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李嘉诚是个什么榜样?

这背后的隐情,可谓路人皆知。一系列房产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让开发商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形势比人强”。复地瘦身,顺驰刹车,北京的潘石屹、任志强除了和易宪容打打口水仗,似乎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扭转颓势。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对“形势”充满畏惧,比如说上海人,他们看着房价两、三千的往下掉,按照一位网友的说法,“至少在感官上享受了一刻快感”。

上海,这个被海外媒体称为房产调控的重灾区,在2005年却颇受一位真正地产大亨的青睐。“他让我们看不懂。”有同行如是说。

这个人就是华人首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第22名、身价130亿美元的李嘉诚。

400亿的地产布局

“难道有钱就敢耍横?”当年末李嘉诚以45亿拿下陆家嘴竹园两块地的时候,还有身陷地产调控之苦的上海开发商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等着李嘉诚的笑话。而很少有人知道,李氏旗下和记黄埔同时还在酝酿另外一笔生意:与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洽谈合作开发上海城隍庙附近的露香园地块。据悉,这一协议涉及投资金额可能达到100亿元。

事实上,不只是上海,几乎全国所有一线城市,在2005年都留下了李嘉诚的资本足迹。

4月,和记黄埔进军成都,一举拿下37万平米地块。紧接着,李嘉诚宣布,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将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和记黄埔地产(长春)及和记黄埔地产(长沙望城),两者将分别以2.81亿元及2.92亿元,获得两市两地块的土地使用权。

6月,和记黄埔与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签订协议,以人民币5亿多元的价格收购北部新区一片土地,计划用来开发住宅及商用物业。

7月,和记黄埔集团地产(天津)有限公司以4750万美元资本,完成了在天津和平区的工商注册,正式入驻和平区投资发展集团明星工业园。和黄年报显示,截止到2003年年底,和黄在内地的土地储备约有238.78万平方米。经过一年半的圈地运动,到2005年6月这个数字翻了一番,超过600万平方米。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嘉诚已经完成全国13个主要城市的资本布局,涉及总额400亿元。在这400亿的资本王国里,其中不少是李嘉诚03和04年出手所为,但颇为蹊跷的是,他基本都是在今年宏观调控的风口浪尖上才对外宣布上述布局的。

“超人确实有不同凡响之处。”北京一家从事地产咨询的公司至今还记着,早在2001年的时候,和黄就要投资30亿元在朝阳路板块推出高档住宅项目,这在当时引起北京地产界的一片惊呼,但当和黄以7亿人民币拿下这块37万平方米的地块后,随即就陷入了沉寂,而且一沉就是4年。“现在那片地块的地价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市场上常有人赞李嘉诚先生最懂得把握入市时机,常买到平货。可惜偏是李嘉诚买地的时候,小市民不敢买楼。”这是一位地产老总当年对李嘉诚的理解。其实,在2005年的上海,无论是买地还是买楼,都是需要勇气的一件事情。“这与投资无关,它是一种战略选择。”业内资深人士如此看待如何把握入市时机。

李嘉诚在2005年的东成西就,依稀让人再次看到了那个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香港地产圈特立独行的超人形象。1964年的香港市场俨然一片狼藉。物业价格暴跌,楼市暗无天日,但李嘉诚依旧疯狂地购入地皮、楼宇,而且只买不卖。看到时机大体成熟,李嘉诚在1971年正式组建了自己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72年,香港地产复苏,股票市场开始狂热,李嘉诚将其25%的股票投入股市,从中大获巨利。1975年,李氏拥有楼宇面积500万平方英尺。随后,世界经济衰退也严重打击香港市场,李嘉诚反而又购入一批地皮。到1978年,他已拥有楼宇面积1500万平方英尺。1981年以后,其建筑楼宇的土地面积又增加2900万平方英尺,李嘉诚成了香港除港府之外最大的土地拥有者。同时,李嘉诚也成为领衔八十年代香港楼市的代表人物。华人首富的资本基础正是在这个时代奠定。

冷场战略

李嘉诚这种“不走寻常路”的经营思路,在内地也只是近年才隐约得以体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进入内地的长和系对地产的投资比例一度被严格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这种谨慎在李嘉诚看来是内地市场与香港市场的区别所致。政策风险、市场不透明、消费模式不成熟等因素“阻碍了其在内地快速推进的决心”。

不过,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容量和增长潜力,在李嘉诚看来这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所以一旦投资环境成熟,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地产布局。而在这其中,李嘉诚始终有着自己战略倾向。

“冷场战略”。这是有人为李嘉诚总结出来的发家之道,“一个是对时间的把握,一个是对空间的把握。把握时间,就是别人认为大气候不利时,他认为这是转向利好的起点;把握空间,说白了,就是对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区别对待。”事实也确实如此,当地产新政愈演愈烈的时候,李嘉诚把资本触角伸向了中西部的二线城市。去年5月9日,和黄斥资16.23亿元通过公开拍卖购得武汉两块商住用地。“而当地产新政渐入谷底之际,便是在上海的接连发飙。”这种战略让钟情冷场地产的李嘉诚总能获得潜力土地。目前,李嘉诚在内地及海外开展的地产业务,均从不同的入口,采用扩大投资组合的中长线投资策略,而且这种策略取向将会是持续性的资本扩张。

所以,从表面上看,目前内地房地产市场似乎正处于宏观调控的漩涡中心,李嘉诚似乎在逆势而为。但宏观调控带来的土地和资金游戏规则的双重改变,对财大气粗的李嘉诚来说,无疑是利好。这一切对和记黄埔等港资、国际地产财团来说,正是凭借自身的资金实力,趁地价低廉、继续大笔圈占稀缺商业土地资源并待价而估的好机会。

在香港,作为一个地产富豪,李嘉诚已经成为了城市英雄,他甚至就是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内地近年来诞生了不少地产富豪,但从纯经营技巧的角度看,获得认可的寥寥无几,这还不用说“地产暴利”下的道德质疑。正如一位学者曾说的那样,李嘉诚的范本意义不在于他又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他获得这些财富的博弈技巧。从这一点上说,内地地产商们向李嘉诚学习的东西其实很简单,但又很难学。