认为,景气不好的时候,才是投资的好时机。

在他看来,在低价策略下,台湾不适合做一般的竞争产品,而应转型走专业化道路,并加强满足客户需求。中国大陆的钢铁产业在1995年后进入高速成长期,四五年来似乎已发展为一项“全民运动”。不过,在经过宏观调控以及2005年7月国家颁布钢铁产业政策之下提高了外资进入的门槛后,整个大陆钢铁业面临一个严峻挑战,甚至影响到全世界。就两岸紧固件生命周期来看,标准件产品已转移至中国大陆来生产,市场已经饱和。2004年全球紧固件市场需求约463亿美元,中国大陆占10%,美国占25%,其他亚太地区占12%,主要成长区是亚洲和拉丁美洲。紧固件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竞争已处于白热化状态,直接影响两岸的紧固件市场。

在这样的市场境况下,聚亨今年持续扩建产能,其布局大陆的黄骅聚金厂第1季已量厂。聚亨集团今年股东会通过配发睽别7年的股息0.5元,董事长黄文松指出,为了进一步提升获利,锁定不同市场、做不同产品的布局是必要的趋势,当前除台湾、泰国、中国、越南的投资外,也在谨慎评估往上游布局的地点,必须等到时机成熟,才会真的付诸实行。

走过全球钢铁业最不景气的年代,聚亨去年营收已近90亿元新台币。今天聚亨的成就还没能获得大众的认同,股价离面值亦有相当差距,但黄文松很有信心,因为聚亨还在蓄积能量,迟早会绽放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